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队伍迅速扩大,培养心理健康、和谐的高素质大学生成为了高等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和谐心理的一个重要渠道,文章从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健全思政课教学体制、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等方面,探索培育大学生积极和谐心理的途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特殊和重要课程,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其它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政课是对高校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高校思政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与挑战。"微课"是在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在多学科领域的实践中都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本文在分析高校思政课开展现状以及"微课"用于思政教育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思政课中有效运用"微课",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趋势所在。应用本科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办学定位上必然是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创新型人才。职业教育给应用本科高校提供了新理念,思政课在应用本科高校培养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应用本科高校的思政课理应有所作为,紧密结合应用本科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冯忆 《文教资料》2020,(2):166-168
改革和创新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十分重要。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视角,在考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足的原因,揭示新媒体时代下推进思政课改革,对于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幸福感,改变思政课“低头族”现象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的教学不仅要实现"知",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信"。而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教学也就成了让大学生由"知"到"信"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目标。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实际效果,其关键就是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本文从理论业务素质、情感投入、教育机智和个人修养这四个方面探讨如何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为其队伍素质的有效提升给出了具体建议,这对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改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高校"思政课"应注重提高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中思政课前承义务教育,后启高等教育,处于关键地位。做好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应着力化解"3+1+2"选课模式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打通学段隔限;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素质教育;采用多种评价手段,落实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高校思政课中运用情景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能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思政课可以运用图片、图画、影视、动画、电脑课件以及学生自身的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情景教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践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思政社团和社团思政,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方向。本文基于社团发展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性,分析“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的第二课堂立德树人体系构建,以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思政品牌化建设探索“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立德树人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高校思政课中运用情景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能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思政课可以运用图片、图画、影视、动画、电脑课件以及学生自身的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情景教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加快,以及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学生公寓已然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学生公寓思政教育工作,是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学生公寓思政教育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工作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其工作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其工作途径要多样化,并把解决实际问题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平台,同时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形势与考验。文章通过解读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是高校思政课的应然与必然,分析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与不足,就融媒体时代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实效性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面对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新特点以及思政课教学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构建专题活动任务为引领的"一主线三融入五结合"思政课立体化教学新格局,对于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报告结合时代发展提出了"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这为新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注入了新的元素。思政课程是高校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课程,从时代发展角度出发,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思政课程实践中来,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培养,还是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基于此,本文以思政"概论"课为例,对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融合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此对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的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课程,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思政课是最常见但同时也是很多学校最头疼的一门课,因为除个别思政专业的学生之外,几乎少有学生会对思政课感兴趣。本文从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高校"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易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在思政课中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案例的数据化推动了思政课学生主体的自我学习,利用这一契机实现角色扮演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将有利于推动思政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依托网络技术与平台资源,推动多媒体技术在情景教学中的使用,同时推进情景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思政课中的嵌入,是"互联网+"时代下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社会当中多个领域带来了积极推动作用。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说,新媒体时代为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将针对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作用以及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意识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获得感"是对获得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是一种正向性、肯定性、积极性的评价。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大学生感受到思政课是学有所获、学有所用[1]。聚焦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就是要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满足成长发展需求是聚焦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