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人本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但是两者的哲学基础不同,基本观点也大相径庭。后现代主义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认为“意识体验”、“潜能”和“自我”等概念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一种话语范畴,而不是一种精神实在。后现代主义也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个体主义倾向,主张从个体理性转向公共理性,从个体自我转向关系的自我。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科学观和方法论方面出现了一种释义学转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接受社会建构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但是两者的哲学基础不同,基本观点也大相径庭.后现代主义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认为"意识体验"、"潜能"和"自我"等概念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一种话语范畴,而不是一种精神实在.后现代主义也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个体主义倾向,主张从个体理性转向公共理性,从个体自我转向关系的自我.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科学观和方法论方面出现了一种释义学转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接受社会建构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后现代思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以至于在教育哲学界出现了新的后现代教育思潮。这种思潮以批判的态度对现代主义知识观进行反思,提出质疑,进而建构一种新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非确定性、情景性、多元性和流动性等特征。这种知识观给当前我国教育诸多方面(教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学生观及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苏利瑞 《文教资料》2008,(32):93-94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罗列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教育主张,并且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非确定性、情景性、多元性和流动性等特征.这种知识观给当前我国教育诸多方面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告别理性":后现代主义与心理教育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为心理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介绍后现代心理教育思潮的基本主张,归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心理教育观,探讨建构我国心理教育范式多元化与本土化的新理念.借鉴后现代视角,超越后现代思维,是建构心理教育范式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英语精读教学的后现代主义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与文化思潮.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整个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强调个人选择和参与,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和建构性,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这一理论对英语精读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端于20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是现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凑,其主要理论来源有结构主义、浪漫主义、虚无主义与怀疑论倾向、20世纪分析哲学、大众化文艺运动、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现象学和解释学等。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后现代心理学,对目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方法、学科性质等问题做了深刻的反思,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提出异议,主张构建新的心理学模式,被视为对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反叛。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发展的批判与期望,也许可以看成是其现代化道路的完善,是其发展史上向前迈出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隶属于后现代心理学思潮的社会建构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格根所倡导。它一开始便竭力瓦解现代心理学的基石,全面挑战现代心理学的传统解释,在心理学界发起了一场理论革命。它在与现代主流心理学的遭遇战中,兼容了非主流的人主义心理学(如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张,注重整体性、历史情境性、价值涉入。同时也改造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如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科学,成为发展他们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9.
论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哲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后现代思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这种思潮以批判的态度对现代主义教育观进行反思,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进而建构一种和谐发展的社会,这与成人教育的特点和目标不谋而和。后现代主义它特有的教育观点为研究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道德教育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哲学化思潮,后现代道德教育观有关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关系,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基本主张,向现代人类社会所因袭的道德教育传统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保的合理成分对加强和改进我国的道德教育工作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以及实在论的建构主义等的研究出发,阐述了科学知识是由社会建构的;并通过对科学课程形成的主体分析论述了科学课程也是由社会建构的,并指出了树立科学课程的社会建构观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是指教育管理领域的社会共同体在进行教育管理研究时所遵循的一定模式。当前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现状表现为:支撑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为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理论;研究价值取向正由主客二元对立逐步向主客一元统一过渡、理论与实践松散结合;理论知识体系由相互争鸣到渐趋相似,但尚未统一;研究方法正由一维片面逐步向二维互补、多维融合过渡。在"大教育管理学"视野下,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将出现如下走向:理论基础将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走向复杂科学理论;研究价值取向将从由主客二元对立走向主客一元统一,从理论与实践松散结合走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体系将从相互争鸣走向统一、系统的教育管理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将从一维片面走向二维互补、多维融合。  相似文献   

13.
In connecting educational theory to a neo‐pragmatist social epistemology, we set out to understand education as knowledge practices that yield ‘the cultural world again’ by retelling culture or by making explicit what is implicit in culture. Recent trends in German educational studies towards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demonstrate that such a holistic, non‐representationalist framework is deliberately placed outside the traditional procedure of merely applying knowledge gained in the so‐called foundational disciplines such as philosophy, sociology or psychology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y constructively relating Brandom's non‐representational inferentialism to a re‐reading of Mollenhauer's distinction of the presen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 in and through education, we try to show that Brandom's philosophy can also be used to point out an inferentialism that is already at work in educational theory. Together, this strengthens a social theoretic account of education that explores how to conceptualise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educational processes in terms of a holistic epistemology.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给面临严重危机和困难的现代心理学带来了机遇和希望。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有:反一元主义,提倡多元化;反个体主义,提倡人际互动;反基础主义,提倡社会建构;反科学主义,提倡与人文主义融合。后现代主义百家争鸣的状态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是有利而无害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学强调以知识传授为重点,以教师为中心,从教中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传递“客观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关注建构主义理论对传统教学的冲击时,也应清醒看到,建构主义理论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教学实践还有相当距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师生关系的影响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我们应借鉴那时的理论与经验,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师生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其他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构建比较科学的师生关系理论,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进化心理学的诞生,特别是进化教育心理学与进化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为解释当前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进化理论把人类知识分为生物初级知识和生物次级知识,重新诠释了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进化发展心理学对"发展"概念的独到诠释,给当前盛行的"超前教育"以警示;进化理念下对不同知识类型儿童学习方式的区分,启发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接受学习的价值;学习动机偏差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也启发教育者重新审视外部动机激发的意义;进化理念下的性别差异解释了当前教育领域中常见的性别学习偏好,也给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迪;进化心理学对几种儿童"问题行为"的全新阐释为今后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诞生于对现代主义梦想的幻灭,主要观点是质疑理性,倡导多元视角方法论.文章探讨了其相对主义倾向在二语习得学科的影响,提出在二语习得理论建构中不应走后现代主义带来的相对主义路线,但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中应该积极运用后现代主义带来的开放心态.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教育管理研究新思潮论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方教育管理研究新思潮的出现,是与西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以及对现代主义基本原则的批判紧密相连的,对当代西方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试图超越西方实证主义教育研究的传统,是对西方传统教育管理科学的假设做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s part of the ongoing work of the author and others in developing a social realist theory of knowledge for educational studies. It contrasts Durkheim and Vygotsky's theories and why both are important for educational theory. It begins by emphasizing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that knowledge has to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human societies and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is the primary goal of formal education. In contrasting the ideas of the two writers the paper develop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tructure’ for Durkheim and ‘activity’ for Vygotsky and explores some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ach approach. It then examines how the ideas of the two writer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their leading followers in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giving particular consideration to the work of Basil Bernstein and Yrjo Engestrom. It concludes with some broader issues concerning theories of knowledge in educational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