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通过统计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后卫与对手后卫队员比赛中投篮次数、两分命中次数、两分投篮命中率、三分投篮次数、三分投篮命中率、罚球次数、罚球命中次数、罚球命中率、防守篮板、进攻篮板、总篮板以及助攻、犯规、抢断、失误等16项技术指标,运用t检验、标准差等方法进行比较,对我国后卫队员比赛能力量行量化解析,分析了其与对手后卫之间存在的差距,为今后我国后卫队员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统计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后卫与对手后卫队员比赛中投篮次数、两分命中次数、两分投篮命中率、三分投篮次数、三分投篮命中率、罚球次数、罚球命中次数、罚球命中率、防守篮板、进攻篮板、总篮板以及助攻、犯规、抢断、失误等16项技术指标,运用t检验、标准差等方法进行比较,对我国后卫队员比赛能力进行量化解析,分析了其与对手后卫之间存在的差距,为今后我国后卫队员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晖 《体育科技》2014,(6):38-40
为探明2012—2013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与山东队4场比赛中两队中远距离投篮、投篮命中率、进攻篮板球、防守篮板球等技术数据的差距,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对2012—2013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与山东队攻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山东队应该提高队员的罚球命中率,减少队员之间的配合失误,加强自身的防守能力,保护好篮板球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投篮命中率[1]。  相似文献   

4.
<正> 一、怎样判断和处理投篮队员与防守投篮队员的犯规在激烈对抗的篮球比赛中,进攻队运用各种技术和战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投篮机会,力争投中得分;而防守队采取各种技术和战术进行积极防御的目的,则是为了防止进攻队的投篮和得分,力求从防守转入进攻。显而易见,投篮与防守投篮,是篮球比赛攻守的焦点。因此,正确地判断和处理投篮队员与防守投篮队员的犯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法、专家访谈法、数据分析法、视频分析法等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篮球八强比赛进行数据视频分析,并对后卫控制球、支配球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将八强主力后卫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如下:当今优秀后卫在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能力方面上均体现出更住全面的特点,技术方面运用更为合理,攻击性更加均衡、对比赛掌控能力更加稳定。中国队的后卫在控制球上跟其他国家相比,在推进时间和控制球时间上要多于其他七支球队,制约进攻效率。中国队主力后卫在总传球数争助攻数上成功率较低,投篮命中率低于其他七支球队。传球次数少、助攻次数少、投篮命中率低、直接影响后卫队员的进攻效果,也直接体现后卫队员在比赛中掌控局势的能力,综合分析中国队后卫队员在控制球和支配球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8,(5):446-449
以20162017赛季CBA总决赛后卫运动员进攻能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两队后卫运动员进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广东东莞银行队后卫运动员在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上要优于新疆喀什古城队;新疆喀什古城队后卫运动员在二分球、三分球和罚球的命中率以及出手次数方面都要高于广东东莞银行队;广东东莞银行队后卫运动员在助攻方面比新疆喀什古城队多4个,但失误多出5个;两名外籍后卫球员多运用三分投篮和突破上篮两种进攻方式;广东队比新疆队更加依赖外援,替补深度不如新疆队,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的广东队,对年轻球员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1、后卫进攻的得分能力 现代篮球比赛对抗性越来越激烈,防守的威胁性、攻击性、破坏性越来越强,尤其对控制球、支配球时间较长的后卫队员。这就对后卫队员的投篮得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后卫队员不仅要掌握各种投篮方式.并且投篮时要果断、迅速、准确和加强远距离甚至超远距离的投篮。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象:21届女篮亚锦赛冠亚军中国队、韩国队,全部10场重要比赛的主要技术作为指标收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录像观察法。结果与分析1.主力队员人数分析通过对各位置主力队员人数分析,可见中国队人员配备不均匀,球队实际上场的队员比韩国队少,这样不能保证后卫队员在整场比赛甚至在整个比赛阶段中调整与恢复,不能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因此,影响整个球队的战术实施和球队实力的稳定发挥。2.投篮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韩国队在比赛中大量的运用挡拆,创造了许多投篮的机会。因此,有效的突破能创造合理的投篮机会。中国队就运用甚…  相似文献   

