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和考试大纲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感到难度较大,也提不起兴趣,老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也常感到吃力不讨好,往往费了很多功夫学生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客观情况毕竟古汉语的语言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学生感觉陌生;二是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在亟需考虑的。下面拟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谈谈如何优化课堂,提高高中古诗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秦娟 《语文天地》2012,(7):34-35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艺术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近年来,人们对古诗文越来越重视。如何更好地教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也是老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老师通过逐字、逐句、逐段的讲解,学生在下面快速地记笔记,这样的教学缺乏生动性,  相似文献   

3.
徐瑛 《语文天地》2012,(13):34-35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艺术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近年来,人们对古诗文越来越重视。如何更好地教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也是老师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往往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常态课.重字词,翻译,教师常常“一言堂”,逐字逐句串讲.基础知识落实了,课堂却沉闷不堪,让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公开课,重表演,课堂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却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追求文言文教学“活”与“实”的统一.陈翠微老师执教的《孙权劝学》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古诗文教学由于长期沿用“读一讲一背”陈旧的模式,因而对古诗和文言文只是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读过而不会鉴赏的层面上。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大胆创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在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延伸古诗文的内涵,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可是古诗文满纸“之乎者也”,僻词生字,极枯燥,极难讲生动,从哪里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实,“之乎者也”的文章老师也能讲得“口舌生花”,让古诗文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学得兴趣浓郁。我有这样几招小技,就帮了自己平时上文言文教学的忙。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古诗文作品产生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与现今已迥然不同,加上文言文的艰涩难懂,学生很难领略到这些作品的魅力,很少有学生能对古诗文产生很大的兴趣,这也导致了古诗文教学成为语文老师亟待要攻克的"软肋"。既然古诗文是传统文学,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传统的文学阅读方法中寻找一些借鉴?在这几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只要一提起文言文,恐怕大家都会感到头疼。教师难教,学生怕学。探究学生怕学文言文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古今语言的变异;二是现在的学生讲求实际,速效;三是文言文的背诵量大;四是老师教学钻牛角尖。我认为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有以下三种问题值得注意,现分述如下:一、重讲解轻熟读文言文教学课堂上看到的是老师激情的演讲,学生热火朝天地分析讨论答题。一堂课下来,当时知识增了不少,但有的学生恐怕还不能完整流畅地读,哪谈在熟读中加强理解记忆?关键是老师重讲解轻熟读。文言文的语言材料是离学生所处时代很远古的书面语言,因此,…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近廿个年头了,成绩斐然,但就文言文教学来看,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的“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研究探讨一下,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状况的“利”与“弊”?究竟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请各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各抒己见。 赵振龙(运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据我所知,目前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则在讲台下兴  相似文献   

10.
<正>清代古文家刘大櫆说:“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实词是古诗文的骨骼,虚词是古诗文的血脉。”可见,虚词是古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修饰语言、划分结构、表情达意等方面不可或缺。古诗文的鲜活与有致离不开虚词,品读古诗文也不可简单忽略虚词。在教学评一致的背景和理念下,文言虚词的考题是如何演变的?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对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又有怎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对文言文教学感到不好教,学生对文言文感到不好学。对此,本文简要探讨一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结合个人教学经历提出一些粗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朱卫阳 《现代语文》2011,(10):55-56
由于文言距离我们时代久远,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学生很难读懂和理解。文言文教学方式单一,基本是“逐句逐句把文言翻译成现代语就算了事的办法”,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文言文“己死”,学了也没多大用处,尤其是对提高语文能力作用不大,存在排斥心理。基于上述因素,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这一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集成和发展,从而,也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很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
王艳 《语文天地》2015,(11):32-35
龙玫译著《活跃课堂思维的教学策略》提到一个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故事:一位语文老师问历史老师是否教历史,历史老师回答“我不教历史,教学生”。以此类推,语文老师教语文还是教学生?文言文教学是教文言文知识还是教学生学文言文?答案是肯定的。文言文教学应重点提倡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情,也指体裁。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教学重点要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六年级是小升初的衔接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老师能引导孩子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古诗文的良好习惯,这将为他们初中阶段的古诗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高中阶段的古诗文学习也将从中受益匪浅,在四大名校复旦附中的校本教材里,古诗文的比重占了将近三分之二,可见沪上名校对于学生古诗文学习的重视性。《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提出"初中阶段古诗词的教学任务就是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见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古诗文内在的人文性。失去了人文性,就很难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但是纵观现在的古诗文课堂,哪怕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也只是一组组按语法规则排列而成的实词和虚词而已,毫无深刻的思想并且缺少想象的意境。文言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应付考试的差事,索然无味,毫无兴趣。所以,从如何改善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出发,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意见,以供六年级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施教的一个难点.文言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新版的中学语文课本中,独占一席之地,是我们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的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教师教得很艰难,学生学起来也很吃力,并且到最后学生在使用方面更是无法应对,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吃力不讨好.随着新课程改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已是多种多样了,但要想达到人其境、明其意、懂其理的境界,经过多年尝试我认为情境教学的效果最好.作者就情境教学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发表自己的拙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凯 《教师》2008,(7):16-17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老师教学的老大难,老师不乐意教,学生不乐意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加强文言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文言文教学激趣的方法,以期找到文言文教学与新课程理念对接的最佳结合点。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王乔  周美玉 《教师博览》2023,(18):40-42
诗歌是凝练的艺术,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有些一线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往往不得其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构不成一条文化传承的路径,学生在课堂上所得甚少。基于此,文章提出语文“课前五分钟”环节力图循序渐进,探索如何在古诗文学习中利用好“课前五分钟”,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  相似文献   

18.
项毓慧 《考试周刊》2010,(23):35-36
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文言文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文言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言的距离;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空间和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也有诸多的不足。在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并不是路路皆通,教师在使用时要注意要发挥“巧”,避免“拙”。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给遭受众议的语文教学带来一片曙光。然而当我们深入到语文课堂时.发现文言文的教学仍然是教学改革中的“冰点”。教师还是沿用“字字落实.句句过关”那一套老方法.满堂串.满堂灌,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感到索然寡味.教师也无所适从。因此.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的低效现状,必须引进新课标理念这潭活水。  相似文献   

20.
钱梦龙先生曾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过一句话:“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多老师都不敢撩开这层“面纱”.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都感到左右为难:讲深了,怕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怕学生什么也没学会.究其原因,除了没有正确把握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未能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致使教学陷入了困境.其实,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儿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趣”为先导,以“读”为主轴,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魅力,积累更多优秀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