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漫步在大学喧闹的校园,开始了几个月大学生活的我似乎已可以坦然地面对高考带给我的起起落落了.然而,那一段由大喜到大悲再到平静的过程,在我心中留下的已不再是后悔,更多的,是我对自己志愿填报过程中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漫步在大学喧闹的校园,我似乎已可以坦然面对高考带给我的起起落落了。那段由大喜到大悲再到平静的过程,在我心中留下的已不再是后悔,更多的是我对自己志愿填报过程中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路上的艰辛     
查字典,关于"路"的解释,词义倒是简单明了,然而,真正弄懂路的含义,却是在走过四季,走过风雨之后. 我已走过人生大半.但经历其实简单,不过是读书、教书.读书的过程是一段段拼凑出来的,三十多岁才勉强拿到了大学文凭;教书也是从当民办教师起步,一路跋涉才到今天,这就注定我走过的路坎坷而艰辛.  相似文献   

4.
白驹过隙,逝者如斯!转瞬之间,两年的大学生活已悄然而去.不知不觉中,我已成了一个"大三人".回首这两年的大学生活,更多的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思索与感触.虽浮想联翩以致思绪万千,然一言以蔽之:我为自己能读到政治学与行政学这个专业感到荣幸,为我当初选择这样一个专业感到无悔!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近年采取得了突破.而现有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不能适应教改的发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本文从语言测试的发展过程和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的优势两方面探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要求到高要求的发展过程.这种变化符合英语教学本身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建设需要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正是这种变化给目前的听力教学提出了一些挑战.目前听力教学已成为大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理工科院校.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经历从感知、认知到自我定位的适应过程.安徽大学历史系遵循学生心理适应规律,紧扣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需要,创新地开展了“三感”(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三我”(我是、我愿、我来)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尝试和探索,在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8.
编办了多年的大学学报,对于其利弊得失我深有体悟:大学学报已到了应进行改革的时候了,早已被异化的大学学报不从根本上动手术,是难以健康发展的。近悉,在首届高校学术期刊发展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严肃抨击了大学学报的  相似文献   

9.
"旦复旦兮,日月光华";"同舟共济,继往开来".自两年前金秋的"复旦百年,梦已成真",到今年五月的"百年同济,诺言如山",大学校庆两度成为申城的节日.笔者深感:这就是大学的魅力,也是城市的魅力.大学校庆何以会成为大家共同的节日?这是因为大学走出了"象牙塔",这是因为大学融合于城市中,这是因为高教已进入大众化,这是因为大学回归了社会中心……我却更倾向于大学的文化和精神角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我做老师的学生,已整整46年了.老师给予我深刻的影响:对我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名利观乃至整个心灵和人生态度,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课堂教学锲而不舍的追求 老师就学于复旦,学的是教育学,后改教历史.1951年被分配到华东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后调第二师范.听从党的召唤,又改教语文.为了打下深厚的基本功,老师是下了功夫的.  相似文献   

11.
萝凌 《初中生》2018,(1):12-14
今天来到大学特别感慨,因为我没上过大学,想起来总是有点遗憾.我很早就出来工作了,大学校园生活是我没有体验过的幸福. 十年前,我经常来到大学做活动.那是在电视连续剧《奋斗》播出之后.十年前,你们都还小.那时候它是红极一时的电视剧,每个演员都很火,火到我们一进大学校园,就会被他们大喊“姚小云,我爱你”(编者注:李小璐在剧中饰演“姚小云”一角),火到每个台都播放我们的广告.  相似文献   

12.
正自从我进入大学到现在已过一年的光景,在这里我渐渐明白,大学是一个大舞台,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而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演好自己的角色,做自己喜欢的事。无论发生什么,相信自己,没错的!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收到那份沉甸甸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情景——我激动得哭了,因为这对一个中职生来说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是全国技能大赛为我开启了新的征程,助我实  相似文献   

13.
圆梦     
年轻时,我总梦想着到大学里求知.但由于家境贫穷,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升学就走上了工作岗位.没能踏进大学校门,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1998年退休后,我想让晚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魂牵梦萦了数十载的"大学梦"在我心中再次萌生.我走进了临颍县老年学校,在那里攻读了8年.2008年春季,我又来到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文学班、历史班继续深造,终于圆了几十年的"大学梦".  相似文献   

14.
徐欣怡 《江西教育》2022,(12):12-13
星光不曾过问他们的辛苦,故事长满天涯海角. 从高中到大学,各个方面都不一样.对我而言,新的学校无一不是陌生的,社团无疑也是极新奇的.加入新竹文学社其实是个很巧妙的过程,巧妙到我不知该如何用文字呈现出来,如今想来是有些不可思议的,脑海里偶尔会恍惚出现当时面试的场景.  相似文献   

15.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一直拔尖.我的理想是不进北大也得进复旦,因为我神往这两所大学的中文系.不幸的是,高考期间的一场重感冒,彻底毁灭了我上大学的的梦.本可以复读再考,然而面临极端窘迫的家境,面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忧愁的眼睛,我不得不忍痛放弃了这个念头.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我从衡中毕业,来到广州开始了大学牛活.转眼匆匆三载已过.但心灵澄静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的还是我的衡中生活,那是我最宅贵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7.
记得有一次,我在加州大学的图书馆内读书,坐在我对面的,是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约翰逊博士.图书馆里边,突然起了一些小骚动,原来是3.5级地震.我自问我读书的功力,比不上约翰逊博士,我已有所觉,他却一无所知.他的整个精神,已走到书本里边,我却做不到. 骚动完了之后,他依然读下去,到他把书读完以后,我向他提起这件事情,他望一望墙上的挂画,并没有偏斜,笑道:如果地震,也不会太大.稍后,他怕我说他是书呆子,向我解释,他在家中读书,他的太太经常开录音机,放迪斯科音乐.他的耳朵可能有点毛病.  相似文献   

18.
大学超越社会服务之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服务职能是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现代大学区别于传统大学的显著标志.当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更是深入人心,其广度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大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  相似文献   

19.
战后六十年,日本的高等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过程.大学入学考试也经历了一个从注重竞争选拔,到竞争选拔和大学教育质量维持并重以及多样化的过程.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尊重大学自主权由各大学主导的"选择性"的考试中心考试.由于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急剧扩张,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大学开始分化.著名大学的入学选拔考试依然竞争激烈,但不再是单纯的学科学力竞争,各种新的选拔手段被运用到大学入学选拔考试中;而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命的大量私立大学开始面临生源不足的局面,其入学考试的选拔意义淡化,入学考试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大学教育的顺利进行,维持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宣传自我,吸引考生的手段.入学考试成为大学与考生双向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是1964年高中毕业的,因患肺结核未愈不符合报考高校的条件,当了中学教师。虽然工作后还一直想重圆上大学的梦,但随着“阶级斗争”的弦越绷越紧,这种愿望只能埋在心头。在“文化大革命”一次次“革命大批判”中,我不得不承认想上大学是“成名成家”的资产阶级思想。眼看“工农兵”一批批进大学“上管改”(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我这个只能接受改造的教师完全绝望了。1977年高校恢复招生,我也挤进了报名的队伍。但当时招生的年龄是31周岁以下,我因已超过几个月而被拒。但到1978年春,首次研究生招生时不仅年龄放宽到40岁,而且不问学历。我想只要能上大学就行,因而顾不得多考虑就报了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