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学校育人工作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的关心上,而是拓宽到对学生的整个个性的健康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操作体系。通过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德,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并以心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唤起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关注,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奉飞鹏 《课外阅读》2011,(2):231-232
现代教育以德育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而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很大,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研究分析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解决心理问题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分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其途径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互动论"体系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文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目标是行为的结果,是衡量行为优劣的标准,《纲要》所提目标也正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从这一标准中不难看出,其关键之词在于“自我”,也即是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终评定指标就体现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建立健全上。这一标准也为心理学专家们赞同,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沃建中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十年的研究,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了解自我;信任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调适自我;设计自我;满足自我。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应把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行为,作为活动的目标,作为工作成绩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会产生和出现各种困惑。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牛蕊平 《教育文汇》2014,(13):46-47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是调整“德育错位”的内在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环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认识自我、正确评价;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完善自我、寻求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维目标。学校教师应成为学生心理保健师。  相似文献   

9.
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要适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积极增强他们的心理自我保健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这种联系,善于利用这种联系,就能迅速将心理健康教育推向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众所周知,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小学还未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但面对日益凸现的学生心理问题,要求广大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各项活动和学校环境中,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及承受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