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可不可以打学生?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界提出这样的问题,无异于是汽车能不能开下水、轮船可不可驶上岸一般。然而近日报上却刊出了这样的一则消息:老牌“民主国家”英国进行的一项有关“教师该不该体罚学生”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适量体罚学生(以不致残为宜)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教师可不可以打学生?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界提出这样的问题,无异于问汽车能不能开下水、轮船可不可驶上岸一般。然而近日报上却刊出了这样的一则消息:老牌“民主国家”英国进行的一项有关“教师该不该体罚学生”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适量体罚学生(以不致残为宜)大有必要”者竟然不在少数。这倒为崇尚“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觅到了一位“洋知音”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把这诗意用于师生关系协调上,的确恰到好处。你瞧,一场和风细雨“入夜”,“无声”地“润物”,多像良师挚友在细语润耳、倾心交谈呢! 教育是一门艺术,奥妙无穷,要想达到教之目的,师生关系是否协调当属重中之重。 可为什么不少学生总与教师唱“对台戏”呢?为弄清这一问题,我对某市某中学进行了一次调查。从中发现不协调、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专制型。有些教师受陈腐的封建教育思想影响,认为教师对学生享有绝对权威,拥有对学生任意赏罚的权利。他们不考虑学生的独立性,一切由教师决定,毁誉褒贬全凭教师好恶。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得听什么,做什么,不能有所违拗,否则就痛斥、惩罚以至体罚。二是放任  相似文献   

4.
教师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有调查表明,教师中认为对学生的体罚应绝对禁止的占39%,认为“可以”或“偶尔可以”的占61%,其中23%的教师振振有词地说:“体罚也是教育方法之一,应允许。”体罚学生屡禁不止,几乎校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体罚伤害事故屡屡发生,触目惊心,请看下面材料。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一位青年教师一气之下体罚了一位后进生。A校长发现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唉,你真是好心办了错事啊!这道理你自己都懂。当然,我当校长的也有责任,平时对你要求不严”这位青年教师听后认真地接受了批评,主动认错,并保证引以为戒,事后还进行了家访,向学生和家长表达了歉意。B校长发现后态度强硬地说:“你是不是体罚了学生?你知不知道体罚学生是犯法的,你这样做真是严重玷污了教师形象!自己好好想想,真给我添麻烦……”青年教师听后顿觉满肚子委屈,却慑于校长“权威”不敢申诉,结果不但不接受批评,甚至对后进生更加厌弃。分析:同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体罚已成为教育“焦点之一”,剖析的角度也是多样的:社会学分析传统文化影响下教师固守体罚的原因;心理学探讨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成因及体罚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教育学质疑教师的教育素养及寻求避免体罚的策略与方法;经济学分析体罚的效果。本文尝试借助身体社会学视角重新探讨体罚背后的原因,以拓展对体罚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当前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一般来说,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是有地域性的,在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学校的案发率普遍要高于城市学校。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有更多的压力和渴望,体罚或变相体罚就容易出现。而在城市中,更多的教师是“谈惩色变”。“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的倡导,新闻媒体对某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当事件的报道,学校对教师的告诫:“安…  相似文献   

8.
体罚学生伤害事故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 ,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 ,侵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有调查表明 ,教师中认为对学生的体罚应绝对禁止的占 39% ,认为“可以”或“偶尔可以”的占 6 1% ,其中 2 3%的教师振振有词地说 :“体罚也是教育方法之一 ,应允许。”体罚学生屡禁不止 ,几乎校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体罚伤害事故屡屡发生 ,触目惊心 ,请看下面材料。  一、体罚学生伤害事故案例泰兴消息。 2 0 0 1年 3月 2 0日 ,泰兴市河失镇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某因未完成家庭作业而被代课的语文老师印某用小木棒击到右眼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的对话教学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知识也是探究生成的,课堂上没有绝对的服从和权威的主宰,教师角色从原来的“知识的源泉”“伦理的化身”转变为“教学的对话者”。所以,对话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无疑是对教师传统权威的消解,教师角色在对  相似文献   

