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别了,钢琴     
(一)钢琴上方的墙上挂着一幅彩色大照片。照片上有0一把小提琴,一支燃烧的蜡烛,还有贝多芬的浮雕头像。在暗红色的烛光中,贝多芬皱着眉头的愤怒表情显得神秘而肃穆,使人感到威严,不可亲近。坐上琴凳,打开琴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触动琴键时,总会觉得不自在,因为,墙上的贝多芬正以愤怒的表情盯着你。儿子可不管什么贝多芬不贝多芬,三岁的时候,他喜欢打开琴盖用小拳头在琴键上乱捶一气,并且被自己捶出的琴声鼓舞得笑逐颜开,然后乐此不疲。越是不让他碰钢琴,他越是想要去弹。他把钢琴当成了一个会唱歌的大玩具。搞音乐的朋友说…  相似文献   

2.
一住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指导学生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  相似文献   

3.
大师风流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大师风范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  相似文献   

5.
我此刻最想提到的,首先是梦。像《下一个会是谁》里那样的梦,荒诞得让人发笑,而逼真的恐怖却直指人心。我感谢这个梦,那个神秘的房间,那些恐怖的锯声,呻吟声,腿和胳膊断掉的声音,还有那些亡命地逃跑。而所有这些动感的恐怖只是一种现象,最恐怖的是静感的恐怖——等待和揣测:下  相似文献   

6.
双琴祭     
正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最适合取其材而做琴。那个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相似文献   

7.
凡华 《红领巾》2011,(7):4-5
在繁华的纽约,一个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衣着落魄的年轻艺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可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人在艺人跟前的礼帽里放一些钱。  相似文献   

8.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指导学生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  相似文献   

9.
住在我隔壁的小李夫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于是,在他们的孩子5岁时,买了一把小提琴,把孩子送进一个少儿提琴班学习, 每天傍晚还把他拉到公园里练琴。起初,孩子拉琴像拉锯的声音一般难听;两个月后,他已能拉出与二胡差不多的音色。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孩子的琴艺再没有长进,同班的别的孩子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而他拉出的琴声,一直跟初学二胡者无异。  相似文献   

10.
凡华 《教师博览》2009,(12):25-25
在繁华的纽约,一个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衣着落魄的年轻艺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可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人在艺人跟前的礼帽里放一些钱。  相似文献   

11.
欠揍男生     
我们班男生各式各样,有娘娘腔的,有自作多情的,他们都清一色地——不是东西!我最受不了男生娘娘腔,一股脂粉气,扭扭捏捏的。我认为女生像男生那样大咧咧叫气派,男生像女生那样叫变态。我们班的娘娘腔特多,大都是个小的男生,比如昊,被我们赐予“世界娘娘腔连锁店董事长”美称。他动不动给你一个媚眼,那个媚眼抛得让人恶心啊,啧啧,没法形容了!然后他大小姐“玉指”一伸,用特嗲的腔调挤出一个“干———吗——啦”,那个“吗”字说得是峰回路转几经曲折才回到第二声上,我看林志玲也要拜倒了。自作多情的那些人,靓是个典型。我和他还有林可可是小…  相似文献   

12.
<正>从小,我把奶奶家那间通向阳台的房间,当成是最美妙的地方。不知多少回,我倚着房门,坐在地上,一声不响地辨别里面的乐器声:清脆的,是钢琴声,如小溪流水;活跃的,是电子琴声,似  相似文献   

13.
水乡二胡声     
偶然间来到水乡同里,听到小巷中回荡着幽幽的二胡声。细细品赏,虽没有西洋钢琴的华美,也没有小提琴的轻盈,更没有管弦乐器的惊心动魄,可是当二胡声盘旋在江南水乡的上空时,却是别有一番韵味。我不禁深深喜欢上了二胡这种乐器和江南朴素典雅的景色。江南的二胡,琴声湿润,哀怨如泣,使人联想起江南那晃晃悠悠的水路穿街而过,小镇一分为二。一架拱形的石桥,像温暖的手,连接分离的街道。沿岸青石砌的护围堤上生出了点点的苔藓,随着年代的久远变得陈旧。石缝中固执地钻出几丝嫩绿的小草,绿得刺眼,极不协调地穿插在这黑白的水墨画中,却也为古老的水…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少年读者》2009,(7):13-18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演奏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一次,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人化、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15.
“刘氏三杰,艺术 之家走出刘熙育”我是在法国认识小提琴家刘育熙教授的。1984年9月初我和同事抵巴黎不久,四处寻找住房。那天我们来到一栋学生宿舍楼,已经临近中午12点。一上二楼我们被悠扬的小提琴声吸引。我们寻思着,说不定是中国留学生或进修生,不妨向其打听宿舍楼的情况。听到敲门声,琴声随着停顿了。一位40多岁的男士为我们开了门。他面带笑容,客气地把我们让进了屋,随即互相做了自我介绍。这个人就是时任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的刘育熙,他比我们早一年由我国文化部公派到巴黎,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跟随法国著名小提琴大师热拉尔布莱…  相似文献   

16.
音乐树     
贝西特别喜欢小提琴,从小就开始学琴。每天清晨,他迎着朝霞练琴;晚上,他在月光下练琴。他的手指被琴弦磨破了,鲜血滴在泥地里;他的汗水不停地流着,像泉水般淌在脚下。他一天天地拉着,一年年地拉着,可是他的梦想——让小提琴发出美妙的音乐,还没变成现实。他的提琴只能发出单调、乏味的声音,就像一杯白开水那么平淡。麻雀们常常站在树枝上嘲笑他:“嘻嘻,贝西,你的琴简直像公鸡叫,真难听呀!你快学学我们唱歌吧,叽叽啾啾,多么好听!”虫儿们也在草丛里笑话贝西:“唧唧唧唧,瞧那个傻小子,脖子上夹了个怪东西,样子难看,声音又难听,哪比得上我们,用…  相似文献   

17.
在远方     
在远方,飘来一阵悠扬而意味深长的箫声。——题记我趴在窗上,凝视着远方,又在想他,在想那年夏天,我与他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那天下着倾盆大雨,我的心情已冰冷到极点———烦恼、懊悔、恐惧……各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我使劲用力把手风琴摔在沙发上,一声沉重的琴声响起,我眉头紧皱,发出一声:"啊———"响彻整个楼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教育》2005,(4):35-35
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贫穷的年轻艺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但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人在年轻艺人跟前的礼帽里放一些钱。  相似文献   

19.
正伊萨克·帕尔曼是以色列著名的小提琴家。他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每次登台都要借助拐杖,然后坐着表演。1995年11月,帕尔曼应邀来到纽约演出,他像往常一样拄着拐杖登台,然后迟缓地坐下,把小提琴搭在肩上准备演奏。这时"嘣"的一声,有根弦断了。观众以为他会起身去换一把小提琴,或者换根弦。可是帕尔曼没有动,他似乎没受到任何影响,深情地拉动了琴弦。美妙的乐曲在音乐厅流淌,充满激情和活力,令人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20.
张静 《考试周刊》2011,(42):36-37
一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他自幼便显露出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