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境教学从1978年开始,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研究,终于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九五”期间,我们又在“情境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实验研究”。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以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借鉴心理学中暗示、移情、角色效应以及心理场等理论,构建情境教育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吉林 《广西教育》2010,(4):30-31,48
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这就是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及正在研究的“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李吉林30年不辍探索,构建起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情境教育,是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受到教育界的普遍欢迎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今日教育》2011,(6):45-46
李吉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吉林,1938年5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名的儿童教育家,全国名语特级教师。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历经近30年,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其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理论创新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下)●李吉林下篇:情境教育一、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的拓展由情境教学概括出的促进儿童发展“五要素”,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带有普遍意义,推动了学校的整体改革。于是在第一轮实验结...  相似文献   

6.
本以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背景,从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四个方面探索了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式的教学过程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李吉林,特级教师,著名的教育家,1978年开始,历经26年创立“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对指导我国素质教育,丰富世界教育理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情境教育的诗篇》真实地记录了26年来李吉林对“情境教育”实践、实验、探索、研究的全过程,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全书阐述了“情境教育”的理论依据、理论系统和操作体系,具有理论学术价值;《情境教育的诗篇》体式新颖、真实原创、叙理结合、语言诗化,具有实践指导和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8.
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体系的、以项目情境为载体、以主题工作任务为教学单位、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和“六性”素质结构体系具备为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有效实施要受教师的多元一体化生态素质、学生的个性情境化生态素养、教学的动态平衡化生态网络、学校的镶嵌多维化生态情境等影响因子的限制,而其要顺利发展就必须通过践履“生态位原理”、规避“花盆效应”、析透“耐度定律”、诉求“活水效应”等途径创设生态性的教学情境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9.
龙洁 《教师》2015,(13)
针对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学校领导的校长以学校香樟文化为立足点,带领教师积极开展“绿色课堂”内涵及流程的实践与探索,逐步构建绿色课堂的理念体系和操作体系,以此实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同时也历练了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学校数学研究课题“尝试教学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研究”,由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立项。“构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该课题的子课题。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基本形成了“创设情境——明确问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应用深化——评价体验”的操作模式。其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是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的要求,这里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张玉忠 《教学月刊》2004,(12):13-16
“情境-探究”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合适的情景中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知识的课堂教学体系,其中“情境”为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探究”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项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题、以情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的组织、引导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笔在“染色体变异”一节的教学中成功地运用了此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10,(4):32-34,53
1978年,李吉林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历经30年,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起独树一帜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情境教育作为中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即被列为国家教委(即后来的教育部)向全国推广的八个科研项目之一,科研成果连获教育部首届、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还需要掌握这些知识获得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因此,问题教学的应用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学校数学研究课题“尝试教学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研究”,由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立项。“构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该课题的子课题。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基本形成了“创设情境——明确问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应用深化——评价体  相似文献   

15.
英国教育部围绕循证教学在学校落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问题,对英格兰学校展开了为期两年的实证调查。调查有以下几点发现:一是循证教学在学校落地过程中面临着外部研究证据的价值认同、高质量证据的获取、证据的情境性应用三重困境;二是成功落实循证教学的学校具有以融合研究证据和实践智慧为导向、以学校领导为筛选和传播证据的核心力量、以“基于证据的反思与改进”文化为支撑、以高校专家为强大助推力的四大共性,学校的战略领导力是促使循证教学在学校成功落地的关键因素。这启发我们在推行循证教学的过程中,需以“语境证据主义”价值观为引领,形成对循证教学的合理认识;构建循证式领导力培养体系,激发学校领导层的能动性;搭建循证科研与教学互动平台,发挥高校专家的研究优势;开展系统的循证教学实践培训,提升教师的循证教学意识和能力;建设开放性的证据资源库,提供获取研究证据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一、按社会需求同步进行教学计划调整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依据。社会发展变革,教学计划就需要紧跟时代,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组织教学,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相似文献   

17.
所谓“解决问题”,是指在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境状态中,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活动过程。我们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对解决问题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创设情境,提出假说———小组合作,探索验证———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构建模型,理论升华———类化练习,拓展创新”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提出假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但问题的提出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因而,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不断创新办出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旅游职业中专学校,是福建省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设有旅游、财经、商务、空乘等七大类12个专业,在校生有2000余人。近几年,学校不断更新办学观念,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具有特色的办学之路。一、突出人格塑造,形成学校育人特色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厦门旅校始终把这一主题摆在工作首位。为了避免德育工作的假、大、空,该校确立了教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的新思路。1.以校园环境为载体,实施“酒店式”管理。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在校内实行“校园酒店式管理”。通过这种“情境教…  相似文献   

19.
在概念教学中,“精致”的实质是:通过可操作过程,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度剖析。以“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为例,基于对小学生心理的多重考虑,运用问题情境、变式情境、反例比较、动手操作等策略,让概念教学走向“精致”。  相似文献   

20.
杨光福 《四川教育》2002,(10):33-33
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较佳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实施“探索式教学”呢?一、情境设置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学习,是他们自主探索的重要前提。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靠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并巧妙地创设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探索状态下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从学校到广场有三条路线,分别要用15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