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勇于攀登不断形成的思想内核,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生动素材。载人航天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载人航天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一致、路径融合、内容互补,但仍存在主体认识不足、建设措施不当、缺乏系统规划等现实问题。高校可以通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组织机构建设、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等方式,推进载人航天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同志在"五四"讲话中特别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还讲:"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就指出过,一个国家处  相似文献   

3.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凝结。载人航天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为核心元素的载人航天精神内涵丰富,是建设航天强国的需要,也是鼓舞和激励青年大学生立志奋进成长的需要。从思政课理论主课堂、思政课实践大课堂、思政课网络云课堂、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等多角度将载人航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大学理念和思想精髓的传承,更是对大学核心价值的正本清源和理性回归。"德"之倡导旨在以提升青年学生的道德获得感为价值旨归,以解决青年学生的思想问题为着力点,丰富和满足青年学生高层次精神需求,体现了高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立德"既蕴含着对"德"之内涵要义的理解把握,也包含了对"立德"与"树人"辩证关系的深刻解读。只有将"立德"置于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和枢纽,才能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进与落实。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说,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载人航天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航天英雄们做了生动、精彩、感人的报告,我们摘取精彩片段,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才能更好地传播与推广。载人航天精神天然的价值内涵,使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代表。载人航天精神是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品牌、新制高点、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简讯     
2004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刘东生 长期奋斗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从中国黄土的研究中对全球环境变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居于国际地球科学前沿。王永志 从1992年起担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至今,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之一,也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之一,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简讯…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学科发挥着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高中历史需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奋斗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课堂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考是考查课堂价值、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研究2021年山东高考第17题,明晰高考考查方向,优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正加速发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重大航天项目即将上马”。不久前,此消息从国防科工委传出,举国振奋。因为,载人航天对于中国这个后起的航天大国来说,寄托着世世代代几千年中国人的梦想,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凝聚力,同时,也体现着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的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弘扬共产党人奋斗精神是培育时代新人踔厉奋发的应然之举,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然之为。新时代大学生弘扬共产党人奋斗精神,需磨炼艰苦奋斗和顽强奋斗的意志品质,继承团结奋斗、接续奋斗的优良传统。高校应为大学生弘扬共产党人奋斗精神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帮助大学生锚定弘扬奋斗精神的政治方向,恪守弘扬奋斗精神的价值追求,激活弘扬奋斗精神的行动自觉,将青春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11.
"常州三杰"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生涯中展现了内蕴丰富的"三杰精神".将"三杰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能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及核心价值观.在大思政背景下,通过立德树人、价值引领、队伍建设,可实现"三杰精神"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俞念胜 《江苏高教》2021,(4):102-106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思政课教师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沉的家国情怀、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不屈的奋斗精神。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面临着能力不足待提升、渠道不畅待拓展、方法滞后待改进、评价失衡待完善等现实难题。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练就立德树人过硬本领、构建立德树人课程体系、创新立德树人方式方法、完善立德树人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立德树人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侧重探讨地理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中学地理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对策以及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奋斗是指行为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为之付出努力的过程。奋斗精神是行为主体为了目标而孜孜以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显示出顽强的毅力和强大的勇气、敢于排除艰难险阻甚至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状态。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传统,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要求。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就是探索在新时代,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尊重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规律,研究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为提升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水平提供依据和借鉴,找寻引导大学生立"鸿鹄志"的渠道与着力点。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是善用目标牵引,引导大学生有的放矢;强化榜样激励,激发大学生做事热情;加强实践锻炼,强化大学生积极体验。探索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实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着力点、探索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实践机制的问题、探索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规律,则是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立德树人"的思想古已有之,且在古代教育思想中占有半壁江山。"立德"出自《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也不朽"。"树人"语出《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强国之基,是为人之本,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航天事业历经6 0多年的发展,不仅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以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正是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传承,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承担着新使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适时做出审思与转变:一方面,要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思政教育灵魂之"心",对标立德树人,坚守育人初心;另一方面,要理解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新",增强网络思维,探索教育模式,在进行思政教育"创新"的同时牢牢守住"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初心"。  相似文献   

19.
6月26日,神舟十号顺利返回。神十归来,承载着成绩和荣誉,也意味着新的梦想已然起航。1992年,我国决定发展载人航天工程。21年来,中国人以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辉煌追寻航天梦想。神十是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也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航天大国.载人航天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投资巨大.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到底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哪些有重要价值的贡献?它能给人们带来哪些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