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点符号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表情达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熟知的那个“下雨天留客”的笑话中,问题出在标点符号上。早在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就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经过30多年的实践,标点符号的用法已有新的发展变化,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重新修订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并在说明中强调:“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作者和编辑来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不应该成为一个值得议论的问题的,然而现在随便翻开一张报纸,稍微留意一下,就可发现一些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地方。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和省会城市报纸编校质量检查中,几乎所有报纸都存在标点符号方面的毛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稿件内容的表达,有时还会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有一种独特的留客方式:网亲家。亲家玩了数天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当亲家走出大门时,主人便顺手拿起一个篾织的筐、篮,情急之下,甚至是鸡窝之类,罩到亲家头上,说:“你要是嫌我家穷了,那你就走吧。”被罩住的亲家断然不能走掉,被罩住说明主人真诚留客,走掉就此会断绝来往。所以亲家便只好取下那些筐、篮或是鸡窝,说:“好吧,那就还玩几天吧。”这里所谓的亲家,并不是指单纯的儿女亲家,而是泛指亲人或朋友。土家俗谚里说,“牛亲家,马角户。”几个农民共一头耕牛,他们没有血缘关系,联接惟一纽带就是“耕牛”,这种“亲家”叫“牛亲家”。干…  相似文献   

3.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虽小,但作用却不小。一部书稿中,如果标点符号错得多了,会直接影响它的合格率。下面我就容易误用的引号和“某某说”后面的点号的用法予以归纳,与大家共享。一、引号1.在连续引用几个段落时,每段开头都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的结尾用后引号;也可以只在第一段开头用前引号,最后一段的结尾用后引号。2.凡是把引文作为独立的句子来用,而引文本身又是完整的句子,引文末尾原有的句末点号不变,而且要放在后引号的前边。例:恩格斯说“:运动…  相似文献   

4.
有些人不重视标点符号。有的乱点一通,有的一逗到底,有的甚至干脆不用标点符号。下面讲几个标点符号的小故事,希望引起大家对标点符号的重视。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曾经用标点符号作武器,战胜了杭州的一个恶霸。祝枝山在恶霸家的大门上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昨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钱财”。那恶霸见了这副对联,气得暴跳如雷,马上就找祝枝山评理。祝枝山说,我写的句句都是吉利话。于是两人用一百两银子作赌注。如果这副对联上写的是侮辱人的话,那恶霸就胜利;如果这副对联上写的是吉利话,祝枝山就获胜。结果祝枝山仅  相似文献   

5.
科技书刊中几组标点符号的区别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书刊中既有用中文表述的内容 ,也有用外文(主要是英文 )符号或公式表述的内容 ,因此既要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 ,还要使用外文的标点符号。下面讨论科技书刊中由于语言背景不同而出现的几组易混的标点符号的区别及其使用。1 “。”与“ .”“。”为中文的句号 ,“ .”为英文中的句号 ,它们都用来表达一个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在科技书刊中后者用得比较多。一方面在科技书刊中常用外文字符加下标的形式来表示一个量 ,这时如果用“。”作句号就很容易与作为下标的“0”或“o”相混淆 ,而用“ .”作句号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另一方面在手写稿…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英语类书刊无论在品种上还是数量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英文中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却是五花八门、混乱不堪,影响了图书的质量。标点符号在不同的语种中有其固定的用法,并非随心所欲地可以乱用。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是对汉语书面语中常见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和说明,并不完全适用于英语类书刊。笔者审读加工英语类图书多年,曾考证过英语国家原版图书,发现国内不少已出版的英语类书刊中存在以下几种常见错用的标点符号:  一、破折号  例1But,inalargesense,wecann…  相似文献   

7.
八月间,我在一张专区报的“知识”栏,读到一篇小文章《怎样保护手表》。里边讲到,手表发条要一次上足,避免震动,怕水浸和潮气,不要随意打开表盖。不几天,我又在这个报上见到一篇气象预报消息。消息里说,这个专区每年九、十月间下雨的次数多,经常是连阴雨。看过这两期报纸,我不由得想:在前一篇文章里,要是能够联系这个专区气候的特点,谈一谈在九,十月连雨天里如何防止手表受潮、岂不更好?  相似文献   

8.
标点的逻辑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标点符号的掌握和应用体现了编辑工作的基本功 ,也是编辑在编校工作中的着眼点之一。事实上 ,标点不仅能表达语气、停顿 ,它在语段的性质、作用、含义和结构等方面都显示着重要的逻辑功能。下面结合常见语例 ,试作辨析。   一、表强调一般地说 ,一个简单的单句中 ,句子成分之间是不必加标点的 ,但有时为了强调其中的谓语或宾语 ,需要把句子的顺序倒置 ,这样 ,在被强调的句子成分后面就要用标点符号隔开 ,以免引起误解、费解 ,这里的标点符号就表明了句子成分间的逻辑关系。如 :例 1 听见没有 ,警卫员 ?(《丰碑》)例 2 怎么了 ,你 ?(《荷…  相似文献   

