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和木鱼基金会联合主办,察哈尔学会协办的2016汉传佛经传译国际学术研讨会于6月15日至18日在敦煌莫高窟隆重举行。120多位国内外汉传佛学专家首次齐聚敦煌,针对在佛教国际化过程中,汉传佛典翻译成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语言的现状、译经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翻译后的佛典的使用和传播方式,及未来走向等一系列议题展开研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佛学文化,让汉  相似文献   

2.
2008年8月1日至6日,敦煌研究院在敦煌莫高窟举办了敦煌吐蕃文化学术研讨会,这是敦煌历史上,也是藏族历史上,更是国际学术界第一次以敦煌吐蕃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甘肃、青海、西藏、四川、湖北、江苏、台湾等地的二十多家敦煌学、藏学、民族学、考古学、佛学等专门研究机构的近6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献中有不少的碑铭赞文,经过前辈学者的整理、编辑,已然汇集成册,成果斐然。但由于这些赞文多用骈文,用典繁多,且其中有大量的佛典,故而十分难解,现考诸佛学及文史典籍,略作笺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6月26日,敦煌研究院宣布成立"佛学研究中心",并在莫高窟举行揭牌仪式。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世界佛教联合会副主席法宝法师,木鱼计划创始人依法法师出席仪式并致辞。成立佛学研究中心,是敦煌研究院进一步拓展敦煌学研究,加强敦煌佛学文化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衷心地希望佛学研究中心可以架起敦煌和世界的桥梁,架起敦煌学和  相似文献   

5.
敦煌文献中有不少的碑铭赞文,经过前辈学者的整理、编辑,已然汇集成册,成果斐然。但由于这些赞文多用骈文,用典繁多,且其中有大量的佛典,故而十分难解,为此本人不揣浅陋,考诸佛学及文史典籍,略作笺注,以求教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佛经翻译在中国翻译史和中国文学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举,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首屈一指。译经工程巨大,遂由私译而至合译,又由小译场而为大译场,组织及分工细密、严谨。近年来,随着佛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外文佛学论著的不断涌入,翻译工作者正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重点回顾了中国佛教译场的发展状况,评述其科学性,并对今后佛典的翻译、梳理和整合,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敦煌吐鲁番出土写本的分期中国的印刷书籍普及的时候,以后的手抄本全部消失了。石刻拓片、法帖、以及名人书法的复制品等,到了本世纪,由于中亚细亚探险,大量的古代写本从敦煌和西域各地发现,但其研究方法尚未确立。这些古代写本中大部分是佛典,有人说这些佛典和一  相似文献   

8.
由台湾南海菩萨杂志社印行的《中国佛学(ChineseBuddhismJournal)》创刊号已于1998年10月15日正式发行。该期除发刊辞之外,计收论文20篇,作者多为国内著名佛学专家。其中与敦煌吐鲁番研究有关的论著有郝春文《唐后期五代敦煌僧尼的传习活动》、王素《高昌至西州时期的弥勒信仰》、方广 《读(瑜伽经)》、才吾加甫《天山南麓土尔扈特蒙古佛教寺庙》等。《中国佛学》创刊@白牛  相似文献   

9.
从敦煌壁画的构图形式和现代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以及笔者对古代中国绘画、敦煌壁画艺术的认识,来对比分析敦煌木刻版画的形成与发展、版式特点、作者和制作材料、用途等;本文阐述了敦煌木刻版画作品对敦煌晚期壁画、藏传唐卡、河西地区流行的汉传水陆道场画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形成和相互传承、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7月21日至24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在莫高窟举办了"2010敦煌论坛:吐蕃时期敦煌石窟艺术国际研讨会",来自日本、法国、瑞士、新加坡、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等三十多家高校和专门研究机构的近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45篇,其中绝大多数论文在大会中都有宣读,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敦煌学、藏学、民族学、考古学、佛学、艺术学界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楞严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佛典 ,但对其真伪一直聚讼纷纭。认为其为伪作最力者有日本佛学研究者望月信亨与中国的吕澄 ,从目录版本到作者译者的生平身世 ,以及佛教义理 ,行文风格等 ,指出其种种可疑之处。本文从语言文化的角度 ,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潘重规先生敦煌学研究成果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敦煌学家潘重规先生从事敦煌学研究将近60年,本文介绍了潘先生在经学、文学、佛典、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和斐然成就。  相似文献   

13.
以诗歌阐述佛理弘扬佛法,在中国文坛佛界都很普遍。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有这方面的佳作。仓央嘉措诗作很久来一直被翻译成"情歌",但他的活佛身份宗教领袖的地位,让我们无法抛弃其佛学思想,本文从其生平和命运入手,分析了其诗作的佛学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楞严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佛典,但对其真伪一直聚讼纷纭。认为其为伪作最力者有日本佛学研究者望月信亨与中国的吕澄 ,从目录版本到作者译者的生平身世,以及佛教义理,行文风格等, 指出其种种可疑之处。本文从语言文化的角度,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敦煌变文校注>的基础上,对<双恩记>重新作了一番董理,补充和订正了<敦煌变文校注>的-些内容.在整理过程中,我们比较注意把<双恩记>中的材料与其它变文联系起来,并用佛典的相关内容作主要旁证.  相似文献   

16.
朱熹早年出入佛老,盛年归于儒道,其思想是融合出世的佛学和入世的儒学而成。对从神性的印度文化中流入属于人间的中国文化中的佛学,朱熹既有作为儒家士大夫的排斥,又有作为哲学家的吸纳,前者着力于佛教面向世俗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形而下的方面,后者则关注佛学超世出神的形而上之思。最终,朱熹在对佛学的扬弃过程中,创造了既有中国文化渊源、又有印度文化因素的理学。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敦煌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中的白象画像砖,笔者曾提出其带有佛教文化色彩。郑岩先生以商周、汉代常见象这一艺术题材为据,认为象是传统题材。笔者从解析不同时期所谓传统题材的不同文化内涵入手,认为白象并不属于传统题材。同时其时史籍中白象的阙如及在佛典中的重要地位,表明白象这一艺术题材的文化渊源具有唯一性,因而白象只能源自佛典,其所承载的佛教文化信息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于淑健 《家教指南》2004,(6):95-102
第85卷是<大正藏>中唯一的一部专收敦煌出土文献的佛典,内有不少"口语中新产生的"和"虽早已有之但意义有变化的词语",是研究敦煌俗语词的很好材料.笔者拟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词语作一简要考释.  相似文献   

19.
公元804年,日本空海法师随日本第17次遣唐使来唐求法,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他向惠果法师学的"唐密"真谛,回国后创立日本的真言宗.探究空海法师佛学思想中的儒道思想,为中日研究古代中国和日本之同的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参考,及了解中国佛学、儒家及道家对日本佛学及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汉译佛典对中土文化影响很大,遍及于诗词、歌赋、戏曲、文论、小说诸多方面。早期的六朝小说中已经常常可以到佛经故事的影子。该文列举了六朝小说受到佛典影响的一些例子,从其对汉译佛典故事的引用,对汉译佛典语言的借用,对汉译佛典情节的化用几个方面加以证实,目的在于说明佛典影响六朝小说的确乎存在。该文所得出的结论是:六朝小说多有借用改造佛典故事的情况,但在改造的过程中有使其本土化的倾向。在佛教典籍流传过程中,本土的佛教著述也颇为丰赡,它们与西土的佛典一起共同作用于六朝文化。此外,佛教经典对于道教典籍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