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信息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图书档案类的大学一年级中开设,这是课程体系建设及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运用模块教学理论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考,并结合大一学生的特点,指出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3个问题。其目的旨在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以及促进图书档案类人才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依据模块教学理论将该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进行优化设计,并指出开设该课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目的在于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使档案学培养的人才在国际化社会中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依据模块教学理论将该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进行优化设计,并指出开设该课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目的在于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使档案学培养的人才在国际化社会中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教育变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知识管理态势下,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的职业定位可以是知识挖掘者、知识组织者、知识导航者和知识经纪商。同时,新形势要求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中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文献信息知识和研究方法知识。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教育课程设置可以模块化,即将课程分成必修的核心课程模块与选修课程模块,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培育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个专业主要目标和任务,档案管理学是秘书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学校进行转型发展的时候,如何进行改革也成为秘书学专业的重中之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下档案管理学教学改革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让学生具有档案意识,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6.
沙敏 《档案学研究》2009,23(5):31-33
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中的综合性、交叉性或曰边缘性的应用学科.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将学科分五大类,22个大类,基本序列是:马恩列斯毛著作、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而档案类图书属于社会科学网书中大类中的类别.社科图书中的纪实类作品,一直是倍受读者青睐的热点.本文从依托档案编辑而成的纪实类图书的角度,探讨档案纪实类作品的现状与发展空间,并提出生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数据科学教育、培养数据科学人才已成为图书情报专业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对iSchools学院的数据科学类课程设置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将有力推动我国数据科学教育,有利于提升图书情报专业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国外31所iSchools核心院校的研究生项目为对象,基于“数据生命周期-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对其数据科学类课程内容进行统计,总结iSchools核心院校数据科学类课程的特征,并建议我国图书情报专业设置数据科学类课程要体现专业特色、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探索研究生分类课程教学体系、拓展课程知识应用领域、丰富课程实践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大数据时代图书与档案资源整合的必要性,是信息时代的需要、信息管理发展的需要、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其次分析大数据时代图书与档案资源整合的可行性,从理论、实践、技术、服务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最后提出图书档案资源的整合策略,包括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统一管理制度、拓宽资源整合与服务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陕西省图书信息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陕西省图书情报教学院系及时调整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人员知识结构 ,重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图书信息学专业教育今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模块化教学和图书档案整合。参考文献 9。  相似文献   

10.
任卫 《陕西档案》2012,(3):29-29
图书馆事业的管理难度相当复杂,这就决定了图书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想有效推进图书档案事业,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高素质的图书档案管理人才可以有力推动图书档案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模块教学理论在档案学专业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模块教学理论,论证了模块教学理论的科学性,并从课程的教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等方面探讨这一教学理论在档案学专业素质教育中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指出了医学文献检索课应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模式,详细介绍了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在构建医学文献检索课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文检课知识内容按认知心理学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大模块,三大模块的教学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陈述性知识模块教学以接受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枯燥、缺乏兴趣;策略性模块教学容易被忽略,学生缺乏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检索策略的训练,无法培养信息素养;而竞赛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能够提供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文章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着力研究了竞赛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及其在文检课几个模块中的应用,力图解决目前文检课的一些不足争缺陷,为文检课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大数据环境下,科学数据的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高校数据素养人才的培养日显重要,数据素养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数据素养培养的重要依据。[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和SPSS 22软件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与数据素养关系较为密切的信息素养课程与数据素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中析出数据素养课程集合,再运用聚类分析对数据素养课程进行模块化分类。[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可以作为数据素养的培养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完善相应数据素养课程,并依据数据生命周期理论构建出包括数据意识及伦理、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利用课程模块的数据素养课程群。  相似文献   

15.
高校信息检索课实践教学创新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出发,对我国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根据对安徽省本科院校的调研结果,指出当前信息检索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网络教学、建立课程实习基地、举办高校大学生信息检索技能竞赛三种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20 0 1年是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创建 4 5周年 ,情报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之际 ,回顾和展望情报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情报学教育的 3个发展阶段和特点 ,详细考察了情报学和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研究生和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 ;并从 6个方面对 2 1世纪情报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数字环境下,需全面反思信息检索课的经验和教训,重新认识和定位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并探索适合的案例教学方法和模式,继续推动和深化高校信息检索课的改革。[方法/过程]基于比较分析、历史研究的视角,梳理信息检索课的发展历史,探讨当前信息检索课教学目标定位和案例教学法应用问题,最后从案例设计的角度、层次和比重这3个方面,深入研究如何设计检索案例。[结果/结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检索思维能力是当代信息检索课的生命力所在,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关键词选择可以有机融合与协调其他检索理论与方法,是案例教学法融入信息检索课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提出了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层面上的四个阶段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 Library and Offic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at a public college measured the relationship of an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module in th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with student success metrics in a first-year experience course. Specifically,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of an online instruction module, online module completion status, library use sessions, and student success metrics, such as semester grade point average (GPA), one-year retention, and academic standing.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module had better student outcomes than those that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module. Research assignment grade and library use sessions are found as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student semester GPA and one-year retention, controlling for high school GPA,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and utilization of student support services. Practice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