10.
赵秀丽 《现代语文》2010,(7):100-10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为了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推崇“师道尊严”,为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体罚学生,而学生在教师面前只能是惟命是从。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我田的教育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提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其实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许多情感在里面。  相似文献   

11.
廖以爱 《云南教育》2001,(14):20-21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绝大部分是由教师组织进行的。通过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 ,发展其智力和能力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促进儿童心理和谐、完善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影响下 ,形成了以“书本知识为中心 ,课堂教学为中心 ,教师为中心”的“三个中心”。在教师的作用方面 ,强调教师的权威至上 ,学生必须绝对服从 ,崇尚高压手段 ,甚至体罚学生 ,无视教学民主 ,师生关系紧张、对立 ,学生始终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当代教学理论则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既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表明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信。然而,和这一光荣称号不相符的是,近年来在一些地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导致学生受伤、残疾乃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有的给学生脸上刺“贼”字,有的脱下女学生的裤子打屁股,有的甚至使学生跳楼自杀……这些无不反映了极少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缺损,师德缺失。对此,虽有不少专家学者撰文指出体罚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危害,可是,体罚在现实中仍屡禁不止,在一些学校和地区还相当严重。究其原因,固然有社会监管不力,家庭一定程度上默许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的对话教学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知识也是探究生成的,课堂上没有绝对的服从和权威的主宰,教师角色从原来的"知识的源泉""伦理的化身"转变为"教学的对话者".所以,对话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无疑是对教师传统权威的消解,教师角色在对话教学过程中的必然变化导致人们对教师权威产生了怀疑:教师在学生面前还有威信吗?教师是否还有必要树立威信呢?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这对教师来说肯定是有点冤枉,大部分教师只是爱得不得法,他们对那些所谓不够理想的孩子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以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行了,方法上就很少考虑。于是,简单粗暴,甚至于错把体罚和变相体罚都认为是“为了孩子好”。他们不懂得“钢”不是“恨”出来的道理,又使不出其他的招数,只是叹息现在的孩子难教。这里且不说教师原先的感情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关于体罚     
一、体罚为何屡禁不止? 应该说,体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从“严师出高徒”的激励到“教不严、师之惰”的鞭策。都要求教师用一种严格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种“严”无外乎就是用戒尺、鞭子之类的“教具”来管教学生,通过采用这种造成学生身体痛苦的手段,来最终达到管教学生的目的。于是“体罚”这种教学手段便应运而生,并且,在新的形势下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比如,在罚的内容上有直接的体罚如打脑袋、打耳光、打嘴巴、打手心、打屁股、扯耳朵、刮鼻子;有间接的体罚如罚站、罚跑、罚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除了休息天,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有的是24小时)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教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废止对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指示之后,又经过教师暑期学习,禁止体罚学生,已进一步的引起了重视。一般教师都已认识到体罚学生的错误及其危害性,并表示态度坚决的对学生废止体罚。但有不少教师却提出这样问题:“废止体罚以後怎办呢?”现以我个人见解和体会,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除了休息天,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有的是24小时)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教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梁伟 《江西教育》2006,(4):32-32
案例一:一位青年教师一气之下体罚了一位后进生。A校长发现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唉,你真是好心办了错事啊!这道理你自己都懂。当然,我当校长的也有责任,平时对你要求不严”这位青年教师听后认真地接受了批评,主动认错,并保证引以为戒,事后还进行了家访,向学生和家长表达了歉意。B校长发现后态度强硬地说:“你是不是体罚了学生?你知不知道体罚学生是犯法的,你这样做真是严重玷污了教师形象!自己好好想想,真给我添麻烦……”青年教师听后顿觉满肚子委屈,却慑于校长“权威”不敢申诉,结果不但不接受批评,甚至对后进生更加厌弃。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个学生家长问我:“现在学校里是不是又允许打人了?”开始我感到震惊,随之,觉得这确是当前学校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一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摧残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是旧教育遗留下来的痕迹。可是,到了八十年代,在社会主义的学校里,确还有一些教师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罚站的,有打耳光的.也有用教鞭打的,甚至有打伤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