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颇有建树的河南信阳籍诗人,潘万提对诗歌艺术的执著追求,深深地镌刻在他幽美的诗行中.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诗歌民族化的内核——质朴.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我们既看到了诗人的凝重,更看到诗人这种追求的强烈.诗人带着他大别山山乡人的质朴,自喻为“一头健壮的牛犊”,在诗的原野上“象牛犊一样地奋力耕耘”,迈着沉重而坚实的步子,把自己摆进《多情的土地》中;象“一只玉色蝴蝶,飞过四季,在诗情中流下永久的划痕,如彩虹般装点春天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的王弼在他的《周易略例·明象》中提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出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寻意,得意而忘象。”  相似文献   

3.
中西传统文化孕育、形塑了抽象寻本和取象比类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从类型上看,抽象寻本是一种定义思维,而取象比类是一种非定义思维;从过程上看,抽象寻本是一种分析性思维,而取象比类是一种相似性思维;从效果上看,抽象寻本是一种基于对话的论证思维,而取象比类是一种基于体验的感悟思维.直面抽象寻本与取象比类的异同,教育应基于语言与思维的互构关系,教会学生思维;基于学科知识的"大概念",让学生洞见学科知识的本质;基于问题的解决,发挥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杀的短简二十世纪没有别的诗人象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在俄国获得那么多的荣誉.他是为苏联政府所积极支持的一种集体性敬仰的对象.他在莫斯科边上一条僻静的街道(马雅可夫斯基路)上的住宅,多年来都给了一家博物馆供奉这位诗人的生活和作品,直到七十年代初,被迁到一幢闹市区的大厦中他曾经任职过的一个较大的住处.莫斯科从前的“凯旋广场”已经改名为马雅可夫斯基广场;而那个载有他的名字的“地铁”站,是以不锈钢的巴罗克装饰完成的,作为特色  相似文献   

5.
吴宓诗歌中的雪莱形象是他精心构建的他者形象.象雪莱一样,他经受了情感上的波折与心灵世界的煎熬.但他从雪莱的身上汲取爱的勇气和生存的力量.他迷恋崇拜雪莱的人格,在雪莱用"爱"与"美"建构的神殿里流连忘返.他在雪莱爱的幻景中医治破碎断裂的灵魂,在雪莱的精神世界与文化理想中,去感受那份执着凝重的情愫,在雪莱的引领下,去体味那份超然的情怀,倾听一个伟大灵魂跳动的声音,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与生命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多才多艺,才华出众.在他众多的艺术成就中还当首推他的诗歌.1913年,他因英译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东方作家.泰戈尔一生创作了近五十部诗集,开创了印度一代诗风,他的诗被译成各国语言,深受读者喜爱.他的大部分诗歌的基调是在周而复始的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对永恒和无限的发现与赞美.他用诗歌领受了晨光的奉献,展示着世界那不断更新的美的魅力的花瓣.既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小草,路边的野花,也被他倾注了爱心,赋予了新的意义.在他的诗歌中,人与大自然是心有灵犀,相依相恋相通的;人对大自然是情有独钟、充满了爱慕、崇敬、感激之情的.他是第一个表达这份情感的诗人,并且“在自己漫长而富有成果的为人类服务”里,②唤醒人们,象他那样用宁静、欢乐的目光充满挚爱地注视世界,感知生命,热爱生活.这无疑是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唐初诗坛承袭六朝余风,仍以华丽淫靡软弱无能的宫体诗为主的背景下,陈子昂矫首疾呼:要复古!要回到建安去!他的意思是,要学习汉末建安诗人群体梗概多气的诗人风度,强调写诗讲求风骨兴寄.当然,盛唐诗风的高举并非是陈子昂振臂一呼所能达到的,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要求.由于科举取仕道路的大开,客观上使一大批象陈子昂那样来自社会下层的诗人,登上诗坛,成为诗坛上一支生力军.他们肯定是不适应,也绝不欣赏初唐诗风的.这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诗人群落,原先都有着如火如荼的入世情怀,但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十分顺畅地实现自己的怀抱.幸运者只是极少数,而更多的人,又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排除在政治大门之外,理想无所依归.这样,他们不免对整个人生抱着一份虚无之感.孟浩然就是这个诗人群落中的一员.他的经历与一般人来比显得有些简单.“年四十乃入京师”(《新唐书》本传)失败以后,也没有象别的诗人那样一搏再搏.因为一直生活在乡野,没有在都市文明中浸染过,所以显得不那么世故.或者说,感情丰富而纯洁,而理性的力量稍嫌单薄.譬如荆南道采访使韩朝宗要带他入京,借此荐举他.但他借与友人喝酒之故,推开了这一次难得的入仕机会,这一点未免太任性使气了.可以说,他是一个有典型浪漫气质的诗人.有了这份经历,有了这种气质,在陈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论述了中西方立"象"、取"象"的渊源和发展,对中西方关于"象"的认识论与美学范畴和命题,特别是对中西方关于言、意、象关系进行了认识比较,剖析了中西方在立"象"、取"象"上所追求的不同,提出了中西诗学对"象"的关注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侧重立象以写意,后者则侧重求象以写实,由此发展了求真、求实、求经验实证的真实再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而中国诗学立象的终极目的和理想是得道、明道,立言明道不足则立象.  相似文献   

