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原油物性变化范围大、原油黏度高,采用SAGD开发方式其采出液温度高、含砂量大、且采出液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蒸汽,依靠现有常规稠油地面集输工艺难以实现SAGD高温采出液正常地面集输。通过对SAGD高温采出液物性分析并根据在风城油田重32井区和重37井区开展的超稠油SAGD高温采出液地面密闭集输工艺试验研究,提出适应风城油田SAGD大规模开发地面集输工艺技术,即密闭集输,集中换热,控制集输压力避免闪蒸的集输工艺。  相似文献   

2.
风城油田2009年开辟重32、重37井区两个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试验区,截止目前,在生产中遇到了蒸汽腔发育受到限制,存在蒸汽腔横向发育不对称、垂向发育缓慢、沿水平段仅局部发育等问题。本文以促进蒸汽腔均匀发育为目的,通过优化注采点、合理增汽提液等调控技术手段促使蒸汽腔均匀稳定发育,初步形成了蒸汽腔均匀发育调控技术,为后续SAGD工业化推广储备了技术力量。  相似文献   

3.
曙一区D84块馆陶油层属于超稠油油藏,具有油层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原油粘度高、边底水活跃等特点,油藏地质特征适合SAGD开采。2002年以来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AGD方式作为蒸汽吞吐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方式,预计最终采收率为56.13%。2005年2月开始SAGD先导试验,经多年实践,生产指标全面达到方案设计指标,试验取得成功。本文重点总结了在SAGD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调控方法,以及如何正确掌握SAGD的生产操作方法和理念,为工业化推广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风城油田2012年起规模化应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建成重32SAGD开发区,13新钻双水平井SAGD井组22对,建产能19.8×10~4 t,采用循环预热方式预热油藏。本文以提高SAGD循环预热效果为目的,对井间温度开展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操作压力为循环预热阶段调控的核心,提出了以提高操作压力,提升井间温度为主的调控思路,优化操作压力高于地层压力低于地层破裂压力0.5 MPa,提压时机为水平段均匀见汽后1~3天,形成了针对风城超稠油SAGD的循环预热动态调控控制技术,循环预热技术的突破为SAGD规模化推广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田超稠油地面工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油田超稠油具有动力粘度大,密度高等特点,解决这种原油的集输、脱水、外输等地面工艺设施的建设是一个新的攻关难题。根据超稠油开发的需要,对含水超稠油集输、超稠油脱水、脱水超稠油管输工艺技术和相关设备进行了攻关研究,形成了井口含水超稠油管道集输、两段大罐半动态、静态沉降脱水、脱水超稠油长距离管道输送的工艺流程,有效地实现了超稠油的集输、脱水等生产工艺需求。  相似文献   

6.
曙一区杜84、杜229块超稠油油藏,具有高黏度、高凝固点、高胶质沥青质等特点,密度与水相近,油水处理难度较大,目前确定的成熟油水处理技术热二段化学沉降工艺,虽可成功解决超稠油脱水难题,但仍存在脱水周期长、脱出污水含油、机杂含量高等问题,因此开展了超稠油油水处理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温度、矿化度、p H值、过渡带4大影响因素,并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对策,为提高超稠油脱水速度,降低脱水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转SAGD生产初期,蒸汽腔较小,供液能力有限,承受压力波动幅度较小,采液速率不易太快。高压生产阶段,主要以扩展蒸汽腔为首要目的,加大注汽量,但加大汽量会导致蒸汽汽相热焓下降,不利于汽和油之间的热交换。SAGD生产稳定期,建立相关较好的油层泄油—液面高度(Sub-cool)—采液速率关联性,可使产油达到峰值。如何顺利进入SAGD生产稳定期,快速提高产量是SAGD采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最重要的应用,因此各个阶段操作压力和液面高度的控制技术研究,对SAGD现场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风城油田浅层超稠油油藏(重32井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生产阶段操作压力和液面高度的控制对生产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卧式滚筒离心机在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污泥处理中的应用,重点叙述了离心过滤污泥脱水处理方式的技术分析、工作原理及现场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风城油田2012年起规模化应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2012~2013年新钻双水平井SAGD井组106对,建产能90.3×104 t,普遍采用循环预热方式启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针对循环预热技术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循环预热动态调控技术尚不成熟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从井间温度、连通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了操作压力为循环预热阶段调控的核心,制定了提压力、稳压差的调控思路,将循环预热动态调控阶段划分为均衡提压、稳压循环两个阶段,提出了操作压力高于地层压力低于地层破裂压力、控制井间压差0.2 MPa以内的调控原则,形成了针对风城超稠油SAGD的循环预热动态调控控制技术,为SAGD规模化推广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热采,气驱,化学驱是目前规模化应用的三大提高采收率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热采技术主要为蒸汽吞吐,蒸汽驱和SAGD,规模化应用的气驱技术主要为∞2混相驱和烃混相/非混相驱,化学驱技术主要在中国应用,聚合物驱已进入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SAGD在国际超稠油开发领域相比传统蒸汽吞吐具有高产高效的技术优势,同时受油藏分布地理环境,油藏埋深、储层物性不同等条件影响,SAGD生产过程中蒸汽腔发育形态、水平段动用程度、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根据蒸汽腔发育形态、开发效果差异性,结合油藏埋深和储层物性,将SAGD蒸汽腔形态划分为均衡发育、散点分布、汽锥频发、局部不发育四大类,并对每一类蒸汽腔形态的特点分别制定针对性的调控技术政策,通过改善蒸汽腔发育状态,达到提高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SAGD高温高压产出液含水率在线的准确测试,本文以SAGD高温产出液的实际工况条件为设计基础,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测试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基于微波多参数耦合测试原油含水率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研制了SAGD高温高压产出液含水率在线监测实验台。  相似文献   

