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网络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信息传播具有无限、迅速、匿名、开放等特点,传播学中“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在网络传播中发生了变化。本文借鉴传播学中有关“信息把关人”的理论,论述了网络环境下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所遇到的挑战和角色的转化,探讨教师如何做好信息的把关人。  相似文献   

2.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文艺传播者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他们所从事的文艺信息传播活动,其实质也是一种文艺信息的社会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会对文艺传播者传播文艺信息行为产生制约.文艺传播者有时并不能想传播什么文艺信息,就传播什么文艺信息。他们的传播行为必须服(?)于整个的社会机制。本文所探讨的是制约文艺传播者的几个主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解释框架的新闻传播四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学者怀特的“新闻选择的把关模式”为基础,但却不以传播者的把关为关注中心,而是根据新闻传播过程的现实,同时考量四个维度:信息强度、传播者视野度、受众关注度与现实真性度,从而将新闻传播置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在矛盾运动中来为新闻传播提供一个合乎实际的解释。新闻传播的四维结构在修正怀特模式的基础上,意在作为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把关人”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中所担负的信息传播的“把关人”的职责,分类阐述了具体的责任范围,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信息化咨询时代高校图书馆员传播把关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一、教育改革信息的传播功能教育期刊是传递教育改革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为宣传的媒介,它是教育信息的传播者。它要反映教育科研的动态,传播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的新成果,向教育部门和社会输出教育发展的信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应用和参考价值的理论和经验。第二,教育期刊作为教育信息传播者的同时,也是教育信息传播的“把关人”。首先,在体现教育期刊的办刊宗旨的基础上,期刊按照既定的报道规划,要求作者按照选题撰写教育文稿,对教育信息的形成起着引导作用。其次,教育期刊在满足读者那些符合办刊宗…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需要方法上的改造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种传播活动,需吸收借鉴传播学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具体而言,教师(传播者)要发挥主导作用,树立良好形象,当好信息“把关人”;教学活动(传播过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运用传播原理和方法;教学内容(传播信息)要体现导向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教学反馈(信息反馈)要重视教育传播过程的双向交流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7.
胡忠青 《继续教育》2006,20(5):32-33
一、进行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意识教育当今的学校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现在的大众传媒越来越重视传播过程的互动。如网络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使传播媒介的“传-受”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两者之间的界限转为模糊。所以,这种传播活动方向上的变化,必须在传媒从业者日后的继续教育教学中得到体现。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传者为中心”的思维定向,强调“受众中心”观念。因为信息社会条件下的职业传播者的把关特权、信息垄断地位在削弱,或者说信息的把关方式产生了变化。而受众的选择和使用信息的权利、主动…  相似文献   

8.
二级传播又称把关人理论,主要阐述的是信息两级流动的问题.信息的流动往往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从现实社会直接流向被接受者.其实在传播者与受传着之间,有着一个过滤关口,这个过滤关口的作用,就是为了把不符合自身和受传者要求的信息过滤出去,留下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所以我们说受传者能接触到的信息,是被他人过滤过的非真实的信息.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就是这道过滤关口,学生就是被传者,老师如何利用好自己把关人的身份有效地传播自己所消化的知识,是学生成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认为,“把关人”是传播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传播过程,因而,“把关人”现象必然客观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角色特征、传播行为以及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和功能表现.决定了其“把关人”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论编辑把关与文责自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传播技术与电脑操作不能取代编与著的关系,编辑审稿与文责自负的本质不会改变。编辑把关与文责自负是矛盾而统一的原则,也是编辑加工带统领性的原则。对文稿加工审改是编辑特定的职责,在运作中要善于调整好双方的关系,彼此都要有责任心与互尊性。文责自负的观念在作者群中普遍较淡薄,忽视它的法规意义。文稿除了内容健康、真实客观、具有学术性与科学性外,目前要清除剽窃、抄袭、“大拼盘”游戏等不正之风,并把这提到著作权法的高度来认识。编与著是一种合作关系,作者是信息生产者,编辑是信息传播者;作者是创作的原生主,编辑是读者与作者的中介。编辑的角色价值在于为他人默默无闻地编织“文花”。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领域的发展,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形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被弱化。在这种环境下,许多"草根"媒体人出现,对专业的传播者构成了很大的挑战。那么专业传播者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现象?本文通过对《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旨在发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成功原因,以此明确专业传播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概念与特征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两次选择直接决定传播的效果。第一次选择是由新闻工作者(传播学中称“把关人”)完成的。这次选择在传播链上(按香农——韦弗模式),位于信源与发射器之间。它是“把关人”对信源传出的所有信号进行滤的行为。这次选择由媒体有计划有组织地施行,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历来为新闻媒体和新闻理论研究者所重视。新闻传播的第二次选择由读者、观众(传播学中称“受众”)来完成。在传播链上,这次选择位于接收器与信宿之间,在时间的一维序列上,它位于第一次选择之后,被称为后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赋予网络媒介新的职责使命,对网络编辑媒介素养与把关能力提升问题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新时代网络宣传工作的新要求、信息传播"把关人"理论发展和网络平台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网络编辑的角色定位应从媒介把关人转为信息引导人,将自身的功能作用从"严把关"转为"巧引导",同时要主动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信息把关能力和内容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14.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把关人"的把关行为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传播中,也有很多"把关人"对小说的传播进行把关,其中,以评点者及其评点行为的把关特征最为突出。评点者通过对文本的删削、润饰和阐释,按他们心中的大众规范和价值标准来处理文本,把他们认可的意义传播给大众,从而实现对小说的"把关"。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是充满选择的过程,传播者作为选择主体,其所持有的自我意识,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思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思想的哲学内涵。新闻传播者在新闻实践中的表现,既要勇于革新,富于创造性,又要具有不断追问的“质疑意识”和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的统一思想,只有这样,传播者的自我意识才能保持在一个哲学的高度和政治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传播理论学认为,凡有目的的传播活动都希望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但效果的产生却不以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有时甚至会出现与传播者意图相反的效果,这是因为,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过程,从发出信息到受众接受信息,中间存在很多环节和因素,每个环节和因素都会对效果的形成发生重要的影响.可见,传播者要想改进传播活动的效果,就必须采用一定的传播技巧以控制好那些对预期传播效果将会产生作用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中外大众传播学研究成果表明 ,电视传播的信息场效应是影响与调控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正、负”社会效应的重要方式。电视新闻信息场效应理论进一步揭示出 :电视新闻各类把关人、受众、社会环境、媒介传播技术手段 ,它们各自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引导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朝着人类进步方向发展的特质因素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乃是一个信息的传播、接收和反馈的过程。传播学理论认为,传播乃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分享。显然,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纳入传播活动的范畴。信息的传播以追求最佳效果为其终极目标,期望受众在情感、认识和行为诸方面做出传播者预期的反应。然而,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每一个构成要素的质量都将对传播效果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如何排除干扰,降低“嫡”值,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创造有利条件,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容忽视的课题之一。笔者拟依据传播学的理论,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可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信息传播和接收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传播者,学生是信息的主要接收者。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正好对应了传播学始祖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的“五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 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据此,引中出传播研究的五个参数或五个内容: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本文中,笔者将从传播的五个内容来剖析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编辑不仅仅是从事着精神食粮的加工生产,还在进行着复杂精妙的艺术创造.编辑的“把关”行为,始终贯穿于信息资料的收集、甄别、鉴定、选择、加工、校改、设计等编辑业务过程中.充分发挥编辑的把关作用是提高信息传播质量和实现信息传播宗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