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就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进一步强化《数字摄影》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数字影像技术是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摄影》课程对学习数字影像技术不可或缺;数字化时代普通高校《数字摄影》课程需要强化和整合。  相似文献   

2.
数字影像的非摄影镜头成像,以及与摄影镜头成像的无缝连接特性.使知识表达的语言和文字,从数理逻辑关系的数字、符号表达的形式,升级到直观的视觉影像表达。科学知识、文化成果的数字影像表达是人类发展到数字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影像的科学技术成果促进基础教育观念变革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汪建平 《考试周刊》2008,(15):142-143
将数字影像技术运用在排球教学中,旨在以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善体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应用与研究,笔者发现将数字影像技术运用在排球教学,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计划规定时数内,实验组学生的技评和测试成绩都明显好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4.
开发了一种搅拌器性能测试平台,并介绍了该平台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使用性能,说明了桨叶升降平台的作用以及适用的桨叶,对相关软件作了介绍.经测试证明,该实验平台性能稳定,可用于研究测试浆叶的搅拌性能,以此测试平台为基础开发了搅拌器性能测试实验教学装置;和以往装置比较,具有适用范围广、测试精度高、操作迅捷,利用该装置能够进行搅拌技术相关方面的研究和评价,并已在教学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课程实践性强的教学特点,设计开发了模块化测试系统的仿真实验平台,建立了具有液位、压力、流量和温度回路的过程检测与控制实验模型,采用PLC技术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了基于InTouch的仿真软件,实现了系统的实时监控。测试技术仿真实验平台详细地模拟了实际工业生产的检测和控制过程,弥补了实验教学的不足,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数码摄影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进行摄影与创作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字影像文化素养而开设的公共任选课.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同步技术实现多媒体实时交互,解决课程教学中重、难点问题,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观念下,摄影被认为是真实时空中发生的事物和活动的复制品,是现实世界的纯粹反映,而数字影像的记录方式从实体的银盐变成了虚拟的像素,通过后期再加工合成或电脑绘图制作的影像把摄影从记忆中的现实空间转化为想象中的拟像空间,解构了传统摄影的确证和记录的本质,颠覆了摄影艺术纪实美、瞬间美的本体特性,重塑了当代影像艺术的创作与审美架构,步入瓦尔特.本雅明所预示的"艺术作为摄影"的时代。本文从传统摄影的本体特性切入,探讨数字影像技术对新闻摄影伦理观念的冲击,摄影艺术创作方法和观念的转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字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各个行业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也为竞技体育的训练技术现代化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影像技术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化竞技体育训练手段,已经成为竞技体育训练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在田径训练中制作数字影像资料,有针对性的对运动员进行技术教学分析研究,发现在田径训练的辅助教学中运用数字影像资料,能够让运动员在对比环境中对技术动作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迅速掌握技术,提高训练成绩。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际应用和教学实践需求,针对固体电制热储热装置的绝缘测试问题,开发了一种固体电制热储热装置绝缘测试实验平台,通过加热测试设备和加压测试设备实现了固体电制热储热装置绝缘测试的高温高压环境模拟与绝缘检测。该实验平台功能完善,可操作性强,能满足学生的研究实践,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LabVIEW的组合式液压实验台通用测试平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虚拟仪器技术,以LabVIEW为平台,结合组合式多功能液压实验台的特点,开发了一套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满足常见的几个验证性实验的测试要求,同时面向学生的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为学生素质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代岩土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和建构了基于云平台的现代岩土测试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测试数据上传云端,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预判,并将结果通过云平台发送手机等终端,解决了人工处理数据难等问题,改革和重构了实验教学体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试准确性。该系统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有利于学生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数字影像技术”课程的创设与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要求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必须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架构。本文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新课程——“数字影像技术”,从课程名称的确定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的定位思考等进行了论述,对相关教材《数字影像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保证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旋转机械如风力发电装备、水泵等广泛使用联轴器作为联接装置。但由于载荷波动大、工作环境恶劣等原因,不对中故障频发,因此设计了适用于实验研究的旋转机械不对中故障模拟实验平台。该平台由电机、联轴器、变频器、磁粉制动器等构成,采用激光对中仪测量不对中量,并通过NI CRIO采集振动信号,分析故障特征。该平台丰富了测试技术、机械故障诊断实验台等内容,为学生应用测试技术、分析机械故障创造了实验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国内实验室建设的发展状态的基础上,以电类典型的实验课程体系为对象,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整合设计开发了创新实验平台,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平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传统安全检测技术实验受仪器限制,灵活性差,更新困难,影响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引入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交流电磁场检测虚拟仪器实验平台,以虚拟仪器面板的形式进行操作和控制.通过实验测试得到如下结论:对该虚拟仪器面板的操作能够有效地实现通道控制和信号采集、磁通密度曲线及蝶形图的实时绘制、数据的存取以及信号的定量计算和显示等功能;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缺陷智能量化相对误差不超过15%;检测反演所得缺陷形状能够与缺陷的真实外形相符,满足可视化检测要求.交流电磁场检测虚拟实验平台的建立,在降低实验成本的同时,有效地摆脱了硬件仪器的限制,而且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和完成课程实验,拓宽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性能,设计了一套交流永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被测伺服驱动器-电动机系统、负载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借助于该实验平台,开发出了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交流永磁伺服系统性能测试开放实验。实践表明,该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易于创新的实践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功能全、上位机界面友好的具有能量回馈功能的异步电机测试平台,对测试平台的整体硬件结构和上位机实时监控界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测试平台采用能量回馈技术,将陪试电机在加载过程中产生的电能回馈到电网,增强对电能的利用率。减少了测试工具,改进了堵转实验方法,使实验更加便捷。设计的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监控系统易于控制被试机与陪试机各项功能,实现对测试结果的实时波形化监测。该平台实现简单、控制精确,可方便实现对三相异步电机的教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基于组态软件的换热器性能测试平台,介绍了换热器性能测试平台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上位机利用组态软件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特点,对换热器性能测试平台进行在线动态监控;下位机利用数据采集器将传感器测量的数据进行集中采集,并基于Modbus-RTU通讯协议与上位机进行实时通讯。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平台实现了对换热器性能的在线实时准确测量,提高了测试的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艺术设计教学随创作媒介和科技的改变而不断革新,作为科技发展进步下出现的数字媒介,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表现在大量以数字设计为依托的设计作品的涌现。数字艺术包括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多媒体艺术和虚拟现实设计。本文从数字媒体角度出发,研究媒介发展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而探讨艺术媒介的变化对艺术设计创作的影响,以及数字影像对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多方面的影响,深入探析基于这一背景的数字影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风电机组的现场测试成本及风险,并能在实验室内对故障多发部件的功能和可靠性进行测试,设计了一种以风机主控为对象的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该平台硬件部分包括上位机、目标实时平台、I/O接口及风机控制器;软件部分包括风机仿真模型、仿真管理软件Sim control RT/HOST、控制算法等。仿真测试平台集合了硬件在环、先进建模、信号调理等技术。仿真测试平台基于风机控制器,利用Matlab建立风机仿真模型,可模拟风电机组在多种工况下的运行状况,并能通过GUI界面监控运行过程。利用平台对风机的几个典型工况进行仿真测试,结果验证了仿真平台的有效性,降低了现场测试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