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对木质建筑结构中α-蒎烯有机挥发物释放过程进行分析,防范α-蒎烯有机物的超标释放。传统算法中的参数比较固定,不能适应木质建筑结构内复杂影响因素带来的影响,降低了分析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约束模糊聚类的木质建筑结构中α-蒎烯有机挥发物释放分析方法。利用约束模糊聚类方法,能够对影响木质建筑结构中α-蒎烯有机挥发物释放的因素进行有效分类,为木质建筑结构中α-蒎烯有机挥发物释放的分析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建立木质建筑结构中α-蒎烯有机挥发与木质建筑结构空间面积的弱关联规则,最终实现木质建筑结构α-蒎烯有机挥发物释放与空间面积关系的准确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提高分析的准确性,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正>采用XAD2吸附法和GC/MS法,对华山松球果、云南松球果和台桧球果中所含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华山松、云南松两种针叶树球果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基本相似。主要是以β-蒎烯、柠檬烯和β-香叶烯为主要成分。台桧球果与华山松球果、云南松球果的挥发性物质成分有很大的差异。另外,β-水芹烯在云南松球果挥发性物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在其他几种针叶树球果中含量很少;在台桧球果挥发性物质中月桂烯和桧烯的含量比较多,而在其他两种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HS-GC-MS法分析川木香、广木香、土木香、藏木香挥发性成分,为四种“木香”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顶空进样器结合GC-MS联用技术分析化学成分。结合NISY20.L对色谱结果进行分析,并按照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相对含量。结果 川木香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2种、广木香38种、土木香41种、藏木香41种。共有成分有异戊醛、醋酸、β-石竹烯、Beta-榄香烯、去氢木香内酯五种。川木香以(Z,Z,Z)-十七-1,8,11,14-四烯、醋酸、去氢木香内酯为主。广木香以β-石竹烯、水芹烯、去氢木香内酯为主。土木香以Bohlmann K2631、beta-蒎烯为主。藏木香以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Beta-榄香烯为主。结论 HS-GC-MS可快速、高灵敏度、减少样品使用量分析四种“木香”的挥发性成分,四种“木香”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贮存条件下,肉桂叶精油中微量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鲜肉桂叶及分别在不同贮存温度(15℃、20℃、25℃、30℃、室温)下贮存不同时间(0~90d)肉桂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得到的肉桂叶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测定,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其中微量(相对含量0.1%~1.0%)萜类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在贮存过程中共检测到13种微量萜类成分,分别为(-)-龙脑、γ-依兰油烯、β-杜松烯、香树烯、(-)-α-蒎烯、α-人参烯、石竹烯、喇叭烯、桉油烯醇、库贝醇、毕橙茄醇、α-红没药醇、绿花白千层醇。不同贮存条件下肉桂叶精油微量萜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有较大差异,贮存80d以上的肉桂叶中基本不含萜类成分。该研究为肉桂采摘后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为肉桂油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α-蒎烯产量,探索其发酵生产的规律,以α-蒎烯产生菌重组大肠杆菌YJM28为供试菌株,发酵周期24h作为发酵条件进行590 ml厌氧摇瓶发酵。最终采用基于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等方程的供试菌株的菌体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底物消耗三个发酵动力学模型,最终确定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为力学模型,说明上述三个模型能够较好的真实的描述供述菌株在在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底物消耗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白皮松松脂的化学特征,得出它含有25个主要组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含量很高,占 46.4%,尤其β-蒎烯的含量高达24.8%。同时,与单维管束和双维管束松亚属16种松树松脂比较分析, 发现白皮松松脂在异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糖松酸和枞酸等树脂酸含量与单维管束松树不同,而与双维管束松树相似。这一结果为建立白皮松亚属提供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我国独特的丰产的若干天然产物研究”的意义和取得的主要进展及成果。我们较系统地研究了57种药用植物及海洋生物,分离得到330余个化合物,其中萜类、黄酮、生物碱、小肽等新化合物118个。还发现了新的药用柴胡源种。经生理活性试验表明,大多数新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活性。这些成果不仅对开发新的药源有重要作用,而且也丰富了有机化学的内容。对松脂化学研究,完成了由α-蒎烯合成芳樟醇、由α-蒎烯合成高旋光度龙脑(医用级)及樟脑、莰烯一步水合实现高转化率得到异龙脑,合成香料近30种,松香和松节油经转化合成了10余种高分子单体、预聚物及聚合物,萜类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重排等方法也获得有意义的进展。几年中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做报告20余篇,获国家专利两项,培养研究生近70名。  相似文献   

