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脱颖而出、一举夺冠的情况,或先赢后输在关键时刻丢掉冠军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发生。从心理学上讲,前一种情况被称为“黑马现象”,后一种被称为“choking”。本文着重从“黑马现象”和“choking”现象分析心理因素在奥运会夺金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心理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20名蹦床优秀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后表明,运动员成绩与压力源呈直接相关,过度"努力"容易诱发"choking";量表分析显示,自我意识强的运动员容易出现"choking",另外,躯体特质性焦虑与状态焦虑水平与运动员"choking"现象有密切关系.结果说明:重视运动员选材时的心理指标,控制努力程度、防止"额外"努力,引导运动员自我意识,区别对待运动焦虑,积极的认知评价策略,可以减少"choking"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王进 《体育科学》2005,25(3):85-94
压力下的“Choking”用来描述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或在重大比赛中发生运动成绩下降的现象。“Choking”与通常所说的“比赛失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Choking”是一种心理现象 ,定义为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 ,主要与努力有关。但是 ,这样的努力并不能帮助运动员提高或保持成绩。这是因为增加的努力通常会引起意识控制运动过程。而这种意识控制会破坏已有技术的自动执行 ,导致习惯的运动过程发生衰变。采用 3个研究来揭示运动中的“Choking”现象。研究 1测试意识控制运动过程引起运动成绩下降 ;研究 2测试压力增加自我注意引起的成绩下降 ;研究 3测试自我意识和特质性焦虑 ,预测压力下的成绩。对上述 3个研究发现进行理论讨论。  相似文献   

4.
"Choking"是一种心理现象,定义为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或重大比赛中.压力下的"Choking"用来描述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或重大比赛中发生运动成绩下降的现象.运用 "Choking"过程理论,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成绩出现"反常"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从"Choking"影响因素的过程模式观点,认为中国男子体操队惜败第28届奥运会主要与8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金牌压力有关的比赛的重要性;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失利的相互影响;首次采用6-3-3新赛制;年轻运动员缺乏大赛的经验;现代竞技体操比赛的高技术含量增加;比赛压力应对策略;比赛对手的压力;过去比赛失误的经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3个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场实验法,以78 名篮球运动员和30 名普通大学二年级生为被试,设计3 个连续的试验来研究压力下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心理 机制。研究1 测试不同注意指向下专家与新手的运动表现差异;研究2 测试观察压力下运动员的“Choking”现象;研究3 测试压力下运动员的 “Choking”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试验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基本相符,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少波 《精武》2012,(10):19-22
运动心理学界将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技术发挥失常的现象称为"Choking"现象,并将其定义为: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或重大比赛中,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失误。该定义不仅描述了运动成绩下降的结果,而且着重反映了运动的过程。"Choking"现象不仅会发生在高级运动员中,一般选手也会受其威胁。在面对金牌压力时,常常显得束手无策。探讨竞赛中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心理机制,对于我们解释优秀运动员在关键时刻失误,预防和减少该现象的发生以及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竞赛压力对运动技术效应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从运动项目技术要求特征来分析"Choking"发生的机制,目的在于解释运动员在竞赛的压力下为什么付出了努力却发生了"Choking"的现象.研究运用"项群理论"分类的方法,把运动项目分为体能类为主的运动项目和技能类为主的运动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Choking"的过程理论,分析了这两类运动项目中努力和技术要求的分配问题.研究结论认为,在竞赛压力的条件下,运动员增加的努力对不同技术含量的运动执行效应是不同的.具体地讲,努力会有助于提高技术含量相对较少的运动项目,但是会有害于技术含量相对较多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8.
由于"choking"现象在现代运动竞赛中频频发生,使得对其研究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中成为一大热点。本文在基于其"choking"过程综合理论模式上,从运动的特征和技能水平的角度运用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等方法试图制定出"choking"现象的干预措施,为运动竞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Choking"与人格特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11名专业青少年射击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测试压力下Choking现象及其与运动员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高压情景下运动员的射击成绩显著下降;②个人自我意识、期待取胜和竞赛特质焦虑三个变量能有效解释85.8%的Choking指数变异,且对Choking指数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能有效预测Choking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模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hoking"过程理论和以往研究结论,为建立"Choking"心理机制的概念模型,通过对11名专业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在人为设置压力情景下获得的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LISREL 8.54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积极应对、个人自我意识、竞赛特质焦虑、期待取胜和自我效能感是"Choking"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能有效预测"Choking"现象的发生;(2)竞赛特质焦虑、期待取胜、自我取向和任务取向对回避应对方式产生显著性效应;(3)积极应对与回避应对均不是外源变量产生"Choking"现象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1.
前沿动态     
运动心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 :竞赛中的 Choking现象竞赛中的“Choking”描述比赛关键时刻运动员的技术发生衰变的现象 ,主要由于增加的努力引起注意的改变而破坏了习惯的运动方式。在当前的重大国际比赛中 ,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因为“Choking”而失去了冠军的头衔。因此 ,“Choking”现象逐渐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有关“Choking”现象的研究可追逆到 1972年 ,是由孟斐斯州立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逖裴绨(Tippett)完成的。在这个研究中 ,他第一次用“Choking”来描述成绩下降。但遗憾的是 ,逖裴绨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发表。直到 1981…  相似文献   

