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水游记,要把访游对象的奇观胜景再现于读者眼前,使人有如身临其境,并非易事。尤其是名山胜水,中外游者如云,妙词佳句,似乎都说尽了。号称“五岳之长”的泰山,历代帝王在此封禅祭天,骚人墨客登而吟诗作赋,远有姚鼐《登泰山记》等名篇传世,近有杨朔《泰山极顶》一类佳作夺人,要想不落窠臼,写出新景,翻出新意,颇不容易。然而读了老作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却有一股清新之感扑面而来,既受到深刻的启示,也获得了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2.
历来写泰山游记,大抵写登山观日出的多。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却独辟蹊经,别具一格,不写观日出而写“雨趣”,写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这篇游记笔酣墨饱,情趣盎然,意境空灵,构思巧妙,写出了雨中泰山的奇观,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独特细腻的感受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富有浓郁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3.
《泰山极顶》刊于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日《人民日报》,是为庆祝国庆十周年而写的。泰山,自古称作“五岳独尊”,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临近东海,极顶称日观峰,峰上有日观亭。日观亭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有这样的笔墨,清朝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登泰山记》,也写了在日观峰观日出。唐朝大诗人杜甫,年轻时代想登泰山未成,写下《望岳》一诗,寄希望于将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以,登泰山观日出,千百年来,成为文学家、诗人抒写、歌咏的老题材。  相似文献   

4.
《登泰山记》是姚鼐的一篇颇具特色的游记。粗读这篇文章,我们会得到这样的印象:它写了泰山的山水形势,写了登山,写了观日出,写了山上的古迹,还写了泰山的其它自然特点。从各部分的  相似文献   

5.
《雨中登泰山》是老作家李健吾一七九六一年写的一篇游记。写泰山是老题目,在文学史上,从《诗经》到清末诗文都有关于泰山的篇目;从孔夫子到大诗人李白、杜甫,甚至有名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都留下了对于泰山的吟咏,桐城派散文家姚鼎的《登泰山记》更是烩炙人口。在现代作家中,吴组缃、杨朔有关新旧两个时代泰山的著名描述。写的人多,名篇流传广泛,这就给写泰山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6.
姚鼐《登泰山记》,全文短小精悍,叙事简洁明快,其中的情感意涵含蓄蕴藉。分析姚鼐何时登山、与何人登山、为何要登泰山等问题,以贴近作者内心;深入文本的平凡字句与行文,挖掘文字背后的深意,从而窥见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雨中登泰山︾的生命美学观湖南\刘志民李健吾的游记散文《雨中登泰山》,描写了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和雨中登山的“独得之乐”。其独得之乐,包括作者所得到的自然美景的享受,民族文化的薰陶,更包括作者从对泰山的攀登和所见所闻中获得的人生感悟。作者从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8.
景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象有真魂张小静《雨中登泰山》是李健吾写的一篇游记。我认为结合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课《导游业务》,探索《雨中登泰山》课文的教学思想是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课文中,对泰山自然景物的观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正是旅游专业学生所必须...  相似文献   

9.
备课资料背景·意义1982年8月29日李健吾同志写了一篇文章:《我和〈雨中登泰山〉》。文中说,作者是于“1961年7月,‘雨’中登泰山”的。《雨中登泰山》最初发表于1961年《人民文学》11月号,后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散文特写选》第二集(1959—1961)。当时,对“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战胜困难,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今天,继承和发扬这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  相似文献   

10.
诗二首     
一、登泰山策杖携壶访岱宫,摩星揽月对长空;身临极顶群山小,直上天门一线通;五岳独尊因面海,三朝封祀乃矜功;今逢佳节登山热,老少齐攀天柱峰。  相似文献   

11.
《雨中登泰山》是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作者采用随着观察点变化,观察对象也相应变化的跟进追踪手法,按游山顺序逐步升高,由下而上地一一写出冒雨登山途中所见所感。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挚爱之情,反映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登高望远,不断前进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师大学报》编辑部: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选了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一文,其中引有“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中的一段话,编者在“注”中称“应劭,东汉末期人,著名学者、文人”。最近,一位语文教师向我提出: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一文见于何书?想阅读全文,以便加深对课文中那段引文的理解。于是,我查阅了应劭《汉官仪》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是我们民族、我们祖国的骄傲。泰山巍峨挺拔,气势磅礴,成为崇高的象征,雄奇的典型。它有很多胜景,而蔚为奇观的却是登山赏日,“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四大奇观集中表现了泰山雄奇的丰采。但它是人们不易多见的奇景,更是泰山游记不易写到、不易写好而又不可不写好的奇景。姚鼐的《登泰山记》所以成为同类题材的代表作,就因为它精炼形象地写出了登山赏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后“思考和练习”精解第一册雨中登泰山[学习要点]《雨中登泰山》写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抒写了作者雨中登临泰山的“独得之乐”。阅读这篇游记,要抓住三个关键:(一)抓住“雨”,体会课文开头是怎样点雨的,结尾又是怎样以雨收笔的,文章中间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15.
《登泰山记》是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的一篇游记性作品,文章以登山为经,以见闻为纬,纵横兼收,古今并蓄,生动地描绘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神秀壮丽的山水图卷。  相似文献   

16.
熊召政先生的《雨中登滕王阁》,引领我们走过了1453年的回头路。标题中有"雨",可文中真正写到"雨"的地方不多,不像苏东坡之《望湖楼醉书》,李健吾之《雨中登泰山》等写雨的诗文,通篇的文字都被雨淋湿了。而本文中只二三处点到雨,作者整篇文字都在侃滕王阁的变迁,发怀古之幽情。  相似文献   

17.
老师以"下水"文作示范指导学生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我以为用此法一题多做.指导学生写好同一类型的文章,让学生掌握其规律,一个类型一个类型地突破,当更有意义。这一点在我指导学生写淤记散文方面得到了验证。一、师生同团,一题多做的具体做法学习了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登我市城区最高的一座山峰──虎头山。登山前,即布置了认真观察景物,写一篇题为"登虎头山记"的游记散文。归来后,为了很好地指导学生写作,我便根据不同的立意,一连写了三篇(登虎头山…  相似文献   

18.
高一册基本篇目教学卡片安徽莫家泉《雨中登泰山》-、内容要点:登山缘起感情变化水声吸引躲雨进祠登上正路入洞休息登山苦趣雨后奇景下山见闻二、叠词妙用:匆匆偏偏勃勃嶙嶙洋洋轻轻往往栩栩潺潺訇訇光光森森明明淙淙窄窄往往岩岩忽忽秃秃茫茫淅淅沥沥上上下下滴滴影影...  相似文献   

19.
古来写泰山之作甚多,而《雨中登泰山》独以“雨中”登临的“雨趣”为线,从“山”和“水”的关系着笔,由水势写出山势,写出泰山的“灵性”来。角度新,构思新,写法也新,确是游记中之佳作。这篇散文交替运用多种笔法,着重写了三幅水景,每一幅都从不同的水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撰写《登泰山记》教案过程中,对文中所记泰山地理情况不甚了解,曾写信请教山东省泰安市文物管理局,得文管局程继林同志热情回信,解决了疑问。现将与程继林同志的两次通信摘录于下,以备同行参考。[通信一]泰安市文物管理局:姚鼐《登泰山记》一文中,有一段文字是对泰山三谷及天门作考证。我们查阅了一些教学参考,对这段文字皆未作具体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