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都市报作为21世纪的阳光媒体,其壮大成熟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其中,同城报纸同质化就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本文以《江淮晨报》的"晨报地理"栏目为例,指出差异是化解报纸同质化的良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电视台新闻同质化现象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改变这种令人头疼的局面,笔者认为最切实际的操作手法是拾起"新闻策划"之利器,用饱含智慧结晶、深度与广度并重的新闻策划,实现内容与众不同、独领风骚的目标。本文阐述了新闻同质化的产生原因,分析了新闻产品同质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对新闻产品同质化的解决与新闻策划的异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就科学合理地运用新闻策划解决新闻产品同质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张宇宜  郑莉 《新闻实践》2009,(12):74-74
文娱报道如何避开"千版一面"、"千报一面"的同质化局面,如何挖掘文娱新闻的内涵和外延,怎样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以满足读者日趋多元化的阅读需求?笔者试以今日早报《星周刊》的选题操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娱乐新闻:跳出窠臼 注重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新闻同质化泛滥的大潮中,娱乐新闻的同质化现象更加突出。娱乐新闻因其独具的不严肃性、趣味性、戏剧性、强烈的感情色彩等因素促成了"炒作"的行为与形式,与其他新闻品种存在的同质化现象不同的是,娱乐新闻可以包含更多的主观倾向和情感寄托,渲染、夸大都能成为娱乐新闻中"八卦"的护身符,娱乐新闻本身的同质化由此反倒具有了可读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李源 《新闻前哨》2014,(10):36-38
媒体在市场化激烈竞争的态势中,新闻同质化问题日益明显。新闻同质化突出表现在新闻内容的千篇一律,极大地影响着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从文学理论中引入的"陌生化"理论,对于破解新闻同质化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与新闻报道中的"独家新闻"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如何有效的运用"陌生化"理论,可以从差异化报道、转化思维方式、培养知识复合型记者等方面着手。然而物极必反,过度强调"陌生化"理论,罔顾新闻报道的原则和规律,也会造成新闻失实等危害。  相似文献   

6.
当前,都市报间的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如何避免同质化,一是在新闻业务的运作上,要竭力寻求差异;二是把媒体提升到"整合型媒体";三是报社内部努力培养良性的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李桂珍 《新闻窗》2013,(5):86-87
“同质化”原是营销学上的一个概念,指同一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出现产品和营销策略的趋同。后来有记者提出报道同质化的问题,使新闻同质化开始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被使用。近年来,由于县级专业媒体数量逐年增多,新闻同质化现象也在加剧。同一时间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百报一版和千台一面,读者能读到的都是似曾相识的报道,选择的余地不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报业竞争日益激烈 ,报业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趋势。同质化的表现及成因报业同质化现象表现在两个层次。其一是内容层次 ,典型特点是千报一面。其二是报业运营层次 ,表现为各报策划手法相似、营销运作雷同 ,缺少独树一帜的报业盈利模式。第一层次的表现是最为显著的。体育、娱乐、财经、IT等热点报道 ,“你有我有全都有”。曾经有人把某个城市的几份报纸盖住报头让大家辨认 ,结果几乎无人能从内容上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且 ,报道策划方式、新闻文风、版面编排样式等等 ,凡是曾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都很快被淹没在跟进者掀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闻同质化几乎成为媒体尤其是报纸的通病,地市报时事新闻的同质化尤其突出。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时事新闻同质化的命题,研究如何将时事新闻进行差异化处理,为读者提供新鲜的、可读性强的、个性化的新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地市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报网互动,报网融合"是网络时代报媒发展的大势所趋。2011年3月28日,《人民武警报》主办的"新华网·人民武警"播发的稿件《岩手救援八天七夜——访赴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救援专家彭碧波》,第一时间被新华网首页、新华网军事频道头条刊用,各网站转载累计百余次,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这种依托报纸权威、独家、深度的优势,发挥网媒即时、互动、海量的优长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章炜 《新闻世界》2012,(4):19-20
在"新闻战"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新闻同质化愈演愈烈,获取独家新闻越来越难。对于记者来说,在"同质"新闻中寻求"另类"表达也许是让"二手新闻"活起来的重要方式。笔者对"二手新闻"的"另类"表达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的概念渐趋成熟,做足做深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报媒的普遍共识.作为身处基层的纸质媒体,在强化民生新闻的同时,容易出现表面化、琐碎化、同质化等倾向.《海门日报》注重民生新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丰富内涵,拓展空间,提升品质,立足"小民生",着眼"大民生",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去努力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13.
