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偶发性事件”。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捣蛋,捉弄老师;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拒不接受,出口顶撞;有的学生干部突然闹情绪、撂“挑子”等等。若善于讲究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便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怎样处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我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2.
1998年秋季学期,学校安排我任一个新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起初,该班各方面表现平平,后来经过努力,班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四率”、总分评比获全乡第二名,并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到1999年春季学期,又被评为县“先进班集体”和“先进中队”。面对班级取得的荣誉,有的老师问我:能侃侃“秘诀”吗?我感到自己并没有什么“秘诀”,但通过实践,确有一些感受体会,那就是要管好班级、教育好学生,老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常言道:树怕伤皮,人怕伤心。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爱面…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困境:教师怀有“过度(模糊)教育的越界风险恐慌” 在小学里,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殊儿童。有的家长事先照会教师“我孩子比较脆弱,自尊心特别强.不能公开批评的”;更多的是孩子的行动介绍,他们有的公开叫喊“我有病”“我有多动症,星期天到上海去看医生”,有的威胁教师“别逼我做作业,要我做作业我就自杀”,有的以沉默、咆哮、破坏公物相对抗,我行我素,拒绝沟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都感到头疼。  相似文献   

4.
那天班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请问,当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时,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不尊重他?”学生的提问使我一时难以回答,因为,也就在刚才,我对学生说:大家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学生显然是针对我刚才的话而提出这个问题的。为争取较多时间整理思路,我就又顺势问了一句:“能否举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有的老师体罚学生;有的骂粗话,赶学生走……”学生的例子显然很多。原准备整理一下思路、讲一通大道理的我,听到学生举了这么多例子,便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5.
杨洋 《中国教师》2024,(2):127-128
<正>“接、化、发”原本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理念,即接招—化解—发功,我将其运用于班主任工作中,以更好地助力班级管理实践。我执教的高一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叫小闫,他在日常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同学关系紧张,常发生矛盾。面对这样的“特殊学生”,如果简单粗暴地用校规进行约束,无疑会让他更加逆反,因此,我以“接、化、发”进行了转化。  相似文献   

6.
那天班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请问,当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时,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不尊重他?”学生的提问使我一时难以回答,因为,——也就是刚才,我教育学生说: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学生显然是针对我刚才的话提出的。为争取较多的时间整理思路,我就又顺势问了一句:“能否举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有的老师体罚学生,有的骂粗话,赶学生走……”学生的例子显然很多。原准备整理一下思路,讲一通道理的我,听到学生举了这么多例子,遂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7.
一、班级民主化内涵“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两千多年前的这句名言一直激励着我为寻找班级工作中的那个支点而努力。通过多年的探索,发现我们常说的班级管理民主化就是这个支点。班级管理民主化含义有二:一是指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中要有明确的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二是在班级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班委和团支部的核心作用,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个人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即打破传统的“管与被管”格局,确立人人“参政议政”的格局。中学生正处于个体意识逐…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学校和班级出现了“罚款教育”:有的学校对班级实行百分制考核,学生要按所扣分数向学校交罚款;有的班级订立长达百余条“班规”,学生要视“犯规”情况向学校缴纳数额不等的罚款;有的教师甚至建议那些屡“罚”难“改”的学生选择“包月”的“罚款套餐”,缴纳“套餐”费之后,就可以不再按次罚款。“罚款教育”初露端倪乃至花样翻新、“升级换代”,撩起了当前部分学校教育苍白而乏力的面纱。  相似文献   

9.
所谓“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就是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级的主人,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的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做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中,每当接过一个新的班级,班中总是有一些“特殊”的学生,所谓“特殊”的学生,就是班级中性格粗暴,容易冲动、任性、打架斗殴,或撒谎、偷窃,或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等学生。如果忽视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将给班级造成一定的混乱。对于这类“特殊”学生如何教育、引导呢?在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采取如下几种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个体和群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班级一起成长。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班级建设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曾经指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这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教育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2.
班级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一种特殊的育人之“场”,是一颗有着深厚底蕴的“树”.所以班主任应该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我有了创设完美教室的欲望.根据学校的理念和班级学生的特点,打造完美教室,以诵读和绘本课程为主线结合国家课程为师生的成长插上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3.
要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作为班主任 ,我利用黑板报、广播稿、班会等途径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并制订了“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治班方略 ,使全班学生认识到要与班级荣辱与共。这样 ,全班学生就能认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和责任 ,大家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积极向上 ,集体观念大大增强。多开展活动 ,让学生表现自我 ,强化集体荣誉感。我常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别出心裁地为班级做贡献 :有的修好了课桌椅 ,有的换好了新日光灯 ,有的帮别人补习功课 ,有的为退休教师买煤……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实现…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某种方式。一般地,班主任都喜欢培养几个得力的班干部,作为小助手,以抓好班级的各项工作;也有的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学生“轮流执政”,给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以施展才能的机会。自走上教育岗位,我年年都担任班主任,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感单凭几个得心应手的小干部抓工作这种做法不利于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培养。于是,我就大胆地进行了改革班级管理办法的尝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教育科学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怂集体的一员,并以班集体小主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班级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良好班风和师生良好关系的组织者、建设者。要经营好一个班集体.做个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班主任,我觉得班主任必须要在班级整体环境和自身内在修养这两方面上下工夫,只有具备“内外”兼修的条件,班级管理才是有效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活,而且深远持久地影响学生一生的工作和生活。《苟子·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因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下面我就结合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的一些教学感悟,谈谈我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做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中,每当接过一个新的班级,班中总是有一些“特殊”的学生,所谓“特殊”的学生,就是班级中性格粗暴,容易冲动、任性、打架斗殴,或撒谎、偷窃,或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等学生。如果忽视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将给班级造成一定的混乱。对于这类“特殊”学生如何教育、引导呢?在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采取如下几种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有些班主任一味强调自己的威信,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可畏”。于是班级工作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班主任在场,一切都好;班主任一走,乱七八糟。为了使班级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稳步向前,我认为要使学生对班主任从“可畏”转变为“可敬”。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班主任对学生的情爱则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必要条件,更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无数事实证明,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取信于学生,才享有较高的威信。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可敬”的人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  相似文献   

19.
刘永芳 《班主任》2009,(8):29-30
一个班级,总有几个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的特殊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有的老师直截了当地说:“能不能叫老师省点儿心?我这班主任就是给你们几个当的!”的确,这些学生的存在时时考验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耐性。但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可能我们的教育教学会永远处于平庸状态。  相似文献   

20.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初等学校里,从一至六年级的十八个班级中任意选出一些学生,并告诉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是“智力超群”或“智力成熟”的学生,他们具有优异发展的可能性。这些挑选出来的学生,有的与教师看法相同,有的却出乎意料。对于教师的疑惑,罗森塔尔坦然地解释为:“我讲的是他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