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的国家形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内外人民的情感态度与人心向背,世界各国都致力于自身的形象设计。邓小平是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形象的主要塑造者。邓小平适应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全方位地具体设计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国家形象思想体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塑造新世纪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之问与中国之问的理论结晶、时代之问与世界之问的思想智慧、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对塑造新型国际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意义。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是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和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举措,助力他国借鉴学习和推进人类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迫切要求。更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向世界,必须打造立体对外传播体系以扩大中国理论影响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以增强中国理念亲和力,对接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以促进中国方案认同力,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以彰显中国思想感染力,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以提升中国精神传播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象作为国家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国家形象建设。习近平对中国国家总体形象的设计主要包括塑造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四个方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媒介。新时代教材国家形象建构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为逻辑起点,它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深入教材建设的实践转化,还是教材建设强化新时代国家意识的核心要义,更是新时代教材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的自为选择。新时代教材国家形象建构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教材国家形象建构要素凸显强国特质,教材国家形象建构类型体现多元呼应以及教材国家形象建构结构呈现系统有序。新时代教材国家形象建构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教材国家形象建构目标定位;要以教材建设现代化为着力点,建立教材国家形象建构体系;要以教材体系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助推中国式教材国家形象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在国家形象的构建尤其是大国形象的构建过程中,传媒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主要阐述传媒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功能及其原因,具体分析大国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传媒的强大作用力,并对在中国建构大国形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传媒的作用提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建构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典范。文章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三卷英语语料库((1))进行词频分析和高频关键词索引行分析,探讨著作中所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结果表明,著作中塑造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务实实干、自我提高完善的中国国家形象。著作中还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张合作共赢,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值得在对外传播、自塑国家形象过程中广泛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和谐世界"理念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塑造,需要转换经济与文化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优先序列,用文化优先替代经济优先,构建"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中国要有所作为,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亲善睦邻,营造"周边和谐",是提升"和谐世界"理念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针对当前中国历史发展方位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对于新时代,我们可以从三个理论视角来把握:运用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原则理解新时代到来的客观必然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把握新时代中国的特指意涵及外部时代环境;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掌握新时代与初级阶段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教材建设事业打开了新局面。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经历了酝酿、形成、落实三个历史阶段。新时代教材建设取得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确立“权力秩序”,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坚守“价值秩序”,在塑造集体记忆的文化选择过程中构建“文化秩序”,在紧扣时代变革的知识选择过程中重塑“知识秩序”。新时代教材建设要着力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打造中国式教材建设现代化新格局,推动科技赋能教材建设数字化转型,强化教材建设公共责任的社会契约。  相似文献   

10.
试析美国媒体塑造的中国形象及对策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是世界上的媒体大国和新闻信息主导国,其新闻报道对塑造一个国家形象具举足轻重作用。由美国霸权主义延伸而形成的新闻霸权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歪曲,从负面影响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本文对美国新闻霸权的形成、表现形式及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虚拟仿真技术”是思政课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的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将虚拟仿真技术作为课程建设实践体验技术的新兴载体,具有时代价值.在智能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是课程方法创新的现实体现和持续深化;课程建设聚焦理论维度、主体维度和实践维度三重维度来构建,把智能技术融入培养时代新人全过程,借以提升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中国价值国际传播具有三重向度的战略考量:从中国视阈来看,新时代中国价值国际传播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价值共识的现实需要;从国外视阈来看,新时代中国价值国际传播是构建国家形象的客观要求;从整个人类视阈来看,新时代中国价值国际传播是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命题。探究新时代中国价值国际传播的战略考量是实现中国价值国际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深化中国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是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的一致性,是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体现,是爱国主义最突出的时代特征。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一致性的学理逻辑主要体现在作用机理、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的一致;三者的一致性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应答,是历史和现实逻辑的统一。认识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内在一致性,既有利于回击当前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和挑战,又有利于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助力我国公民涵养大国国民心态,外塑中国国家形象。新时代,要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把握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关系,实现升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作为伟大系统工程需要由中国道理来总结好中国经验并提升至中国理论,这是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生成的必然逻辑。国家形象战略概念、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是阐述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国家形象战略是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而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等手段调动、挖掘、协调、整合各种战略资源来追求和塑造国家理想形象的科学与艺术,具有价值主导性、合作共赢性、文明互鉴性、传播适应性等特征,要受到国家意识、国家利益、国家身份、国家实力、国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来源于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理论,其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与实践创新,对树立良好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尊重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提高国际话语权,更有效进行全球治理的有效途径。习近平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针对这一时代课题,文章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构建国家形象的不同需求特征及制约因素,探讨了国家形象的构建及影响,提出了构建国家形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国际组织不仅是维护国家利益、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力渠道,也是贡献大国智慧、体现天国担当的重要平台。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一些高校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初步构建起了系统培养和输送国际组织人才的教育体系,成为新时期直接服务国家人才战略的有效支点。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强调自立自强,树立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奠定了中国国家形象理论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面向世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提出中国形象新的目标设计.新一届领导人又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课题,要求"树立中国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形象",他们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及时高效地处理公共危机,改善并提升了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大思政课”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大思政课”之“大”,在现实维度上体现为明确大使命,从保障国家安全、培育时代新人、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三个方面呈现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之利;在理论维度上表现为讲述大道理,从讲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方面把握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方位;在实践维度上要求为构建大格局,从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推动大思政课专兼队伍建设、探索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汇聚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建设合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中国第四大入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出境旅游大国。对比研究美国人人境前后的中国旅游形象,对于开展国家旅游形象营销、拓展入境旅游美国市场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个形象调查经典问题,收集美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形象、情感形象和独特形象词汇,应用文本分析法进行研究。结论为:美国人的中国刻板形象、情感形象和独特形象正面积极且入境后较入境前更具体、积极和贴近事实;美国人对中国旅游形象的认识具有一致性;美国人人境前后的中国旅游形象词汇频率分布均呈指数衰减,高频词汇仅3~4个;美国人对中国的特色建筑、著名城市、独有事物、自然景观等抱有浓厚兴趣,塑造国家旅游形象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这一论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置于中华文化的宏阔视野和中国精神的时代高度加以定位,科学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本质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华文化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焕发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把中华文化的当代发展推向新高度新水平新境界;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根本主题,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的鲜明特征,集中体现了中国精神的气韵风骨,鲜明展示了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和非凡力量,成为中国精神的时代表征;创造了体现民族继承性、时代原创性的新文明理念,为处理人类文明现代化发展难题、把握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思想框架和价值体系,成为引领时代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