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析“艳照门”之“门”的类词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艳照门”等词语中“门”的语义与“门户”及其引申义完全不用,它虚化为表示“一类事件”的类属意义,给词语增添了贬义色彩;其语法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该语素附着在词根之后,在词语中的位置逐渐定位于词尾,并能表示词的体词性质。在传媒的积极影响下,“门”呈现词缀化的一面,仍保留作词根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演变成为一个类词缀。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场地不大,器材不多的情况下,采用“一物多用”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用一根绳子,先做绳操作准备活动,接下来把绳子系成绳弹练投掷,然后做各种跳绳练习,最后用绳子做《拨郎鼓》等放松游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上蹿下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到处蹿蹦”。例如:“小松鼠上蹿下跳,寻找食物。”另一个意思是“比喻人到处活动(含贬义)”。例如:“他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有的词典写作“上窜下跳”。这种写法不妥。从表示动作来说,“蹿”是“向上或向前跳”的意思,“窜”是“乱跑、逃亡”的意思。所以,“上蹿”跟“下跳”是对应的;“上窜”不仅意思不明确,也跟“下跳”不对应。而且,“蹿”跟“跳”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窜”却是贬义的。因此,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写法,写作“上蹿下跳”比较妥当。是“上蹿下跳”还是“上…  相似文献   

4.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修辞很讲究锤炼词语,即古人说的“炼字”,锤炼词语可以从词的意义、声音、语体、感情色彩等方面入手。这里,我们就感情色彩词语的修辞效果来谈谈。人们历来很重视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词义的组成部分,表示赞许、褒奖、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叫褒义词,表示贬斥、厌恶、憎恨、蔑视等感情的词叫贬义词。人们在说明客观事物或现象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准确地挑选感情色彩词语无论在状物写人、说理论辩中都能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古人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无不倾注作者深厚、真挚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指导学生观察要做到细致、多角度,以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我引导学生学完《香山红叶》一课后。不能不感叹作者对秋景的有意观察与发自内心的热爱,此时我的心一动:何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美好的景象,也学着作者的写法“体验生活的美好”呢?当时正值秋天,于是我布置了“观察秋天的色彩,写一个小片断”的作业,提示学生在校园内、大街上、公园里去看一看秋天都有哪些色彩。第二天,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经过观察,实事求是地写出了他们所看到的景物具有的色彩。有的同学写道:“此时呈现在我眼前的仍然是绿色,你瞧:松树身着绿装挺立在校园花圃内,冬青树也像穿着绿军衣的士兵,  相似文献   

6.
“既然”与“所以”连用,常被作为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看待.比较有代表性的,要算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与此教材配套的《现代汉语习题解答提要》(以下简称《提要》)对二者的连用有明确的解释,如教材第四章第六节的“思考与练习”中有一个病句:我们既然决定要修改这本书,所以得赶快研究修改的原则.《提要》是这样解说的:“这个因果关系的复句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这句偏句用‘既然’提出依据,正句说明推论出来的结果,故应将正句的.‘所以’改为‘就’,这样关联词语就搭配得当了,表意就明确了.”黄廖两位先生主编的这部教材,发行量大,影响极为深广.我们觉得只允许“既然”与“就”和“因为”与“所以”搭配.不承认“既然”与“所以”也可以配合使用,带有很强的人为性.“就”在结果句中,“所以”也在结果句中,从意义上看不出二者使用上的差异.从语感上来看,很难断定“既然”与“所以”不能一起使用,何况语感常常有个性差异.另外,“既然”不只与“就”搭配,还可与“那”“那么”“当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结构助词“的”的用法,目前的语法书中所谈到的有四种:(1)用在定语之后作定语的标志,如“中国的命运已经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民的手中了”;(2)附着在词或词组的后边,组成“的”字结构作主语或宾语,如“应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骑马的过去了”、“我要那个红的”;(3)附着在联合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糖啊豆啊饼干啊的摆了一桌子”、“买了些文具纸张什么的”;(4)和“似”组成“似的”,再和别的词语组成“……似的”的比况结构,作定语或状语,如“锦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书刊中,“含量”被当作量名称使用的情形频频可见,但细加推敲,却是问题多多。含量,不是物理量,其含义也很不确切。例如:在商品包装上,含量常指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在科技书刊中,含量包括了定量描述混合物组成的各种量,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摩尔分数等。不管什么量,都称之为含量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科技编辑对“含量”应分清情况,区别处理:1.定性地描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多少时,可以用含量。例如:“这种食品的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2.当含量用于定量描述时,应根据其具体所指,改为标准化的量名称。例如:“CO2的含量为25%…  相似文献   