网络、手机、户外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将传媒带进了丰富快捷的"多媒体"时代,这对于传统的报业经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保持报纸的广告份额,给品牌注入新的活力,报媒纷纷将原来简单的"推销战略"转变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整合营销战略"。整合营销以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和理念为企业营销创下了佳绩,而报媒以其天然的优势在其中频频以核心力量引领全局,无不彰显着主流媒体的大气与魅力,让人感受到了传统报纸在新时代传媒环境下的顽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差异就是市场创新才有出路——对新闻同质化竞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我国报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都市类报纸异军突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伴随着繁荣而来的是同质化现象开始困扰各家报纸,特别是都市类报纸,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同城竞争的报纸如何避免同质化,成为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新闻同质化的表现何为同质化?报业同质化现象表现在两个层次。其一是内容层次,典型特点是千报一面。其二是报业运营层次,表现为各报策划手法相似、营销运作雷同,缺少独树一帜的报业盈利模式。第一层次的表现最为显著。体育、娱乐、财经、I T等热点报道,你有我有全都有。我们通常说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问题单子中,新闻同质化无疑是可以拎出来的瓶颈问题之一。各种媒体纠结在一起集体喧嚣,其结果是受众集体全麻,无辜地裹进被动消费时代。改变这种千台一词,千报一面的现象,不仅仅是传媒人共同面临的,亟待破解的大问题,更是各大媒体间的应对竞争、谋求生存之本。为此,本刊编辑部策划了新闻同质化的论题,请业内人士一起关注新闻同质化问题的存在,客观看待、理性审视同质化竞争中的机遇和风险,廓清思路,探讨同题竞争取胜的策略方式,以期实现对同质化竞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李轩  吴志远 《新闻前哨》2011,(10):32-34
如何善用这一优势寻找报媒的新发展空间,寻找报媒“长尾市场”,已成为我们手头亟待解决最重要的命题了。本文对免费报的判断为,它是报媒为适应现时社会的传播语境所做出的探索和尝试,是报媒发展空间的新媒体化之外的新选择。是在现时媒体生态环境下报媒的“长尾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成也网络,败也网络。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都市报国际国内版面的选稿余地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但它又让都市报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24小时一期的出版周期使得报纸上的不少新闻一出印刷厂就成了"炒冷饭",更关键的是,同城都市报同质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无论是炒冷饭,还是同质化,对纸媒而言都是一种巨大伤害。本文从3个方面归纳总结国际国内新闻同质化的原因,并从呈现方式上提出了提升报纸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报媒人才是参与报媒运营的具有特殊才能的报媒劳动者。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新的历史条件下,报媒已成为全新的文化产业。报媒人才作为直接参与文化产业建设开发的劳动者,作为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不仅自身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劳动本身直接创造着经济价值,而且其劳动成果还具有可持续开发的综合价值,从而为新时期报媒人才的开学意义和巨大的拓展空间。一、报媒已成为全新的文化产业。报媒人才作为直接参与报媒运营的劳动者,其劳动本身就直接创造着经济价值我党的报媒具有特殊的成长历程,对报媒的经营目标和报媒人才价值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发…  相似文献   

19.
时评以其独到的视角,独特的见解和富有张力的语言逐渐赢得民众的青睐。然而,走过繁华与平淡后的时评,局限和困境也呈现出来。"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的建立是否能有效扼制评论同质化现状,还需要从认识该机制本身做起。。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报媒面临的广告经营困境及原因,给出了媒体融合发展报媒广告所拥有的机遇,阐述了媒体融合报媒所拥有的真正的全媒体广告载体资源,和长期以来报媒所树立的优于其他新兴数字媒体的公信力。同时分析了有选择地进行合作,积极主动地为广告客户策划活动,不但保护和提升了报媒的公信力,而且带来的广告收益也是可观的,并且加强了报媒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