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乃均 《时尚球类》2005,(2):46-47
地掷球技术是进行地掷球比赛所必需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是在竞赛规则允许条件下所采用的各种合理的掷、击球动作(滚靠、滚击、抛击)。它是地掷球运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篮球防守的手臂动作和防守的脚步动作一样,在现代篮球比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构成和提高防守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下面就防守有球队员时的手臂运用,谈几点体会。一、对外线持球队员的防守一般对外线持球队员的防守是保持一臂距离,扬手的方向尽可能和本方篮圈成一条直线,以影响对方的投篮动作。在外线队员接到球的一瞬间,要突然贴近(特别是对接球后进攻脚步尚未调整好的队员)采用平步,同时双手手心向上、屈臂,用手腕轮番不停地自上而下地去干扰对方的球。挑打动作要短促、突然、频率快、幅度小,就像球很烫手一样。如果挑打动…  相似文献   

3.
1984年地掷球引进中国,我参加了在北京体院举办的由意大利专家阿尔贝里和安东尼奥主讲的地掷技术培训班。从那时起,我就被地掷球的魅力所吸引,经常身体力行坚持练习。同时,总觉得有一种责任感,要大力在中国推广、宣传和普及地掷球运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脑血栓长年患者李长林先生“地掷球使我恢复了健康”一文的深入研讨。笔者曾先后和名医、心理学教员探讨,单位座谈及参加必要的体验工作,以期通过一些在云南大理地区地掷球运动中积累的经验、理论研究和大家共同切磋地掷球运动对于脑血栓的良好作用,偏颇之处,敬请指导。  相似文献   

5.
《掷球运动》2004,(4):26-26
地掷球运动技能主要是通过地掷球技术在对抗条件下的运用成效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地掷球技术教学与训练中必须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和学以致用。突出重点是在教学与训练内容上要抓好重点技术带动其他技术的学习掌握与提高,要抓主要技术环节,严格要求,动作要规范化,要精通、熟练。循序渐进是指在教学训练上要按照认识活动的规律和认识过程中信息相互传递与反馈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王欢 《体育世界》2013,(4):31-32
本文对蓝球运动中持球突破技术的不同分类进行分析,总结持球突破中在时机判断、位置、起动、加速及保护球等方面的共性因素,提出意识的培养、速度的变化和突然性是运动员掌握技术的关键。在现代蓝球运动中,强有力的突破能力,是衡量一个运动员个人技术能力与攻击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在平时应着重加强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7.
翁利芳 《体育师友》2011,34(4):29-30
地掷球运动是一项集智力、技巧和信心能力综合体现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每一个技术动作,包括预测、判断去向,无不经过紧张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对成功的自信、理想化结局的乐观以及可能出现失误的焦虑,同时存在,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瞬息间都会产生微妙的变化,这些都构成了地掷球运动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掷球竞赛规则》的学习和几年裁判工作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地掷球竞赛规则》是地掷球运动的心脏和神经。经国际地联专家们的科学策划和指导,地掷球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在竞赛中表现出的生龙活虎、妙趣横生、其乐无穷,使简单的活动变得更具观赏价值,为广大民众所青睐。特别是塑质地掷球规则中神奇的“有利原则”更是锦上添花,使无效变有效。滚、靠、抛三大掷球基本技术,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技术性,执行“有利原则”更进一步增进了相互间智慧和技能的抗衡。[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篮球持球突破技术的动作结构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就篮球持球突破技术的动作结构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适用持球突破技术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与球共舞     
沈晔 《掷球运动》2004,(2):34-34
我是一个爱好运动的人,在我的世界里没有比运动更快乐的事。但我最喜欢和钟爱的却是很多人不了解的地掷球。每当我在球场上飞奔的时候,我可以真正地感觉到我的心跳。当蓝天、白云、绿树、青草还有球友的欢笑包围时候,我忘记了生活的繁忙,城市的喧嚣,工作和学习的劳累。在这里,地掷球是一片蓝天,而球场则是一个舞台。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离休老兵,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是一个地掷球爱好者。现在是国家二级地掷球裁判员,福建省军区福州第五干休所地掷球总教练。曾担任过福建省和全国老年人地掷球比赛(南方赛区)的裁判员工作,在福州地区担任地掷球比赛裁判长、裁判员50多次。十几年来深深体会到,地掷球运动是健身之宝,实在是好。它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2.
何庆 《体育教学》2004,(4):50-50
投掷实心球是发展身体素质一项较好的锻炼项目,是初中《体育与健康》中运动能力评分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是学生在练习中常常存在着一些错误动作,如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动作规范,让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本人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谈篮球持球突破技术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球突破是篮球比赛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在阵地进攻中运用比较广泛,是场上各个位置的队员所必备的技术之一。持球突破包括蹬跨、转体、侧身、攻球和起动加速几个环节。它运用的好坏是衡量一个队员和球队攻击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本文对持球突破技术的特点、时机、原则、注意问题作了简单的阐述,以便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持球突破是篮球运动中利用脚步的快动作进行的一项进攻技术,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得分还可以打乱对方的防守部署,它既可以用来限制对手,又可以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因此它是篮球动作技术教学中一个  相似文献   

15.
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动作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动作的技术特点并采用有效的练习方法。一、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一)握球、持球双手五指自然分开,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两大  相似文献   

16.
1986年4月,我省派人参观了国家体委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全国掷球比赛,并认真听取国际地联专家的掷球讲座。同年10月举办全省70多人的掷球训练班,又修建了4块掷球场地。就这样,四川掷球运动走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 ,是一项重要的、非常实用的攻击性很强的篮球基本技术。此项技术动作主要由蹬跨、转体、探肩、推放球和加速几个环节组成。在教学中普通学生往往不能较好的掌握此技术 ,尤其是组合运用情况不好。在教学中 ,往往存在着走过场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现状 ,笔者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一、应注重持球突破前的身体姿势及动作持球突破前的身体姿势及动作 ,对加强学生突破意识培养 ,以及掌握突破的时机至关重要 ,所以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接球后“三威胁”姿势的形成。所谓“三威胁”姿势 ,是指学生在准备突破位置接球后 ,立…  相似文献   

18.
我和掷球的不解之缘。还要从1997年说起。那年国家掷球队的刘进军老师给了我两本书,书中谈到掷球场地修建的尺寸。对运动员、裁判员、记分员的要求,以及比赛中使用的术语等;同时,还详细地介绍了掷球传入我国后的发展情况。读过这两本书后。我对掷球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我就加入到了这项运动中,并经常与国家队的刘进军、赵爱国、韩力强等几位老师交流。通过近八年的学习锻炼,  相似文献   

19.
跳投技术是篮球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其动作方法是(以右手投篮为例)两手持球于胸前,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膝微屈,重心落在两脚之间。起跳时,迅速屈膝,脚掌用力蹬地向上起跳,双手举球至肩上,右手持球,左手扶球左侧方,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左手离球,右臂向前上方伸直,手腕屈,食、中指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落地时,屈膝缓冲,准备做下一个动作。它由起跳、原地投篮、跳起投篮三部分技术组成,大多数人往往不容易准确掌握,所以应该运用多种训练方法来提高跳投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 地掷球运动在我国还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自1984年由国际地掷球联合会委员派两名地掷球专家来华讲学至今,仅有两年的历史。目前,在我国有相当多的人对它还是陌生的。因此,地掷球这个项目究竟在我国能否开展起来。发展前景如何,本文就此谈点看法,旨在为这一项目在我国开展而推波助澜。1、国外地掷球运动的发展状况,充分证明它在我国也同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