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越华 《文教资料》2012,(20):17-19
从叙事学角度看,王蒙和普鲁斯特意识流小说均采用多重叙述视角展示众多人物的各自心理,形成多声部复调的艺术世界;采用心理时间结构文本,文本叙述时间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来回穿梭;采用了自由联想、梦境、感觉印象和内心独白等意识流的叙述方式。不同的是,普鲁斯特意识流小说,根植于伯格森的非理性哲学,表现人物复杂的意识、无意识心理活动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是记忆的断简残篇;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根植于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传统,融入了中国古典的美学意境,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在心灵世界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2.
伍尔芙《墙上的斑点》作为一部意识流作品,以固定内聚焦的叙事视角充分展出人物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和内心体验,使小说从过去客观的叙述转化成主观的呈现,也显示出作者对小说的形态、结构、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创新,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的作家认为文学应反映出真实的生活,即内心的主观对于客观的现象认知。通过对《尤利西斯》作品研究可知,意识流小说具有四个特性,即意识流小说折射的哲学性、心理性、社会现实性和文学前景化性。  相似文献   

4.
从禅宗的视角探讨意识流的哲学内涵,从意识流小说对主体和客体、形式和内容相互关系问题立场,对真理和理性的态度,以及其对作者在文本中的地位的看法等方面揭示意识流小说的哲学价值、美学价值,指出意识流文本受到后现代主义重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对意识流小说的关键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詹姆斯的心理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是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三大理论来源。在具体分析这些理论与意识流小说的联系时,人们一般多侧重强调弗洛伊德和詹姆斯的影响。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和詹姆斯的心理学只是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的内容和技巧,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不仅影响意识流小说的内容和技巧,还从哲学意义上为作家把握和表现主观生命提供了基本方式,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的普遍叙述模式。因此,它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是全面的、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6.
宋朝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1):104-107
《从早到晚》是汤吉夫的一篇意识流小说。这篇小说因使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使得主题比较含混复杂,从不同的阅读角度,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从小说的表层结构、人物的内隐世界和苍蝇的象征意味出发,分别发掘小说所要传达的乃是一个女人的寡居体验、童年创伤对人生的影响和苍蝇是主人公情欲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小说是一种意识时间性的叙事形式,在20世纪上半叶进入了鼎盛时期。这种小说形式直接受到伯格森的时间哲学影响,曾为小说的情节维度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对意识流小说叙事和情节的时间研究,可以揭示这种叙事形式中的核心问题,同时也为现代主义向后现代小说的转型,提供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语意识流小说的一位重要代表作家。她对西方现代社会各种问题有着哲学性的思考,对小说创作的时空观念、心理流程的体验也充满着哲学睿智。她的放射着哲理光辉的小说创作,将现代英国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在品味意识流作品时可以体会到作者挖掘出的创新理论、作品所表达出的绵长的哲学韵味以及颠覆性的审美趣味。打破介绍人物、情节安排而直接表达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是意识流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阐述意识流小说内心独白、主客观结合产生的自由想象(多角度)、象征等表现手法及表达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0.
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是现代小说尤其是意识流小说中常用的表现技巧,是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重要方法.能深入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有利于表现人物深层心理中飘浮易逝而纷乱的感触和思绪。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对意识流小说的时间观念作系统的层次分理,辨析意识流创作中各种时间观念对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从客观时间、主观时间、空间的时间化三个层次,论述三种不同情景层次下的时间观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不同表现,推导出时间这一特殊叙事因素为意识流小说的叙事基点.  相似文献   

12.
黄琨桢 《考试周刊》2009,(14):33-35
“意识流”兴起于20世纪早期的西方文学创作,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基础上的新颖写作手法。“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从理性和逻辑推理解释世界和人的传统观点.利用其独有的特点展现了当代世界和人的复杂景象。通过分析在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如何将“意识流”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蒙太奇时空”、“内心独白”、“奏鸣曲式”等方法运用所带来的优势,有利于学习在写作中处理表现人物的内部世界和心理活动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对意识流小说的时间观念进行一个系统的层次梳理,辨析意识流创作中各种时间观念对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文章从客观时间、主观时间、空间的时间化三个层次论述三种不同情景层次下的时间观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不同表现,推导出时间这一特殊叙事因素为意识流小说的叙事基点.  相似文献   

14.
从哲学的角度关照张爱玲对本真意义的追问,在她的世界里笼罩着浓浓的哲学意蕴:人类普通的“小的”哲学体验。《同学少年都不贱》的问世,更清楚地道出了张爱玲小说的创作轨迹.以及她的人生哲学对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胡一南 《文教资料》2012,(16):17-18
"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是乔伊斯和伍尔夫两位文学大师早期作品中采取的主要写作方法,并为他们以后精彩的意识流小说撰写奠定了基础。本文比较"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的异同,揭开两位意识流大师早期的写作技巧的面纱,为我们对意识流小说的研究奠定基础,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相似文献   

16.
意识流手法是现代小说的一种叙述方法。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和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都是娴熟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的经典之作。深受西方现代文学影响的两位作家都借助于意识流手法,关注客观现实,使用了不同的意识流技巧,表达了一种形而上的意蕴。前者通过钱夫人一个人的意识流动,反映了人生如梦的哲学感触;后者通过多人的意识流动,反映了历史不过是一个不断反复上演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作者在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技巧时,从四个方面即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结合、情节交待与意识流动的交替展示、社会现实与“内心真实”的交融、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结合,说明了作者在对新感觉派、西方意识流及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情节及象征手法的整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流”小说的特色,但他这种特色不可避免地具有肤浅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18.
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中国本土文化的作用下,意识流小说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异。由于小说的起源和读者群的原因,中国小说具有重视情节的传统,中国作家在借鉴意识流技巧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抛弃这一传统,这就使中国的意识流小说表现出更强的情节性。心理学发展的相对滞后使中国作家对意识流的实质缺乏准确的把握,很难像西方意识流小说那样聚焦于人物的无意识或潜意识,进行纯意识的描写。受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精神的制约,中国意识流小说中人物意识的流动表现出更强的理性,意识活动受理性的主导。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使中国意识流小说极少表现人的颓废、沮丧或变态心理,相反,塑造健康的灵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态度是中国意识流小说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世界影坛的“意识流电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流电影”是世界影坛上一种新颖样式的电影。本从意识流电影受意识流小说影响谈起,具体论述了一些世界电影大师的意识流电影的思想内容及其创作特点,从而使读进一步了解其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是享誉世界的现代小说家,也是美国意识流小说的先驱。20世纪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为福克纳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范围。本文以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为例,并结合对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来探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从而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