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技广场》2002,(6):4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以"科技创造未来"为主题的2002年科技活动周今天在全国展开.广大科技工作者将与公众一起,共同参与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展示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是我国群众性科技活动的一次盛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2.
樊华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6):104-108
教育产业系统是一复杂系统。运用复杂性科学理论研究教育产业,发现教育产业具有非线性、开放性、动态性、初值敏感性、组元特征和结构关系复杂性等特征。只强调教育产业的部分特征,忽视教育产业的其他性质。不利于教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教育产业系统研究要采用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从总体上把握教育产业。以促进教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咨询的特征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咨询"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被称为先进的第三产业.在知识经济年代,科技咨询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制订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创新政策和市场竞争策略的决策工具,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简要论述了科技咨询的内涵;科技咨询产业化、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科技咨询活动必须遵循的客观公正、科学诚信、相对独立的原则及其特征.最后,论述了科技咨询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7)
"中国梦"指引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全体中国人民对于未来中国发展的美好期盼;它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当今社会需要面临严峻挑战,同时面对着更多机遇,推进科技创新,不仅能够促进形成发展新模式,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科技创新是"中国梦"的原创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未来战略"论坛是人民网城市战略研究院与《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共同举办的论坛活动《简称"未来论坛")。"未来论坛"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联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各个领域未来10年的前沿发展为议题,通过举办定期沙龙、年度会议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领军者对相关议题进行探讨。"未来战略"论坛将逐步打造为具有影响力、权威性的城市战略研究院品牌产品。论坛的职能任务包括:一是发挥平台作用.整合汇集尖端智力资源;二是总结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是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设置的栏目有:世界科学界、可持续发展、青年学者论坛、科学文化和科学评论。文章多为中国当今杰出学者在其领域里做出的具有创造性、思想性的学术成果。所以这是一本能够让你了解到当今科学对我们社会已经有的、以及将会有怎样影响的杂志。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会继续这一办刊方向,为更多的学者提供展示其智慧、思想和学识的机会。本刊在本年度内,将深入讨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展、现实内容以及它对中国未来的深远影响;可持续发展栏目、青年学者论坛栏目,将围绕人类健康、生物多样化,水、能源、土地等资源,区域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展开;本刊将继续加强"科学文化"和"科学评论"。希望有更多的中青年学者和读者为本刊写稿;也希望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继续发表文章;同样欢迎国外学者把本刊作为一个宣传自己观点的阵地。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力争到2015年使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调整农业结构,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养活未来16亿人口,既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国家目标,同时又对农业科技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将会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系统的创新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储备,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中国科技刊物发展历史和美国著名科技刊物,强调继承前人的传统,办好中国的科技刊物,促进中国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将中国科技刊物办成弘扬中华文明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有关科技风险的公共争论频发,每年因此引发的群体事件不在少数,在科学和技术风险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特征的今天,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科技风险的感知水平与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实证调查,解读其对科技风险的感知及行为反应中存在的矛盾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促进未来科技风险沟通模式的转变,有助于社会良好参与氛围的形成,促进未来科技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毅辉 《科学学研究》2002,20(2):152-157
本文从历史、现实和科学技术发展动力的角度论述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要以人为本的观点 ,认为以人为本是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原因 ,人本主义是公众科技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 ,当科技与人本主义思想相背离时 ,必然遭到人文主义者的批判 ,科技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原点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服务业成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推动着经济转型升级。文章以京津冀科技服务业发展为例,分析了京津冀当前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京津冀发展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具有基本法性质的《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我国科技立法在其形成的体系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把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科技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对于保障和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进步,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开发人才资源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科技创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管理体制转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作为我们科研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在相关领域要明确科技需求,瞄准核心问题,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地震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危机,科学技术的两面性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两面性。文章从科学技术的本原入手,剖析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提出了应对科技风险的对策建议,力求理清人与科技间的根本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就加强黑龙江省和台湾省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两地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两地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之比较,阐明了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又能够共同发展提高、互利互惠,并且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提出了一要创造机会,增进两地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二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三要实行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四要注意互相尊重、平等互利;五要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等加强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科学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纵观科学发展历程,人类通过科普实现知识体系的开放与共享、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科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明理性的启蒙与教育。文章分析了科普的作用和价值,指出科普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升科技治理水平效能,有利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保障公民行使科学文化权力,有利于加强创新系统和创新文化建设。进而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背景,指出科普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社会治理、对外开放等方面大有作为。最后,从坚持科技为民的科普理念、筑牢科普传播阵地、立足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推动开放科学的大力发展、促进科普国际交流与协作等方面指明了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与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8.
STS视野中的科学技术之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1-13
文章认为,科学技术在STS领域内应被视作社会活动之主体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外显。其本质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推动社会进化的主要原动力;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的异化而又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负面效应。环境伦理观的核心是:人类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物种服务,维护地球生态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NBIC聚合科技,是以纳米科技、生物医学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四大科学技术聚合而成的全新科技领域。四大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顺应了科技与人类融合发展的趋势,体现出一种先进的大一统科技发展观。作为新世纪科技的最前沿,NBIC聚合科技将在扩展人类认知能力、提高健康体能、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巨大的功用。十年间,世界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NBIC聚合科技,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这些经验对中国树立大一统科技发展观、政府主导多学科聚合发展、关注科技发展负效应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以江苏为研究对象,基于C-D生产函数的人力资本分类模型计算科技人才贡献率,在构建科技人才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科技人才开发绩效进行评价,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江苏13个地级市科技人才开发效率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提升江苏科技人才开发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