9.
30年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用道劲的羊豪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学雷锋活动如一股不可遏制的春潮,澎湃于中华大地.雷锋以其灿烂的人格魅力,感召着中华儿女.“象雷锋那样工作,象雷锋那样生活,象雷锋那样做人”,成为了人们自觉信守的座右铭,这是何等壮观的文化现象. 而30年后的今天,当中国人伫立在市场经济的“制高点”上,面对怀揣的“精神珍品”,却又沉入了思考: ——昨天的辉煌是不该忘记的,但时代的列车载去了中国人30年的奋斗与曲折,如今雷锋精神是否过时?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是否相悖?学雷锋活动在民众中是否还有强烈的热望? 让我们站在历史与今天的交合处,来诠释雷锋精神的魅力吧!  相似文献   

10.
皎然在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绘画创作的"造境"说。要求画家既要做到"得意忘象",在绘画创作中表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创造出形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同时又要做到"神遇",即通过对物象的直观体验,达到对观照对象的内在生命与深层意蕴的领悟。他的"感神""合神"论,指出了杰出画家成功的奥秘之一,是能与审美对象的精神相感通,并在运笔用墨上达到神化之境。他还提出了"丹青变化不可寻,翻空作有移人心"即绘画的上乘之作,具有移人的情志的审美作用。在书法创作上,则提出"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即在书法创作中,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李塨是清初知名教育家、思想家,颜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虽然也象颜元一样批评八股取士,但却又想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他中了秀才,也中了举人,但最终也未能中进士。而仕途上也仅仅做了83天通州学正。梳理一下他的科考与仕途生涯,不仅有益于颜李学派的研究,而且对于了解当时的科场与官场,亦有助益。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1812—1870),在他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当时与后世的读者写下了二十来部中长篇小说,描绘了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的广阔生活图画.狄更斯这位天才的小说家与英国语言的大师,他的许多小说除了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有感染与吸引读者的巨大艺术魅力,还具有小说风格上的多样性.他最早的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具有幽默的滑稽史诗的特色.在他许多描写小人物的贫穷与痛苦的小说中,则有象《奥列佛·退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大卫·科波菲尔》、《小杜丽》等以幸福的结局来收场的作品,也有象《老古玩店》那样充满浓厚悲剧气氛的小说.他还写有历史画卷式的表现剧烈的阶级斗争的作品《巴纳比·拉奇》与《双城  相似文献   