9.
以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全部6场比赛后卫队员和前8名球队后卫的技术指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统计和分析对比方法,对中国队后卫和前八强后卫的攻防能力进行分析,总结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后卫队员在攻防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为今后有针对性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第29届奥运会中外女篮后卫队员技术运用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篮八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对比赛对手队后卫队员的技术运用能力对比分析显示:中国女篮后卫队员在得分,二分球命中率以及罚球命中率等方面与比赛对手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罚球出手次数,犯规方面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并找出了产生差距的原因,依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龙  王冬慧 《体育科技》2012,33(3):58-6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CBA2011~2012赛季总决赛北京队和广东队两队前锋、中锋和后卫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揭示两队的优势与不足,为两队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第二阶段20场比赛和中国队全部6场比赛后卫队员的技术指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统计和分析对比方法,对前八强后卫和中国队后卫的攻防能力进行分析,总结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后卫队员在攻防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为今后有针对性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36届男篮欧锦赛八强球队后卫队员得分及进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强球队后卫队员以突破及空位投篮为主要得分手段,得分区域广、方式多样;半场进攻运用大量掩护、突破分球、快速的人、球转移带动整体进攻,表现出三种战术范型。  相似文献   

14.
第16届男篮世锦赛在土耳其举办,充分展示了世界篮坛技战术的发展和变化。三分投篮技术已经由高难技术向普通技术转化,八强主要强队每个队均具有1~3名场均三分投篮命中率在45%的外线队员。世界优秀后卫助攻多、失误少,同时具有较强的得分能力。兼具组织能力和得分能力的"双能卫"将是今后后卫培养的主要方向。中锋已由传统意义上的内线强攻,逐渐增加拉到外线策应、转移球,以承担球队进攻组织枢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青年女篮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和技术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临场测试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全国集训的U18女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能和技术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青年女篮运动员中锋高大,后卫矮小,前锋身高居中,优秀后备女篮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水平高于总体水平;前锋队员体能最好;前锋、中锋和后卫队员体能达标率不高;前锋和后卫队员的防守移动、传接球和运球投篮等技术水平优于中锋;中锋队员的内线突破能力优于前锋和后卫.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2-2013赛季NBA季后赛16支球队和CBA17支球队的核心后卫队员的身体基本形态以及进攻和防守技术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NBA核心后卫相比CBA核心后卫主要在体重上与之存在较大差距,主动进攻能力差,投篮命中率较低,组织串联争抢篮板球能力较差,争抢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参与的全部比赛的分析,根据比赛数据和现场表现,总结与赛队后卫队员的技术特征,结合中国男篮内强外弱的实际,找出中国男篮后卫与世界优秀后卫之间的差距,为今后我国男篮后卫的进攻训练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男篮后卫进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临场技术统计、电视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以及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对第14届男子篮球世锦赛中国男篮与外国男篮(前四名)优秀后卫队员技术运用的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对比和寻找目前中外优秀后卫队员在技术运用能力上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湖北、辽宁、解放军等20名后卫队员投篮次数、命中率、罚球次数等13项的研究,并就赛前因素、外界因素、教练因素、同伴因素和自身因素等五项制定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赛末”临场的心理表现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后卫队员的心理特点在以下几方面表现突出,差异较大:技术运用、不同训练年限;影响因素依次为:自身因素、教练因素、赛前因素、同伴因素和外界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对第26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其他参赛队后卫队员在比赛中的得分、篮板球、助攻等进攻能力,结果发现:中国后卫队员在场均得分方面与参赛队后卫队员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罚球次数远低于其他参赛对手;篮板、助攻数都高于其他参赛后卫队员;中国男篮替补后卫与主力后卫之间的能力差距明显。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加强进攻的侵略性及突破造犯规能力,积极拼抢篮板球和在以后的篮球训练中要注重对后卫队员全面性技术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