12.
运动竞赛"Choking"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瑶 《体育与科学》2006,27(1):82-85,35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hoking”现象研究成果,分析诱发产生“choking”的自我意识、特质焦虑、心理控制感、注意特征、压力认知、经验水平、项目特征、教练与对手、观众效应、比赛进程等内外部因素,并提出重视科学心理选材、关注个体自我意识、慎重处理运动焦虑、适度控制努力程度、运用积极认知评价、内控和情绪定向、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回避心理认知压力、关注技术特征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姒刚彦 《体育科学》2006,26(10):43-48,53
从应用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对理想竞技表现(peak performance)新的定义,即理想竞技表现是指在竞赛中时各种逆境的成功应时。从该定义出发,构建了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训练模式,这一训练模式由4个阶段组成,即确认或预见典型逆境;找出合适的应时逆境方法;实施个人化的训练;评价训练效果。新定义及其训练模式直接植根于竞技运动实践,并以实例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男子标枪优秀运动员15人32次试掷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着右肩,特别是右肘提前加速的现象。没有“延缓”末端环节的用力,提前对标枪进行了加速,破坏了“满弓”动作的形成和环节用力的顺序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研究瓦伦达心态出发,阐述了瓦伦达心态的理论内涵,并把其引入运动竞赛之中,分析在各种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出现的瓦伦达心态现象,进一步找出运动员在竞赛中出现"瓦伦达心态"现象的成因: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控制这种现象出现的路径,试图为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散打竞赛中"以劣胜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散打竞赛是运动员双方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教练员指挥艺术的综合较量,“以优胜劣”自是常规,但“以劣胜优”亦非偶然。在散打竞赛中如何掌握优劣的辩证关系,怎样出奇制胜、以劣胜优,为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7.
高瑜 《浙江体育科学》2008,30(2):101-104
选取72名专业篮球运动员作为被试,测试前二天完成特质焦虑量表,以获取运动员特质焦虑水平。实验采用平衡实验法,所有被试分别在低压和高压条件下完成10次投篮。实验结果表明:①压力条件可使运动员产生“Choking”;②在压力条件下,特质焦虑高的运动员,伴随的状态焦虑较高;③在压力条件下,特质焦虑高的运动员更容易产生“Choking”。  相似文献   

18.
<正>1研究背景在CBA、NBA比赛中,高水平运动员也很难完全去把握胜利的机会。这是因为,在比赛中心理因素占着很大的比重,它往往产生的影响会超过运动员本身的技术和身体素质等因素。对于心理还未成熟的中学生而言,这点更是难以把握。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在篮球竞赛中产生的choking现象进行仔细地分析,从而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反胜为败"的现象,从整体实力来说,明明可以有很大机率去获胜,但就是因为心理上的问题,自己没有发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第11届世界运动心理学大会上出现了大量研究运动竞赛心理学的论文,反映了运动心理学界对解决运动员竞赛心理问题的重视。就运动状态下的运动认知和竞赛中的Choking现象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认为今后的研究应解决如何在真实的复杂的运动情境下测量运动认知以及Choking的预防、干预方法和效果评价等。  相似文献   

20.
"以赛带练"的心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 着我国竞技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各运动项目普遍实施了“以赛带练”的科学训练计划。为此 ,国内的竞赛体制也相应改革并与国际接轨 ,各个项目竞赛日程安排也充分考虑到了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国际大赛的日程 ,并参照国际赛制相应实施了大奖赛制度、主客场制度等。这一与以往传统计划迥然不同的举措 ,既与国际运动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趋势相吻合 ,也为我国运动员跻身世界赛场参加激烈角逐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目前 ,“以赛带练”训练指导思想已逐渐渗透到我国各竞技项目之中。下面从运动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论证这一现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