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近复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两字由学校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从《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选取。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此后,学校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     
《中学理科》2004,(4):46-46
复旦大学创建于 1 90 5年 ,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 ,选自《尚书大传 ?虞夏传》中“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的名句 ,意在自强不息 ,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复旦大学经历近百年的沿革。 1 91 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 ,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 1 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学校内迁重庆北碚 ,并于 1 94 1年改为“国立”。 1 94 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到 1 94 9年学校已设立文、理、法、商、农五院 2 0多个系 (科 )。鲁迅、郭沫若、邹韬奋、老舍、…  相似文献   

3.
1905年9月4日,复旦公学开学。复旦公学是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本意是“恢复传承震旦公学”之意,后取《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复旦”二字之意,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2008,(10):50-51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素有"江南第一学府"的美誉。"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  相似文献   

5.
《河北自学考试》2011,(2):58-58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周文 《现代教学》2009,(5):F0002-F0002
上海市复旦中学是一所历史名校,与复旦大学同根同源。学校前身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创办于1905年的复旦公学。学校经历了“复旦公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中学”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孙中山先生曾经是学校的首席校董,严复、于佑任、邵力子等著名学者和政治家是复旦中学的创校先贤。多年来,复旦中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名师,培养了十多位院士,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国家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7.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复旦大学经历近百年的沿革。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49年,学校已设立文、理、法、商、农5院20多个系(科)。鲁迅、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2000年4月,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强强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8.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复旦大学已经成为囊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复旦大学的前身是复旦公学,而复旦公学的原名是震旦学院。一九○二年冬,马相伯创办震旦学院于上海徐家汇,他酝酿多年的办学宿愿,终于实现。一八九四年冬,甲午战败,外御无策。有识之士提出要废科举,兴学堂。马相伯“概清廷外交陵替,一不知公法,二不习制造”,有意为国家培养翻译人才。一八九六年,梁启超来沪办《时务报》,就近向马相伯、马建忠兄弟学习拉丁文。戊戌变法时,梁启超报请设立编译学堂,特邀马相伯主持其事,旋因变法失败而止。  相似文献   

10.
章益校长与马相柏、李登辉等前任校长一样 ,在复旦校史上 ,也是一位起过重要作用的校长 ,也是一位参与铸创了复旦百年辉煌的主要角色 !一、跨越两个时代章益 ,又名章友三 ,人们尊称为友三先生或友三师 ,190 1年出生于安徽滁县一个小康的书香人家 ,幼时就读于乡村家塾与公学 ,16岁去上海 ,考入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 1919年因倡议投入“五四”运动被学校开除学籍 ,后得李登辉校长之允 ,考进复旦大学。 192 2年 ,章益先生从复旦文科毕业 ,留在复旦附属中学当了两年教员 ,于 192 4年 ,自费去美国留学。他遵从李登辉校长的劝告 ,在华盛顿州立大学…  相似文献   

11.
上海复旦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全国重点大学。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为复旦公学。“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  相似文献   

12.
《作文与考试》2022,(Z3):166-167
<正>马相伯,名良,以字行,字相伯,中国教育家,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爱国人士。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为其弟子。1906年,马相伯赴日,在日本学会成立典礼上发表演说勉励留学生:“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张之洞将此语引为至言,誉他为“中国第一位演说家”。马相伯逝世后,其弟子于右任敬挽:“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13,(16):13
2010年,在复旦中学与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公学的缔造者马相伯先生诞辰170周年之际,复旦中学开始筹建"马相伯纪念馆".2011年9月全面竣工落成。纪念馆布展框架借鉴《史记》体例,分相伯"本纪"、复旦"世家"、复旦"列传"三大部分。"相伯本纪",以细致入微的史实记载方式,分9个版块全景  相似文献   

14.
王长芬 《人民教育》2023,(10):23-26
<正>复旦中学的马相伯纪念馆被誉为上海市十大校园文化新景观。马相伯先生是复旦中学的创始人,2010年在纪念马校长相伯先生诞生170周年之际,复旦中学筹建马相伯纪念馆,纪念馆的布展框架借鉴《史记》体例,以马校长为主体称为相伯“本纪”,以追随马校长创建复旦和帮助复旦发展的创校先贤为主体称为复旦“世家”,  相似文献   

15.
李登辉先生是复旦的奠基人、著名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复旦创设伊始,以马相伯为首,团聚了一批矢志救国、振兴教育的革命知识份子,李登辉是其中在复旦任教最久,建树最力者。但今天的复旦人了解他的尚属不多。李登辉于1873年出生在荷属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一个华侨家庭。1899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05年他怀着教育  相似文献   

16.
李登辉(公元1872-1947年),印度尼西亚华侨。14岁赴新加坡求学,后去美国攻读,189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05年,为了投身教育救国事业,33岁的李登辉只身回到他的祖上已离开7代的祖国。不久受聘担任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前身)教师,教授  相似文献   

17.
李登辉效命复旦数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的李登辉是复旦已过世的老校长、爱国者、语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全身心地举传了马相伯点燃的校长薪火,而且举得更高、烧得更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复旦大学,为复旦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深厚的思想、物质和制度基础,是许许多多复旦校友长留记忆的人格导师和精神偶像。  相似文献   

18.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11,(19):48-50
1905年9月1 3日,这天正是农历中秋。在上海远郊的原吴淞提督衙门内,一群当时就已名满天下的人汇集在一起,商讨创办一个新的学校,名字叫做"复旦"。马相伯任校长,亲自授课,礼聘李登辉为总教习,主持教务,并派叶仲裕、于右任、邵力子等学生分管学校行政。  相似文献   

19.
自1905年参与复旦公学的创办至1942年正式卸去复旦校长之职,李登辉服务复旦大学三十余载。在这三十多年里,他抱定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的宗旨,苦心经营,呕心沥血。他拒绝权贵,多方筹措经费,把复旦建设成一所"学术独立"的大学;他尊重学术,聘请名师讲学,营造了"思想自由"的大学氛围;他奠定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框架,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使复旦在海内外卓有声誉;他倡导德育,践行"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培养"社会上最高的德行"。李登辉校长的一生,是与复旦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他对复旦发展的贡献、他的治校理念和办学实践在今天依然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复旦大学     
《高中生之友》2020,(2):F0002-F0002
复旦大学始创于1905年,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大学是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