8.
茵黄胶囊是西藏军区总医院研制的医院制剂,含藏茵陈(蒂达)、大黄二味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该方原为汤剂,经多年临床应用证明,疗效确切.由于藏茵陈味极苦,为了临床服用方便,减少服用量,把汤剂改为胶囊.由于藏茵陈主要含蒿属香豆精、β-蒎烯、茵陈炔酮、茵陈烯酮等①,大黄主要含蒽甙、芪甙、鞣甙、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的衍生物大黄素甲醚-8-0-β-D-龙胆双糖甙、番泻甙元C、大黄二蒽酮B和C、鞣质等②,根据其成分化学性质,结合长期的生产实践,发现用30%乙醇作溶剂提取效果较好.为了更好地保证质量,扩大生产,本文用正交试验法对该胶囊提取时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进行了考察优先.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准确测定大鼠血浆中β-榄香烯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系统开展该化合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β-榄香烯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柱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谱柱为Waters Navpack C1s柱(150×3.9mm i.d.,5μm),柱前接Waters C18预柱(8×4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v/v),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内标为蓬莪术环二烯.结果:大鼠血浆中β-榄香烯含量的线性范围为0.147~ 5.88μg·mL-1,R=0.998,.方法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15%,萃取回收率≥7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β-榄香烯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适用于该化合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者曾经证明香榧叶中具有特征成分榧黄素(kayaflavone)。最近,又从香榧叶中分得一 个新的二萜特征成分香榧酯(torreyagrandate),为了获得更多的特征成分,我们自榧树叶中共鉴  定出26个精油成分。从组成比看,其特点是苧烯占优势(44.24%),其次为 α-蒎烯(20.75%),再次为δ-3-蒈烯(4%)。叶中所含的榧烯醇(torreyol)为特征成分。  相似文献   

11.
广藿香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中药,对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腹痛吐泻及头痛等有较好治疗效果,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等地方均有栽培.广藿香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包含β-榄香烯、β-石竹烯、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等.研究中通过一测多法同时测定广藿香4种成分的含量,为广藿香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15β,16β-亚甲基-3-羟基-17-酮-4-烯雉甾为原料,经4步化学反应制备屈螺酮,总收率达到24.4%.  相似文献   

13.
白豆杉属Pseudotaxus Cheng属裸子植物红豆杉科Taxaceae。  该属仅有一种,即白   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  关于红豆杉科在松柏类植物中应该占据什么   地位问题,一直持有不同意见。为此,作者从化学角度对红豆杉科各属有关植物化学成份进   行研究。我们曾报道白豆杉枝干中的一重要特征成份—铁杉树脂醇(tsugalacton,tsugare-   sinol)(马忠武等1982)。为了获得更多的化学证据,我们又从白豆杉叶的精油中分离了38个   成份,鉴定了其中的33个成份。就其组成比看,其特点是柠檬烯、α-蒎烯和δ-3-蒈烯的总含   量占整个精油成份的1/3以上。这一精油成份的组成特征与红豆杉科榧属植物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 树叶精油成份的组成特征(何关福等1986)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付琨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356-356
头孢唑肟和头孢布烯是重要的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唑肟和头孢布烯所需中间体7-氨基-3-无-头孢4-羧酸(7-ANCA)在合成方面有很多路线,本文主要介绍从7β-苯乙酰胺-3-无3头孢-4-羧酸到7-ANCA生产过程中使用活性酶PGA-450的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对藏菖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为藏菖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藏菖蒲精油,通过GC/Q-TOF MS联用技术及NIST17.L谱库检索分析精油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从藏菖蒲精油中分离鉴定了58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菖蒲酮,达7.34%;含量大于3%的有11种化合物,分别为β-细辛醚(5.30%)、β-菖蒲烯(5.12%)、顺式-甲基异丁香油酚(4.89%)、.tau.-Muurolol(3.97%)、异菖蒲酮(3.78%)、异水菖蒲二醇(3.63%)、樟脑(3.45%)、芳樟醇(3.24%)、白菖烯(3.23%)、缬草烯醛(3.16%)、α-毕橙茄醇(3.05%)。藏菖蒲精油中含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γ-丁烯酸内酯是一类具有重要潜在活性的化合物.发展了二价钯催化的2,3-联烯酸和(ω-1)-烯基卤化物的偶联关环反应.反应经过了二价钯催化的氧钯化-碳钯化,重复的去钯氢化/钯氢化及β-脱卤钯化反应.同时还发展了两种联烯之间的二聚环化反应,两分子2,3-联烯酸的反应生成二丁烯酸内酯,2,3-联烯酸与1,2-联烯酮反应则生成呋喃基取代的γ-丁烯酸内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灯盏细辛药材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本文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灯盏细辛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HMBC、HR-MS等方法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灯盏细辛乙醚提取部位中分离和鉴定出4个化合物,24(s)-3β-羟基豆甾-5-烯-7-酮(化合物1)、染料木素(化合物2)、3',4'-二甲氧基槲皮素(化合物3)、β-谷甾醇(化合物4)。其中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灯盏细辛药材中分离得到。[结论]研究结果丰富了灯盏细辛的化学成分内容,为今后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汉萍  丁维培 《科技通报》1991,7(3):160-161
根据非甾体抗炎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标题化合物可能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本文首先应用液-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制备了Z-1,2-二苯丙烯腈,然后应用液-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证实了结构,并且进行了初步的药理实验。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奖因其悠久的历史、崇高的声誉、丰厚的奖金和强大的影响力而备受全球瞩目,在2~3人(含诺和奖得主中的组织机构或社团)分享单项诺奖时,诺奖揭晓时诺奖得主的排序问题就显得极为敏感,处置不当容易引发各方争执和非议。对诺奖得主排序问题的探讨应属诺学研究范畴,依据诺奖官网中的相关资料,全面、系统而精细地阐述了诺奖得主的排序问题,重点介绍排序情况中与当时惯例不符的例外或特殊案例。1/2诺奖奖金得主的出现更多地是缘于该奖项细分领域只能遴选出1人而往往并非是其科学贡献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于高纯气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对于高纯气体中的杂质检验和控制也就更加严格。本文详细介绍了在高纯气体检测中的应用,该仪器能够对高纯气体中的杂志进行准确测定,提高色谱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