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又到新年。父母给孩子的新年礼物,大多是玩具。心理学家这样说:玩具是孩子们情态多姿的学习工具和游戏伙伴。那么,父母给孩子买玩具,是希望孩子从中能得到什么?玩具在孩子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给孩子选怎样的玩具?本期,30多位家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每到新年,爸爸妈妈们总会给孩子选购一些礼物。那么,什么才是有意义又别具一格的礼物呢?刚刚过去的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传递着创意的理念;达人秀的举办让普通草根梦想成真。辞旧迎新之际,爸爸妈妈们也来和孩子过个创意新年,成就达人梦想,给他们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年礼物。  相似文献   

3.
每到新年,爸爸妈妈们总会给孩子选购一些礼物。那么,什么才是有意义又别具一格的礼物呢?刚刚过去的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传递着创意的理念:达人秀的举办让普通草根梦想成真。辞旧迎新之际.爸爸妈妈们也来和孩子过个创意新年,成就达人梦想.给他们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年礼物。  相似文献   

4.
为了迎新年,我班举办了一次卡拉OK亲子活动,我们为参加的孩子每人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并在活动中设计了幸运抽奖的环节,但在抽奖的得奖人数问题上,老师与家长出现了分歧。家长们认为奖品该人人有份,不要因为有些孩子被抽到了,有些没有而打击了情绪。为人父母,这种保护自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宝贝性格的养成,跟从小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不开。孩子胆小,父母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正确,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负担,压制了孩子的天性,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胆小的个性。那么,父母该怎么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呢?孩子胆小又该怎么办呢?问题一:哪些教育误区让孩子变得胆小?  相似文献   

6.
正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人,其言行和情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乐观开朗、善于处理自己情绪的父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焦虑不安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如果只关注教育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忽视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轻则影响亲子关系,使教育的效果大  相似文献   

7.
万霞 《辅导员》2013,(3):45-46
由于工作竞争的压力.许多父母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对孩子的教育是如何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在孩子心目中,我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理会,甚至为所欲为。在父母心目中,你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管,自己任劳任怨。孩子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恶性循环.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作为班主任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家长和孩子建立起这种沟通.就从一年级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沟通形成一种习惯。第一阶段: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我发出"感恩与期盼"的倡议。请家长写出在抚养孩子过程中最感人、能震撼孩子心灵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8.
父母与孩子是我们《幼儿教育》(家教版)的服务对象,也是本刊的永恒主题。新年起,我们终于把这个主题放大到了刊物的封面上。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一种承诺和责任,这就是:要更加努力地办好刊物,让刊物内容更加贴近广大父母和孩子,让他们从中源源不断地获得科学、有益、实用的东西,让刊物无愧于厚爱我们的读者——父母与孩子。  相似文献   

9.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如果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和技巧,很可能无意中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聪明的父母常说下面5句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被期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1."这件事还可以怎么做"培养价值感。比如陪孩子做手工课,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做。此时,父母在指导孩子做好一件手工之后,就可以问问他:"除了教你的这种方法,还可以怎么做呢?"这句话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慢慢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  相似文献   

10.
刘小红 《成才之路》2014,(14):57-57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现代家庭,一般为人父母都能自觉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希望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学习、生活以尽可能的帮助和指导。欣赏教育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但仍然有很多父母对这个教育方法不甚了解。尤其是唠叨的家长,更是很难做到欣赏自己的孩子。你如果欣赏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让你越来越愿意欣赏。下面结合多年的幼教生涯及养育孩子的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亲子游戏是通过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在关爱和愉快当中体验天伦之乐,使得孩子在体能、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得到良好发展,并且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在我从事的聋儿康复教育工作当中发现,由于孩子的失聪,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甚至溺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因为对孩子过渡放纵,孩子变得"不听话"、韧性、娇纵.孩子很难配合家长完成每天的训练,让家长非常焦急,孩子不配合训练,训练效果肯定不理想,那怎么办呢?为了解决家长的燃眉之急,我想方设法通过游戏去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当中,我尝试着让家长积极参与到训练中来.并让家长充分发挥她的热情和智慧,让家长和孩子之间逐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可以在父母那儿也能感受游戏之乐,激发学习和游戏的兴趣,习惯成自然.象这样父母参与训练的方式也被称为亲子同训.  相似文献   

12.
张延增 《早期教育》2000,(10):11-11
法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崇尚爱与严的和谐统一。他们认为母亲必须对子女有着强烈的母爱,同时也必须具备严格的教养方法。孩子从小在父母严厉的管教下学习怎样待人接物等礼仪举止。家庭一般都有严格的家规,如吃饭时,父母不允许孩子随意讲话,孩子晚上不准外出,不能随意交友,父母有权指导孩子选择一起玩的小朋友等。法国的父母们很重视从小培养子女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们能做的家务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并且让孩子知道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光荣。  相似文献   

13.
我校曾作过一次调查,有22%的孩子几乎从不和家长沟通,有19%的孩子觉得父母不辛苦,只有5%的孩子自己洗袜子,有近两成的孩子没考虑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有41%的孩子从来不对父母说感激的话,只有19%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这表明,当今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识,只知道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缺乏“关心他人”应有的热情和责任。对此,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行为素质教育的基点,以活动让学生的心热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做关心他人的阳光小天使。一、引导感悟教育的真谛在于能启发自觉。我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首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万霞 《辅导员》2013,(2):45-46
<正>由于工作竞争的压力.许多父母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对孩子的教育是如何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在孩子心目中,我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理会,甚至为所欲为。在父母心目中,你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管,自己任劳任怨。孩子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恶性循环.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作为班主任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家长和孩子建立起这种沟通.就从一年级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沟通形成一种习惯。第一阶段: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我发出"感恩与期盼"的倡议。请家长写出在抚养孩子过程中最感人、能震撼孩子心灵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5.
策划人语:孩子需要吃苦的锻炼,却没有吃苦的机会;父母希望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又怕孩子苦着、累着;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却没有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吃苦教育不只是一种形式,怎样让我们的孩子能吃苦、  相似文献   

16.
6灵灵:新的一年又到了,瓜瓜,你有什么新年愿望呀?瓜瓜:我的愿望么,当然是要很多很多新年礼物啊!哦,对了,6灵灵,你还没给我新年礼物呢!让我到你口袋里掏掏看……  相似文献   

17.
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者最新研究表明,那些严格对待孩子,允许他探索规则底线并让孩子从规则中学习的父母,更有可能培养出具有领导能力的孩子。因为,如果孩子偶然挑战父母设立的规则底线,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向未来的领导角色迈进。因为,这样做能给予孩子机会去学习为什么会设立这些规则,并从父母那里学到如何在不违规  相似文献   

18.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迅速发育,经历着人生第二次大的飞跃期。既依赖又独立,逆反心理严重,情绪不稳定,这些特点让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倍感挑战,甚至无从应对。父母要想成为孩子眼里的好家长,非常不容易。STAGE模型提出了父母在与青春期孩子相处过程中的五个核心要素。家长参照五个教育孩子的关键方法,有利于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在如何处理孩子犯错这个问题上,很多父母和教师都十分头疼。失败的批评教育,使孩子饱受痛苦和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父母和教师也徒增了很多烦恼和忧虑。运用正确的批评方式既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能让他们愉快地接受,显然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更要讲究批评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20.
王晓羽 《成才之路》2014,(32):38-38
正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提高,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家住农村,在城市内的学校寄宿。他们中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或者在外地就职,无暇顾及孩子,只能给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另一部分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当地务农,但是想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学就送到寄宿学校。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父母离异,带孩子一方为了生活方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几类情况的共同特点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他们能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