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写的一篇回忆鲁迅的散文。它作为小学语文传统教材,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作者以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描述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几件小事,从中挖掘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年后,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脉络清晰。课文通过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说明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设计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  相似文献   

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叙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课文共分五段,各段相对独立,写法亦各有特色,但其内容步步加深,思想内涵联系紧密,集中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因此,教学时不宜泛泛地逐段逐句地讲读,而应依据教材特点,采用不同教法,在引导学生从人物言行中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精神的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法指导设计江西吉安地区教研室刘武德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例表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文章末句既统帅全文,又照应全文。课文中写的四件事是由第一节中关键词“爱戴”引发出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  相似文献   

6.
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生活的点滴回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这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对伯父鲁迅先生生前几个生活片断的回忆,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文章围绕中心,精心选材,以内在思想感情为线索,将几个并列的生活片断有机组合,尤其是恰当地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匠心独运地将乍看较为松散的内容凝为一个整体,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亲切感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江西南昌市豫章路小学肖贤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2.练习给各段课文加小标题,并说出各段间的联系。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4.学习本课生字词。5.能有感情地朗...  相似文献   

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在他逝世8年后写的一篇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四件小事的回忆,反映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文中的四件事由第一自然段关键词“暖戴”引发出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四件事从不同侧面作了立体的回答,最后又前后照应总的回答开头提出的疑问。根据课文特点,我结合单元训练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整体初读,发现感知1.揭示课题,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初步认识。2.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  相似文献   

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制第10册第1课)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反映了他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为表达这一思想,作者精心设计了文章结构。其特点有三: (一)先果后因,发人深  相似文献   

1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辽宁大连市中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王环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2.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弄清第一段和后几段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情(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敢于斗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无比怀念、敬仰的感情。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这篇课文时,  相似文献   

13.
秦皇岛青云里小学特级教师刘汉鼎老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摸索出一条宝贵的经验,这就是“精讲、博览、细察、勤写”。精讲刘老师认为,精讲要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着力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学习读书方法。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选取鲁迅生前的几件典型事例,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他  相似文献   

14.
大师的认真     
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要把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自己亲自动手。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或扁一点,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想多写一些阿Q在监狱里的生活。为此,他想去坐一次牢,好好体验一下监狱生活。但最终没有去成。正因为鲁迅缺乏牢狱之灾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谈《琐忆》     
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战斗性的一面 ,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 ,但是关于他对同志 ,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对敌人恨 ,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三十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 ,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 ,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 ,因此 ,想从后面多说一些 ,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196 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 80周年纪念 ,我从上海…  相似文献   

16.
要想较好地了解《拿来主义》的讽刺艺术,就得先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讽刺观。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要点这一组教材有四篇课文,即讲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白杨》、《高粱情》,阅读课文《幸福是什么》,还有一篇读写例话《练习概括中。G思想》及基础训练。1.四篇课文都是围绕“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读写训练项目编排的,从不同角度赞颂革命前辈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品质,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回忆跟伯父鲁迅先生接触的所见所闻,表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怕扬》是一篇借物喻人,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作者倡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诅歌…  相似文献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例表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文章末句既统帅全文,又照应全文。课文中写的四件事是由第一自然段中关键词“爱戴”引发出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四件事从不同侧面作了立体回答。四件事独立性较强,都可以独立地归纳出一个中心,而且学生理解起来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全文的中心是本组课文,也是本篇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按照课文及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落实学法。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本课中充分发…  相似文献   

19.
大师的认真     
<正>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或扁一点,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想多写一些阿Q在监狱里的生活。为此,他想去坐一次牢,好好体验一下监狱生活。但最终没有去成。正因为鲁迅缺乏牢狱之灾的体验,所以他只得轻描淡写地写了一下阿Q在监狱的情形。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在写作上是抱着何等诚实与认真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唐在谈到《琐忆》的“写作指导思想”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中战斗性的一面,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30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因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