13.
神鹰颂     
英雄祖国英雄人,英雄生长大海滨.有一位英雄周春富驾驶着一只神鹰;随着大队返航归来,空中传来马达声.机队出现在云端,闪现金色的身影.突然间,周春富在上空发现敌人,他为了掩护大队,奋不顾身掉过头,他明知危险万分,决心要舍己救人.神鹰呵,祖国神鹰,勇猛冲入敌机群,他好象一支飞箭, 箭头上火焰腾腾;云端上一片金光,神鹰呵上下翻飞;高空中炮声四起,神鹰呵左右飞行;打得敌机坠下海,烈火里面送了命.神鹰呵,我们的神鹰,也在战斗中牺牲.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之后不久,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从大力加强建设、为民造福着想,于1919年提出了宏伟的《实业计划》.其中第二计划第四节《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中说:“自宜昌而上,人峡行……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提出了在宜昌以上三峡地区建坝壅水改善川江航道和利用水力发电的设想.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民生主义》第三讲中,进一步阐述了长江三峡水力资源的丰富.他说:“象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象这样大的电力,比现在各国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不但是可以供给全国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  相似文献   

15.
<正> “文学家也许是写自己的经历.象杜甫与Words worth.也许是写天外飞来的幻想,象那些乌托邦的梦想者,但无论他们写什么,他们是给人生一种写照与解释。”老舍先生一语道出了他的创作主张,并不断在创作中实践着这种主张。读老舍的记人散文,可明显体会到:“写照与解释”人生始终是其创作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6.
普罗米修斯盗得天上的火种给人间,带给人间都是情。  他,黄平县苗族聚居区谷陇中学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一个28岁的青年男子,辛勤地在苗乡播种,将挚热的爱播撒在他眷恋,并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上,在人生的道路上,写下了让人折腰的篇章。他,就是苗家的“普罗米修斯”。他的名字叫李小平。 采访李小平时,他说自己很普通,普通得象水、象空气。的确,苗乡山寨的少年们就象离不开水和空气一样离不开他。他做的工作也象水和空气一样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又是天才的诗人.迄今为止,公开发表了他50多首诗词,这些诗词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在艺术上继往开来,为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传统,为诗词美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中华传统诗词,是特别讲究意象的,诗人表现主题、抒发情感、传达观点等,都必须借助于“象”.这种“象”,不是客观形象的原样临摹,而是融注了作者主观感受并经过再创造的美学形象.这样,“情”与“景”、“意”与“象”的交融,就产生了融主客观一体的“意象”.中国古代衡量诗词作品艺术上的高下优劣,“意象”是重要的标准.对此,毛泽东同志是深知个中三昧的.他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这里毛泽东同志虽然没有用“意象”这一词语,但“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的“形象”,其实就是融注了作者主观感受的“意象”.综观已发表的全部毛泽东诗词,其意象美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诗篇中,创造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意象,每一类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都有一批优秀经典之作,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具体分析,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林建勋的书法倾注了艺术的真诚,其代表作<孙子兵法竹刻长卷>耗费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林建勋的书法既富于刺激性,又不乏耐看性在字体选择上,他嗜狂草;在幅式选择上,他多取鸿篇巨制;在风格塑造上,他重气势的表现;在创作上,他纵心而不逾规矩;在形式上,他寓多样于统一之中;在格调上,其作品狂而不怪,犷而不野.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汉语言是表意文字."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我们期待这样一种教学境界:当学生在看到语言文字的时候,他的头脑中能再现一种视像:当学生眼前出现某一个视像的时候,他头脑中能显出相应的文字.阅读教学中如果忽视对语言视像的还原、创设和激活,那么学生学的语言是僵化的、干瘪的、冷冰冰的.  相似文献   

20.
<正>蝴蝶,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它在百花丛中,像一朵朵飞翔的彩云,穿插飞舞,让你的心随之而动,人们说它是"会飞的花朵"。这个小小的精灵,把世界装扮得绚丽多彩。然而,若你只看到蝴蝶的"美丽",而忽视其背后的深刻内涵——意象,那就太可惜了!历史上普遍认为,美的艺术应是"意"与"象"的统一。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