13.
SAGD试验区循环预热管柱二次换热严重、注汽效率低,为提高薄层SAGD油藏注汽效率,通过井筒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注汽井长管开孔、短管管鞋位置对注汽效率的影响,并得出了超稠油油藏隔热油管应用的临界井深。研究表明:长管不开孔,水平段干度损失小于5%、温度损失小于5℃;注汽井短管管鞋位于水平段1/3处,汽窜风险低;斜直井段超过350 m的水平井采用光油管跟端干度低于70%。研究成果为薄层SAGD循环预热管柱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大毅 《今日科苑》2010,(18):117-118
研制了一种针对高温SAGD超稠油脱出污水具有较强适用性的净水剂,实验研究证实了该净水剂对高温SAGD超稠油脱出污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该净水剂在150℃、加入量300mg/L、作用时间1h的条件下可使SAGD超稠油脱出污水净化到含油低于500mg/L,悬浮物低于500mg/L。  相似文献   

15.
目前,超稠油油藏均采用抽油泵为主要采油工艺,但这种开采方式存在能源消耗大、生产运行成本高等缺陷。电潜泵操作较简单,且自动化效率高,具有一定优势,可有效地发挥油藏的生产能力。本文针对目前SAGD生产井的采油方式,以井下设备高效工作及保持SAGD井动态平衡为目标,研究潜油电泵井下工作的调节方法,提出了参数调节的理论依据,以实现潜油电泵井下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简要概述了几种当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油井测试技术:油井无线测试技术;SAGD高温的分布式温度测试技术;光纤高温高压井筒测试技术;电子压力计随钻测试;电位法测试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Ⅵ组油藏是重力流湖底扇沉积,也是辽河油区投产较早的超稠油油藏,经历了常规试采、蒸汽吞吐试采、试验部署和全面开发阶段四个阶段。2008年开始,在兴VI组部署了49个SAGD井组,分两期实施。截止2013年底,一期的19个井组已全部转入SAGD生产,但生产效果不理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重力流湖底扇沉积体内隔夹层较发育,影响了蒸汽腔的扩展,造成SAGD阶段产量较低,含水高、油汽比低。纵向上油层动用程度低。因此,需要开展兴VI组重力流湖底扇沉积储层内部隔夹层分布规律研究。本次通过开展等时地层对比、沉积特征和隔夹层分布特征研究,为SAGD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风城油田2009年开辟重32、重37井区两个超稠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试验区,通过重32井区2012年SAGD开发区循环预热实践总结,将循环预热细分为4个阶段:井筒预热阶段、均衡提压阶段、稳压循环阶段和微压差泄油阶段,并确定各阶段关键控制节点及判断依据,据此进行实时跟踪优化调控,平均连通程度由34.3%提高至86%,大幅提高了循环预热效果,形成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循环预热阶段优化控制技术,对以后循环预热现场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耿生 《内江科技》2009,30(3):92-92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王庄油田郑411块沙三上亚段1^#砂体超稠油藏水平井开发的井网、井距、布井范围、注采参数等进行了优化,形成薄层超稠油开发关键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该区块产能突破。对谊类埋深大、有效厚度小、边底水的超稠油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孟强 《内江科技》2019,(3):88-89
目前蒸汽吞吐是超稠油开发应用最广的开发方式,油井经过多轮次的吞吐,其生产规律、特点等方面认识也取得了较高的认识。超稠油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不同吞吐周期间,不同周期内,不同油藏特征,体现不同生产特征。虽然超稠油开发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但通过对开发规律的逐渐认识,对热采技术的不断完善,使超稠油的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