9.
十三、“说”这个词后面用什么样标点,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和引用话语,应有所不同。例如:1.林小姐哭丧着脸说:“妈呀,全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2.“妈呀,全是东洋货!”林小姐丧着脸说,“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3.“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什么衣服?”林小姐哭丧着脸说。4.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我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出了一点儿事故,他们单位领导通知我,让我来看看他。我们单的工会领导也特别关照我,专门给我了火车票。我是第一次到杭州。”5.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他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肯否句式?简单点说,同时表示肯定与否定两种相反意思的句子形式,即可称为肯否句式。如以下诸例: ①他能不能写好这篇通讯,这要看他能不能做深入的采访。②这次比赛他能否荣登榜首,这还难以预料。③他是否说过这种话,我现在已记不清了。④今天天阴会不会下雪呢?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说不会下雪。  相似文献   

11.
我2004年6月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生活频道,和很多地方系列台同行一样,我的采访阵地主要在社区.于是,不管是桑拿天还是下雨天,我都骑着辆二手自行车满石家庄大街小巷的跑.一个夏天过去了,我晒得黑红黑红的,从在北国门口都转向的外地女孩变成了骑到振头都不用问路的本地人.不过,相比认路的本事,我的心里却开始迷茫.因为大学里老师说,记者是"铁肩担道义,辣笔著文章".我是深信不疑.可是,我现在这样,每天不是报道"哪的水管跑了水,就是谁家猫上树,或者是谁家丢东西了"我这还算记者吗?尤其是看到同班同学,在新闻频道,每天采访的不是人大代表就是新闻发布会,我更是特别失落.  相似文献   

12.
他小声地对毛泽东说…… 10年前的这个时候,齐越老师给我上课,带我播方纪写的散文《挥手之间》。正式上课的前一天晚上,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认真准备包括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连接,什么地方停顿,都认真地作了标记,并反复上口练习。这是齐老师第一次带我播音,我下决心一定要播好。第二天,齐老师带我走进录音  相似文献   

13.
2600多年前,古希腊诞生了西方思想史上被称作“人类科学与哲学之祖”的哲人泰勒斯,也是历史上一位曾被普通人嘲笑的伟大思想家。那是一个满天星斗的夜晚,泰勒斯走在旷野之间,他夜观乾象,预言第二天准会下雨。可就在他踌躇满志仰望星空的时候,却没有留意脚下的泥坑,一个?E掉了逬去。面对把自己壯来的好心人,泰勒斯依然只顾着说:相信我,明天准会下雨!  相似文献   

14.
二审庭上的杨佳比一审时胖了些,还留着寸头。稻草人牌T恤,黑色的运动裤,不系带的耐克运动鞋——这是他28岁生日时,辩护律师谢有明送他的礼物。就在一审开庭前两三天,杨佳对我说,看样子是最后一个生日了,我能不能过?我说我来努力一下,然后马上向上面打报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信息     
一位通讯员来信询问:怎样写好“信息新闻”?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我想,“信息新闻”如果是新闻家族的一员,它的兄弟之中必有“非信息新闻”。那么,没有信息的“新闻”是否也能叫做新闻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新闻,新闻和信息究竟是什么关系。书本上关于什么是信息的说法,不下数十种。从许多说法中可以看出,信息的含义是极为广泛的。不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信息。你听见雷鸣知道天要下雨;你看见亮红  相似文献   

16.
最好的死法     
年末岁尾,大家都在准备请财神、贴对联,对来年充满期待,我却总想到死。我想到死,并不是对生绝望,而是太了解它了。生的含义,尤其在中国,不就是恶狠狠的竞争吗?那天一进门,大家就说我身上有骨灰的味道。我就纳了闷了,他们怎么知道我从火葬场回来?我说家里有老人亡故,喜丧,93岁了,睡梦中去世的。  相似文献   

17.
播音员播出的每句话都有明确的目的,有鲜明的态度和感情。如果一句话的目的变了,态度和感情变了,那末这句话说出来也就完全变了样,这就是语气问题。语气又是语言表达中重音、停顿、节奏的综合。比如,“你是谁?”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虽然语句重音都在“谁”上,但由于态度和感情不同,语气也就有所不同。即  相似文献   

18.
3.欲“轻”先重,欲重先轻. 轻与重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强弱上,这与虚实也有一定的关系。轻重相同,为轻而重,或欲重先轻,构成回环往复. 如:“①他举起矛,向人夸口说:②‘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③接着又举起盾,向人夸口说:④‘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⑤有人问  相似文献   

19.
田园 《今传媒》2006,(12):57
做了驻站记者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者都称做“无冕  相似文献   

20.
我和报纸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什么?我可以马上回答:看报。报纸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它反映社会生活,给我带来知识和乐趣。我从孩提时代就养成了看报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对看报越来越有劲头,别人抽烟上癃,我看报上瘾。报纸,简直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邮递员把报纸送来,我每天都要抽出两小时看报,遇到刮大风、下雨、下雪,邮递员不能送报,我就步行到邮局取报,晚上在电灯下细看。有位同志看到我这样爱看报纸,问道:“你天天挤时间看报,能带来什么?”我回答他:“你还没有认识到报纸的真正作用。举例说吧:1980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