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1月20日,在广州钟落潭白云钓场举办的“金花地杯”广州青年迎亚运钓鱼比赛以其规模大、影响广、人数多而吸引了众多钓迷的眼球。共有400多人参加了这次比赛,打破了广州市历年来比赛的人数之最,是广州市有史以来单场最大规模的钓鱼比赛。  相似文献   

2.
高功 《收藏界》2013,(2):88-91
亚运村坐落在广州番禺区的中东部、是广州新城建设的启动区,也是广州市“南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名闻遐迩的广州东方博物馆就建在番禺区亚运城亚运文化村内。  相似文献   

3.
广州亚运会--物流竞技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功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需要高效率、低成本的亚运物流系统支撑。目前,广州的物流系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尚不能达到广州亚运会的要求。为此,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广州亚运物流系统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广州亚运物流系统的组成、内容和特点,广州亚运物流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广州亚运物流系统的规划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郝小伟 《钓鱼》2005,(1):29-29
11月20日,在广州钟落潭白云钓场举办的“金花地杯”广州青年迎亚运钓鱼比赛以其规模大、影响广、人数多而吸引了众多钓迷的眼球。共有400多人参加了这次比赛,打破了广州市历年来比赛的人数之最,是广州市有史以来单场最大规模的钓鱼比赛。  相似文献   

5.
梦幻之师     
象棋王子 《新体育》2010,(11):80-80
借东道主中国与“棋城”广州的东风。象棋成为广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这是这项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传承的中华国粹首次登上亚运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精采     
《新体育》2010,(11):92-92
2010年9月2日.广州城市“体验无障碍走进残疾人”活动中。志愿者正在帮助残疾人士体验“无障碍设施”。据悉.自10月1日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招募结束后.亚运志愿者工作全面转入定岗、演练阶段.59万名亚运志愿者于10月底全面上岗。  相似文献   

7.
张丽萍 《垂钓》2005,5(1):63-63
11月20日,在广州钟落潭,白云钓场举办了“金花地杯”广州青年迎亚运钓鱼比赛。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人数之多,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  相似文献   

8.
日本篇     
《围棋天地》2010,(20):15-16
亚运围棋新动态 10月4日.全日本围棋联合会宣布.已经正式选定参加广州亚运会的围棋选手的爱称.为“智慧之和日本”。  相似文献   

9.
《体育师友》2010,(5):43-43
广州亚运会官方网站10月15日报道10月15日,为喜迎亚运盛会,由广州亚组委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一景德镇千年瓷文化展”新闻发布会在美林饰品中心隆重召开。此次文化展将从10月25日持续至11月30日。  相似文献   

10.
张新萍  邓春林 《体育世界》2009,(10):113-114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亚运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内涵进行辨析,阐释了亚运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契合与广州亚运文化的岭南特色,继而对借助亚运文化弘扬岭南文化的独特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具体实施途径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充分利用亚运后继效应促进广州文化大省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以往奥运会、亚运会场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议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时,应着眼于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旧场馆,适当修建新场馆,尤其要考虑亚运场馆的会后利用问题,避免“后奥运现象”。同时,将亚运场馆建设与广州市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联动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帷幕已落。这次盛会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东道主——中国。它的标志不仅仅是金牌总数名列榜首,而且更重要是抓住了历史给予的契机,获得了许多金牌以外的收获,即“亚运”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亚运”显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生机与活力;“亚运”增强了我固外交的活力;“亚运”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大业。这些收获与体育金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又是无法用数理来加以计算的价值连城的“金牌”。它启迪着人们对体育功能的再次审度。它揭示着体育兴衰与国家兴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历史真谛。  相似文献   

13.
《体育师友》2010,(6):45-45
广州日报11月27日报道(记者李明波)随着广州亚运会的大幕即将落下,韩国第三大城市仁川即将接过亚运大旗。仁川亚组委驻广州联络官金成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仁川已经准备好了。他盛赞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并表示自己在广州的任务就是学习广州亚运的经验,特别是学习广州在市场开发方面的可贵尝试。  相似文献   

14.
广州亚运场馆建成后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州亚运场馆建设即将大规模地展开。亚运会结束后,场馆面临如何继续开发利用、收回投资的问题。鉴于此,对建设、使用广州亚运场馆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分散政府投资风险、避免赛后大量场馆闲置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利用亚运场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广州亚运”期间岭南武术文化传播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传播学、文化学为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论述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岭南武术传播问题,提出了比赛期间传播岭南武术文化的对策,借“亚运”东风传播岭南武术,弘扬岭南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林晨 《新体育》2010,(12):14-15
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武术被正式列为亚运会参赛项目。时隔20年,亚运再度回归中国,袁晓超也用一枚金牌让中国武术闪耀亚运赛场。从2003年的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到2006年多哈亚运会长拳三项全能冠军,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冠军,绰号“小超人”的袁晓超不断用汗水与金牌为自己铺垫着走向成熟的路。  相似文献   

17.
《网球天地》2010,(4):114-114
2010年1月30—31日,广州花都区迎亚运贺新春“王子山酒店杯”网球公开赛如期开拍,爵摩仕体育携手花都体育局、花都体育中心网球场共同举办本次比赛,并在期间组织了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曾经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心,媒体和公众,会不会对广州亚运产生“审美疲劳”。理由有二:一是中国竞技体育已雄霸亚洲体坛二十多年,地位无人可撼,金牌榜没有悬念,关注度难免减弱;二来,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10,33(3):F0003-F0003
广州亚运会官方网站报道.经过为期四天的“魔鬼式”集训.广州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训练营5月16日晚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名大学生记者满怀激情和梦想,在短暂的四天里挥洒辛勤的汗水。竭尽聪明才智,从大学生的独特视角,谱写了一篇篇与亚运亲密接触的美好体验。  相似文献   

20.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办权就是发展权,影响力就是生产力。广州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将给广州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运用产业经济学原理,阐述了亚运产业是广州未来6年最具影响力、具有龙头作用和地位的先导产业,预测了亚运会对广州市GDP的贡献率,分析了其对广州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搞好亚运产业开发,推进广州经济全面提速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