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清学开山之祖的顾炎武,其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通过对其"采铜于山"之杰作<日知录>中四则的分析,凸显了顾氏的治学谦虚务实的精神;严谨精慎的治学态度和方法;遵守学术规范,重视文德的思想.这些学术精神正体现在他所著的<日知录>当中.至今,他依然给我们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理路是用《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中公布的新材料,论证章太炎学术批判精神的合理性。通过研读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揣摩章太炎先生阅读所藏书籍时的心路历程,展现章太炎学术怀疑与批判的精神,求是、向真的学术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彰显太炎精益求精、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凝重思想。  相似文献   

3.
著述文献,是学人学术成果最重要的体现之一,是学人思想、智慧、才华的结晶。历代广西学人著述文献,不仅记录、反映了广西学人、先贤的学术主张、学术思想,亦反映、体现了他们的学术精神,历代广西学人的著述文献所表现出的优良的学术精神,如积极向先进文化学习的精神,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刻苦钻研与严谨治学的精神等,值得今天从事桂学研究的学人,尤其是从事广西文献研究的学人深入地挖掘与宣扬。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学术权威的创新精神、开放合作精神、自由民主精神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严格的学术规范等精神气质更加彰显。高校充分发扬这些学术权威精神,为创新人才的成长营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的向真向善向美的学术生态环境,是其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荀子治学精神对燕赵文化的影响,主要指对精英文化的影响,也就是对知识分子所代表的燕赵文化的影响。荀子的治学精神包括以我为主、综合百家的思想立场,经世致用、注重功利的价值取向以及客观理性、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荀子治学精神的本质在于创新,在批判和吸收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对于当代学者治学理论创新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的探究》是一本负载着厚重思想、流溢着淳朴学术的论文集.该书选辑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瞿葆奎教授个人撰写或与他的学生合写的论文15篇.全书以治学访谈殿后,有助于读者全面而直观地感受到老一辈学者执著的教育追求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当文学向自身靠拢、回归之时,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文学身上又一个沉重的负担。当代中国文科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异化集中体现在功利主义的学术倾向上,其突出表现在学术目的、学术心态、学术方法三个层面。本文提出从青年学者自身认识和行动的提高、取消官学一体与完善学术评价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治学经验三个角度对学术精神加以重塑。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末五代 ,兴盛于宋、明 ,普及于清代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之久 ,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通过对古代书院大师们治学态度、治学目标及治学方法的追溯 ,展示了他们良好的读书治学精神 ,从而进一步探究其对当今高等院校学术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章学诚所主张的博约关系是一种以约驭博的治学思想。其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历史和学术背景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治学思想对其后学术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桐城方氏家族,文风鼎盛,俊彦辈出。方学渐作为明末享誉盛名的儒学大师亦是方氏家族文化的发掘者和缔造者。文章以方学渐具有家训性质的著作《迩训》为文本,从家族精神、仕宦之道和家风传承三个方面分析了方学渐对于家族文化的构建:其一,他认为“实行之孝”和忠君的殉义精神是家族精神的核心;其二,他提出仕宦之道要以“勤”和“廉”为第一要义,善施教化则是最重要的循吏职责;其三,他传承了方氏文化世家崇尚儒学、勤于著述的优良家风。经过方学渐“崇实”“性善”思想对于家族文化的升华,《迩训》一书也成为方氏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话语形态,对于方氏家族绵延兴盛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些主要学派的价值和它们的一些范畴或命题的价值都做出过评论,无论是评论本身,还是这种评价的方法论,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2.
学界颇为重视戴震<诗经>学名物训诂方面的成就,而忽略了关涉其义理观的三个重要成果:1.定"思无邪"为说<诗>宗旨,强调"姑以",结合其"一诗数用"说,可见选取该宗旨说<诗>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考虑;2.提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四始"、"正变"新说,为<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理依据;3.将二<雅>作出不同于前人,亦不合"什"...  相似文献   

13.
李端菜是中国近代史上贵州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改革思想具体表现在教育和政治改革两个方面,他以崭新的政治姿态和思维方式,尝试着将维新的思想播撤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掀开了贵州近代史上新的一页。他的一生有相当多的时光是在教育岗位上度过的,并发表过大量精辟见解的论述,开拓了贵州近代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是贵州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诗道性情是黄宗羲基本的诗学观念。黄宗羲充分肯定“情”在诗学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形而上的“性”,力求以性统情。黄宗羲的诗学性情论是其学术思想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延伸,与其师承的刘宗周之学有着密切关系。黄宗羲主张“以孔子之性情为性情”,但“情”、“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颜崑阳教授是台湾知名学者,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教育实践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文学创作主要成就在于古典诗与现代散文,古典诗深得李商隐的神韵,散文之诡奇者甚得庄子寓言的形式与理趣。他的学术研究从早期的李商隐、庄子等专门研究逐渐转型到后期普遍性的文学理论研究,整合了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实践、批评,在中国诗用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中国古代文体学、中国人文学方法论等众多学术领域都有独特创见。教育实践方面,颜崑阳具有深切的教育关怀与实践精神,在大学教育、民间讲学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纵览杨义先生的学术著作,可以发现他将文化研究广泛应用在学术研究中。其学术研究内容可以划分为文学史研究、文艺理论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学术方法通论研究四大部分,每部分都渗透了文化研究的色彩。就文学史研究讲,他开创了一种书写小说史的新体例---树型的著作体例;就文艺理论研究讲,他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的构建,在叙事结构、时间、视角、意象等诸多层面,大胆标举了东方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在叙事里的表现;就跨学科研究讲,他提出了“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这一前沿学理性宏大命题;就学术方法讲,他以开拓的思维和自觉的创新意识进行贯通古今的研究,且参照了先进的西方现代学术理论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现代学术品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深入研究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学术品格形成的中外学术渊源,探讨了闻一多学术品格的现代性问题。闻一多把现代思维方式、现代学术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方法相融合,形成了将东方和西方、科学性和诗性、传统学问和近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完善结合的学术思想。在具体研究中,闻一多注重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微观的严谨与宏观的开阔,讲求研究的时代性与人民性,获得了鲜明的现代学术品格,他在我国学术走向现代的历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虽“生乾嘉极盛时代”却被埋没了120年,文章分析了个中原因:(1)与当时“汉学家”在治学方法观念上的分歧;(2)学术界“求同于己而非欲取济于人”的学术风气;(3)自身性格因素。总之,章学诚没有“用其学术之学术”的技巧,即使是在盛世也只能沉寂无声。章学诚的遭遇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普遍境遇。  相似文献   

19.
马叙伦从"<说文>学"和"六书"说出发考察中国文字,"六书二系"说是他的理论核心;他通过实践分析认为俗字不合"六书","六书"理论适用于金石刻辞文字;并吸收新材料新方法研究"六书",阐释许慎的文字学思想.马氏的文字学思想固守传统,相对保守,但保守之中也表现出进步性,如"三书说"和语源学的思想对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于刘基及其思想的学术定位是我们研究刘基及其著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刘基作为传统儒者,博览全书,涉猎广泛,对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皆有研究,可以说是一位“通天地人”的“通儒”之士。刘基的儒学思想主要包括对孔孟之道的推崇,对儒家君臣之道、孝道、交友之道的思考;通过对刘基儒学思想的梳理,我们有理由得出如下结论:刘基是一位“古典的儒家与学以致用的儒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