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兰玲 《辽宁教育》2010,(10):11-12
李岚清在《国民素质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指出:“进一步办好儿童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应当从儿童时期养成,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2.
朱熹对儿童方面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超越了家庭教育的一般定律,这不仅有益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在为青少年在思想和人格培养上提供了良好的参考素材,同时为国家的安定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做出了不可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总结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重视儿童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为幼儿挑选良好的生活环境、强调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倡积极教育为主等,结合当代教育思想归纳了四条启示:(1)提倡儿童具备良好的素养;(2)为儿童挑选良好的生活环境;(3)从小重视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4)发挥榜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说明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儿童终生受益,但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令家长在育儿实践中倍感困惑。美国丹佛大学乔尔.莫切特教授提供了一种强化儿童行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古语“三岁看老”,说明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有句古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确一个人好的行为习惯不可能一下就形成。要培养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因为幼儿自制能力差,模仿能力强。正确的教育可以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使其受到影响,若不及时培养,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怎样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相似文献   

5.
目前,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针对我校当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促使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我校的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最终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6.
小学班主任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者和启蒙者,班主人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品格意志形成的定向和定格,对学生的一生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工作要用“心”去做,尤其是低年级的班主任更应全身心投入学生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一向重视儿童教育,尤其重视良好品德的培养。《周易·彖传》中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说,在童蒙的时候,加以正确的诱导、教育和启迪,这是圣人的功业。可是,儿童的“蒙养”该怎么养?“养正”又怎样才算正呢?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因为养成好习惯终生受益,养成坏习惯终生受害,这是一个显而…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当前老区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一是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严重缺位;二是过分强调学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三是教育途径狭窄,教育内容片面.为此,家长和监护人要切实肩负起职责范围内的教育责任,为儿童倾注更多的关爱;学校要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网络,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相互补位,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9.
赵小芳 《亚太教育》2019,(9):192-192
“每月一事”教学主题是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一种,它具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作用。而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是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及发展,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应不断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就深化“每月一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敬爱的家长朋友们,现向你们介绍一种评价儿童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简易量表。借助这个量表,父母可以了解儿童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日常行为习惯的评估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十分有必要,因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小衔接的一个必要环节。如果父母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注意帮助他养成一些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对他日后进一步适应比较紧张而有规律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好的行为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那么好的习惯就需要养成,养成应一点一滴从小抓起。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大,行为习惯较易形成,因此,从小学开始培养和训练十分重要。让学生“习惯成自然”。  相似文献   

12.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习惯,好人生”。好的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用不完它的利息。一个人养成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一种正确有效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让你的生活有条不紊;一种健康的运动习惯。可以让你拥有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所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下面我从两方面浅谈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概念的模糊致使成人对儿童教育的环境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杜威提出的“真环境”,包括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而行为遗传学家提出的“共享环境”与“非共享环境”则对此作了进一步区分。影响儿童的环境主要是“非共享环境”。对儿童所处环境的清晰认识有利于促进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儿时代应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这寥寥数语道出一个道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呢?以往大多数人认为,讲礼貌、守纪律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实则不然,良好的行为习惯涵盖的范围很广,应包括学会生活(自理能力、适应能力、交往能力)、遵守规则(幼儿园常规、社会公德)、求知探索(学习、劳动)这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6.
熊珂俊 《教师》2019,(3):97-98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体育课作为唯一的一门室外身体活动课,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独特的作用。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对未来全民健身、营造社会体育氛围、社会体育消费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学生体质连年下滑,文章通过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研究了中学体育课在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娟 《教育》2010,(2):57-57
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十分复杂且十分具体的实践过程,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教育工作者做长期而细致的工作。“细化”、“强化”、“熏化”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儿童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有规章约束的小学生活,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变。所以作为低年级的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时期,注意教育教学中的细节,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影响输赢”。具体来说,不要忽视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养成教育”,就学校而言,一般是指儿童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我校建校八年,一直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主线,实施了《文明礼仪教育》实验课题研究,开展了学生在校做好“六件事”的养成教育活动,实施以“诚实守信”为课题的校本教研等活动。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走出了一条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受教育,在受教育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的德育工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研究了幼儿应养成的行为习惯,提出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七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