9.
漫话互文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相似文献   

10.
有关词语的非指示用法分为两种,即照应用法和非照应用法。指示词语的非指示用法的特点不涉及语言外的语境因素,指示词语所指的实体只存在于文篇之中,具有文内照应的功能。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亦或是其他的语言之中,“来”多是被当做方位指示词出现的。在以往的研究中,“来”这一动作表达方式也多是被当做指示性的方位词,本文从“来”的非指示表现形式和特点入手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教学中,只有正确地把握“认读英语词语”的时机,才能避免学生过早地接触英文文字。要改革小学英语教学中以“认读单词”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对《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中的“在指认物品的基础上认读词语”进行深入的理解,运用直观教学法和TPR教学法开展“指认物品”的教与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自然拼读法”进行词语的认读。只有遵循语言学习顺序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很熟、但又不能确切领会其含义的结构、短语.例如:“too…to”结构.通常,“too…to”结构是表示否定意义的.too+adj./adv.+to”,意为“太……而不能……”.例如:  相似文献   

13.
“打”在中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中使用灵活,词义众多.六盘水方言中有90多条独具方言特色的“打”字词语,参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对六盘水方言“打”字词语的构词方式、表义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常见相关词语的词义区分、固定搭配等具体使用问题常常困扰大部分汉语学习者.通过以常用相关词语“穿”和“戴”为例,寻求更为科学、简单、便于教师操作和学生识记的方法来改善相关词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0.10“气”在普通话中是一个实语素.例如:a房间里弥漫着一片诱人的香气.b王处长这人没有半点官气.这个“气”在云南话中也有.此外,在云南话里边还有一个在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气”.在本文以下的叙述中,我们把在云南话中与在普通话中都有的那个“气”称为“气_1”,而把云南话所独有的那个“气”称为“气_2”.本文首先说明“气_2”是一个意义极为空灵的虚语素(即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的语素),然后再对“气_2”作进一步分析.1.10 考察下列句子:  相似文献   

16.
“把”字句的英汉互译余炳毛张玉如“把”是汉语中的一个特殊介词,其主要作用是要突出、强调它所引出的词语。“把”字句就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这个特殊介词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英语中没有与“把”相当的词,而且也没有与之对应的句型。在语言实际运...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近代汉语词语“挣扎”、“扎挣”、“度用”、“明透”、“放开”、“事物”、“承担”、“解劝”、“添加”、“告禀”、“调教”、“考查”、“细心”、“心细”、“透明”15条。其中“挣扎”、“扎挣”、“度用”、“明透”5条《汉语大词典》未收,“放开”、“事物”2条《汉语大词典》释义不全,以下作补正,并就教于方家。一、词语失收[挣扎]用力支撑。始见于元。例如《全元杂剧·高文秀·须贾大夫谇范叔》:“且待我慢慢的挣扎起来,只索逃我这性命去。”《全元杂剧·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俺公公撞府冲州,挣扎的铜斗儿家缘百事有。”《全元杂剧·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您这些富产业,更怕我顾恋情惹,俺向那笔尖上自挣扎得些豪奢。”《全元杂剧·马致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痛哀哉,身遭残害,他如何敢挣扎。”[扎挣]挣扎。始见于元。例如《全元散曲·刘庭信》:“嘴脸迷稀,身子儿扎挣,眼脑儿乜斜。”《全元杂剧·贾仲明·铁拐李度金童玉女》:“我怎么这一会也昏倦起来,扎挣不得?”《全元杂剧·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只见他金锤落处,恰便似轰雷着顶,打的来满身血迸,教我呵怎生扎挣。”《全元杂剧·郑光祖·梅香骗翰林风月》:“忙哀告膝跪着,强...  相似文献   

18.
问:请问,冒号有哪些用法?答:冒号主要有2种用法。第1种是提示下文:1)用在称呼语后边;2)“说、想、指出、宣布、例如、如下”等动词后边需要时可以用冒号;3)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引起下文的分说;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的后边,引出解释或说明。这第1种用法,大家比较熟悉,这里不必  相似文献   

19.
在语法教学中,“词无定类”固然会使人感到“无所是从”。可是,如果根本不承认“词有兼类”,即不承认有“多类词”这一事实,也必然使我们在许多问题上不能自圆其说。 例如:“得”是个结构动词,据我们耳目所及,巳经是没有异议的了,但它又不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试看以下例子: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无论是在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中,常常能碰到“损人害己”、“水涨船翻”、“知难而退”这类新颖、含蓄的词语。从修辞学角度讲,这是用仿词手法造出来的新词语。“损人害己”是“损人利己”的派生形式,仿照“利己”临时造出一个“害己”,换用的词和原有的词之间是对义关系。“水涨船翻”是“水涨船高”的派生形式,仿照“船高”临时造出一个“船翻”,换用的词和原有的词之间也是对义关系。“知难而退”是“知难而进”的派生形式,仿照“而进”临时选用一个“而退”,换用的词与原有的词之间还是对义关系。这就是民间词源现像。从词源学的角度讲,民间词源现像,导致了词语内部结构和意义的演变和发展。其演变的结果是汉语语汇越加丰富、发达,词义越加精细、微妙。其演变的机制是语言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像认识的深化。这就必然影响到人们的语言意识。人们不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于是,人们就必然要用精当的语言形式,把自己的意识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