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丽娟 《情报探索》2014,(10):126-129
阐述了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内容、策略和用户需求。从基于用户需求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技术服务的角度,提出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整体模式和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以实现用户需求与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
王福  刘川 《现代情报》2017,37(3):13-20
[目的/意义]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的适配程度决定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绩效。为向用户提供多元化一站式信息服务和精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特性和机理进行分析。[方法/过程] 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跨学科特点和内涵,借助于信息接受情境的链模式、域模式和场模式为基础,构建信息接受的生物学作用机理、情境计算机理和情境适配机理,从而分别形成其信息接受情境模型。[结果/结论] 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数据处理,提出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配置、信息接受情境适配和信息接受情境优化方法。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计算为导向,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从图书馆空间转型、用户数据挖掘、注重用户体验、与资源供应商合作等方面探讨了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孙翌  周锋  张浩 《现代情报》2017,37(9):107-113
随着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传统的特色资源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在用户需求的驱动下,服务模式与方法正在进行多元尝试。文章在调研与分析用户需求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视觉搜索的特色资源服务模式,并以李政道图书馆特藏陈展服务为例,详细阐述了移动视觉搜索技术在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陈展服务中的各项应用功能,通过此应用实践讨论该模式的应用成效与启示,以期为图书馆在特色资源的服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概述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其微平台技术;认为移动互联网微技术使改变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模式、把信息服务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功能融为一体、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延伸到手机上、进一步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成为可能。探讨图书馆微化信息服务的策略,认为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丰富图书馆微信服务形式、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信息服务微平台、及时整合新的移动应用成果是其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移动图书馆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指出图书馆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项目要根据用户需求来确定移动图书馆的服务项目,用网络文献检索和问卷调查法来明确用户的需求,开展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推动移动图书馆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案例的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在化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模式,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随时随地、融入用户过程的服务;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主要体现为: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环境嵌入式服务、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全球网络图书馆服务;结合相关应用实践案例,对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性地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闫文轩  王金秀 《情报探索》2013,(10):122-123,126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信息查询的行为特征,总结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需求,并对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开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福  李全 《情报科学》2020,38(2):88-93
【目的/意义】现有移动图书馆服务并未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其被弃用和卸载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改变 这种现状,业内兴起了对其服务创新的研究,并迅速形成热点。现有对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的视角有多种,但 是鲜见有从场景化适配视角出发对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进行研究。【方法/过程】为此,基于移动图书馆场景的概念 界定出发,在对移动图书馆场景属性特征揭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场景化适配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框架。【结果/ 结论】从用户信息接受体验的视角出发,依据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创新框架对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进行迭 代。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了触点和痛点,使移动图书馆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改变了用户的信息获取模式,传统以纸质文献服务为核心的中学图书馆服务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中学图书馆可以利用3D技术提供创客服务、基于网络技术开展知识服务、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推广图书馆活动,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社会心理模型对人的心理驱动状态进行研究,结合主流用户群体对图书馆移动服务需求的抽样调查数据,构建媒合信息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型.以期通过该模型的构建,实现图书馆对用户群的信息需求的心理驱动过程,实现移动用户群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带来图书馆移动服务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目前,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移动图书馆获取其信息服务,但手机移动图书馆的用户反馈功能并未受到足够重视,服务评价、意见建议、图书荐购等有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功能没有完全普及.文章主要在移动图书馆系统中增加了用户反馈系统,实现了用户提交反馈,图书馆依据反馈内容进行回复,并总结反馈作为信息服务调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构建与分析移动图书馆UGC用户画像模型,挖掘用户潜在信息需求,促进移动图书馆UGC实现精准化推荐服务。[方法/过程]通过Python爬取喜马拉雅APP《三体》的部分评论数据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RFM模型选取典型用户;采用TF-IDF算法生成标签,利用词云可视化工具生成典型用户的完整画像。[结果/结论]详细阐述移动图书馆UGC用户画像的构建流程,并通过实例分析构建喜马拉雅平台《三体》部分典型用户的完整画像,提出移动图书馆应结合数据驱动的用户画像提供精准化的推荐服务、个性化的知识搜索、智慧化的预测服务、智能化的隐私保护,以促进移动图书馆UGC精准服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当前高校移动图书馆中的数据资源已具备大数据特性。本文在Hadoop平台上构建高校移动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从用户的信息行为角度出发,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用户信息需求,并以此作为系统个性化推荐功能的输入,能较好地提升高校移动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哲  孔凡晶 《现代情报》2013,33(4):147-149
泛在知识环境强调以用户为中心,要求图书馆通过泛在网络为用户提供超越时空、超大规模的泛在知识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积极构建移动阅读平台,整合、创新知识服务模式,为校内外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主动化、开放化的智能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学生数字阅读需求分析的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用户的需求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实际了解用户的阅读喜好,研究用户的阅读倾向性,分析用户的阅读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改进现在的服务模式,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探索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移动图书馆定义出发,通过介绍移动图书馆当前几种服务模式,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进行了简单阐述,最后指出对国内移动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上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8.
探讨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意义,分析移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包括基于WAP的移动服务、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QR二维码的应用、短信服务平台的新拓展、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系统、数据库的移动阅读和获取。认为移动图书馆服务既面临发展机遇,也存在挑战,必须秉持开放与协作的理念,采取适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才能不断改进服务,致力于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当前移动图书馆服务产生的背景,概括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含义及特点,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意义,当前移动服务的主要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丁枝秀 《现代情报》2013,33(8):89-92
访问江苏省普通高校图书馆网站,调查到有15所高校开通使用或正在试用移动图书馆服务,并对移动图书馆的开通时间、网站标识、移动图书馆类型、服务内容、登录方式、可接入设备、服务对象及收费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移动图书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