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性别歧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不仅反映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而且渗透在语言使用中。称谓语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称谓语的使用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本文以标记理论为指导,从形式标记、分布标记、语义标记的角度探索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2.
性别歧视现象在各种文化中均或多或少存在,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而称谓语,作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标识人际关系的一种标签,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关系。所以性别歧视现象在称谓语这一活跃的交际因素中有鲜明的体现。本文试图在称谓语性别歧视表现以及产生原因基础上探讨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英汉称谓语在姓名称谓、亲属称谓、职业称谓和称谓语序中广泛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历史文化、社会地位、社会化偏见和传统观念、社会心理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对英汉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的产生有深刻的影响。消除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是必须的,但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中性别歧视现象的长期存在,必然导致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存在.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称谓语也势必体现出社会对性别的歧视.本文试图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分析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从而揭示出英语社会中男女两性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以及这些歧视现象所体现的英语社会的文化制度、文化风貌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性别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会影响到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称谓语作为社会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体现的性别歧视现象是很明显的。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英语称谓语中的显性和隐性性别歧视现象,从而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称谓语是人们用于称呼亲属关系或非亲属关系的名称,是完整的语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它能体现使用者特定的文化知识水平、传统习惯、历史背景以及各种文化因素。英语中男女之间称谓的差别,表明英语称谓语中存在着一定的性别歧视现象。文章旨在从称谓的角度,探讨英语语言使用中所表现出的种种语言性别歧视,并从其文化角度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性别歧视并不是语言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而是特定的文化意识在语言中的反映。东西方社会中都存在着性别歧视倾向,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性别歧视语。文章以语言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从性别语言语义搭配的角度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8.
风靡于现代大学校园的称谓语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宿舍成员之间的“亲属称谓语”、校园社团成员之间的官职称谓语、陌生人间的虚拟亲属称谓语以及和“专业”、“性别”和“关系”相联系的其他称谓语。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校园文化的共同产物,这两种文化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校园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而以“家庭观念”、“官本位思想”和“亲和观念”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推动着校园称谓语在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中应运而生。这一奇特的语言现象与这两种文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校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直接反映生活。从语言的称谓语可以看出对女性的歧视,文章从称谓语中体现出来的对女性的偏见、歧视,提醒人们认识并规避性别歧视语言。  相似文献   

10.
分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深入研究造成该语言现象的原因。从男性词、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女性词语的“贬化”现象、男先女后的词序、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五个方面分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把语言和社会文化紧紧联系起来,使人们深刻理解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根源,意识到消除这种现象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为以后的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与众多语言一样,俄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久已存在,在称呼语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称呼语中的性别歧视不仅能够凸显交际双方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而且可以直接反映俄罗斯民族的社会规约、历史沉积、文化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民族习性。文章在梳理与整合俄语称呼语中各种性别歧视语料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对于男女两性的不同期望与心理认同.并对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周丽 《海外英语》2014,(20):268-269,271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rich in the words denoting different colors.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se words,however,arouse more interest than their lexical meanings due to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deriv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peakers’ cultural background,social customs,and aesthetic interests. Employing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two cultures wherein the two languages are nourished,this paper has made a series of contrasts between and explorations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olor terms in the two languages.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西语言与社会文化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展现两性关系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阐明现今社会中两性关系转型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文化背景与英汉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必然涉及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笔者在文中拟就文化背景与翻译的关系、文化背景对于翻译的制约以及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进行文化背景教学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是一项简单的文字转化过程,更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产生与发展的文化背景相差很大.译者在两种语言翻译过程中不应该简单着眼于字面对应,而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导致翻译中出现文化误读。浅析英汉文化中的主要差异。使译者在翻译中具有文化差别意识,避免出现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和文学作品中的称谓语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探究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背后存在的各种原因,能够使得在称谓语翻译过程中知己知彼,正确对付。本文通过对英汉称谓语的定义、分类、差异及原因等方面的介绍与研究,重点分析了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与原因,并针对所述差异,相应提出了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传递。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解决在英汉习语互译这一特殊的交际过程中文化信息如何传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忠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国生  马大森 《文教资料》2005,(36):102-104
导致硬译、死译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译者对翻译忠实的片面的理解,忠实的翻译不应是语言形式的等值转换,而应是用译入语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合格的译者在掌握两种语言的同时必须对其所负载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熟知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符合译入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才算是做到了翻译的忠实.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且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文化上差异较大,同一颜色词在这两种语言中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有时相去甚远。因而颜色词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误点,也成为英汉互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拟从英汉颜色词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入手,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强调了在翻译中准确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性,并试图探究翻译英汉颜色词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和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联系与交流的逐渐增加,难免会出现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一些摩擦与矛盾.本文主要从文化价值观念中的自我价值、褒贬价值、地位价值和男女价值等方面讨论了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减少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误解,使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