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营养需要和生长特性,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混合发酵乳清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利用SAS中的Plackett-Burman二水平设计法成功选取了对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发酵培养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大豆分离蛋白、西红柿汁和胡萝卜汁),再用最陡爬坡实验法确定因素水平,最后依据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最佳的混合发酵乳清培养基配方为:4%乳清粉、1.4%大豆分离蛋白、10%西红柿汁、13%胡萝卜汁、0.5%半胱氨酸盐酸盐、0.04%低聚异麦芽糖、0.3%K2HPO4。用此优化的培养基培养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活菌数可高达9.8×109 cfu.mL-1。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双歧杆菌以脱脂乳为培养基的耐氧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歧杆菌耐氧菌株进行有氧奶质发酵生产酸奶是可行的,而且在常规条件下,成品中活菌数可达10^7 ̄8个/ml以上,发酵周期可缩短到5h以下,风味与普通酸奶相似,但营养价值却高于普通酸奶。  相似文献   

3.
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出两株厌氧无芽孢杆菌,经鉴定为短双歧杆菌.经驯化,此菌由厌氧生长,被驯化为在牛乳中生长良好,并使牛乳在10小时内迅速凝固的菌种.它与酸奶常规菌种混合发酵后,可制得凝固良好、风味适宜、双歧杆菌达标的保健双歧酸奶.  相似文献   

4.
短双歧杆菌的分离驯化及在双歧酸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出两株厌氧无芽孢杆菌,经鉴定为短双歧杆菌,经驯化,此菌由厌氧生长,被驯化为在牛乳中生长良好,并使牛乳在10小时内迅速凝固的菌种。它与酸奶常规菌种混合发酵后,可制得凝固良好、风味适宜、双歧杆菌达标的保健双歧酸奶。  相似文献   

5.
葡萄王健肠益生其葡萄王生物体主要成份由双歧杆菌、婴儿 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嗜酸乳杆 菌、干酪乳杆菌+低聚糖(双歧因子)构成,列人体有益菌补充更 科学、更合理。不但适用于婴幼儿,而且也适用于孕妇。它能够  相似文献   

6.
通过以短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分别在混合培养和纯培养时的生长速率及产酸性能的比较,研究了这两种菌在混合培养时的微生态关系。结果表明:混合培养可以加快产酸,短双岐杆菌促进嗜酸乳杆菌生长增殖,嗜酸乳杆菌对短双歧杆菌无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两菌在混合培养体系中有良好的微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山药浸提物对青春双歧杆菌发酵影响的同时,对青春双歧杆菌发酵山药粗多糖的过程也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严格厌氧Hungate滚管培养方法对双歧杆菌进行培养、发酵.结果表明对青春双歧杆菌发酵起作用的成分主要是山药粗多糖;山药浸提物的添加能提高青春双歧杆菌的二周残存率和改良青春双歧杆菌发酵鲜牛奶的风味和感官评价;山药浸提物和青春双歧杆菌能作为合生素[1]加以开发.  相似文献   

8.
酸奶中的发酵剂,主要由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组成,其益生菌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发酵牛乳的营养保健功能 ,通过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鲜牛乳 ,并经感观及菌落计数后综合判定最佳的发酵剂组合。  相似文献   

10.
以皇冠梨为主要原料,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发酵梨汁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复合乳酸菌发酵梨汁工艺,探讨菌种比例、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等对发酵梨汁活菌数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混合菌种发酵,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体积比为1∶1时对梨汁发酵效果最好;响应面优化最佳工艺参数为复混合菌种接种量体积分数4%、发酵时间25 h、发酵温度37℃,此条件下得到发酵梨汁的活菌数和感官评分均达最高值,其值分别为(29.5±0.68)×10~8cfu/m L和93±0.92分.  相似文献   

11.
以黑米为主要原料,以双歧杆菌和酵母菌进行混合发酵,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双歧黑米饮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从市售酸奶中分离纯化鉴定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简写T),保加利亚杆菌(Bulgaria Lactobacillus简写B),并对其进行乳发酵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保健型胡萝卜汁酸奶发酵条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优化出地软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筛选出最佳的稳定剂并获得地软酸奶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地软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的体积比为1:1、发酵温度40℃、发酵4 h;稳定剂单因素试验证明了复合稳定剂效果优于单因素稳定剂,当海藻酸钠与琼脂的质量比为1:1、添加量为0.3%时,达到最佳稳定效果;地软酸奶最佳配方为:地软汁18%、白糖8%、稳定剂0.3%。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对小鼠肠液中SIgA水平的影响,将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分别以新鲜BS肉汤培养基、耗尽培养上清(SCS)以及死、活双歧杆菌菌液进行灌胃。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合并间接法检测肠液中SIgA的含量。结果显示灭活的双歧杆菌与双歧杆菌活菌均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肠液中SIgA的含量,二者的作用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SCS也具有一定的免疫促进作用,但与双歧杆菌活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灭活的双歧杆菌具有与双歧杆菌活菌相同或相近的免疫学活性,两者均可提高小鼠肠液中SIgA水平。  相似文献   

15.
酸乳发酵剂菌种的分离鉴定及胡萝卜汁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从市售酸奶中分离纯化鉴定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简写T),保加利亚杆菌(Bulgaria Lactobacillus简写B),并对其进行乳发酵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保健型胡萝卜汁酸奶发酵条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段飞 《华章》2011,(34)
以绿茶、鲜牛乳、蔗糖为原料,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后,研制出一种保健型酸乳.通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绿茶添加量为0.5%,接种量为4%,发酵时间为6h,发酵温度为43℃为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7.
双层包埋剂包埋乳酸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层包埋方法,以牛奶蛋白为内层包埋剂,κ-卡拉胶和刺槐豆胶为外层包埋剂,对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进行双层包埋.考察双层包埋乳酸菌与未包埋乳酸菌在pH=2.1的胃酸环境、60℃/60min高温长时环境及室温存放1年等条件中的生物活性;同时将包埋乳酸菌应用于酸奶产品中,测定在酸奶储架期间包埋乳酸菌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双层包埋乳酸菌在上述实验条件中比未包埋乳酸菌保持更高的存活率,显示出用这种双层材料包埋的乳酸菌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耐久存,耐胃酸,耐60℃高温,适宜在酸奶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红富士苹果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进行乳酸菌发酵苹果汁工艺优化研究.利用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按1∶1∶1∶1混合发酵苹果汁.结果表明:蔗糖添加质量分数为3%,苹果汁添加质量分数为30%,发酵温度为35℃,发酵剂接种质量分数为2%,发酵时间为35 h时,获得产品品质较好.其中感官评定为82.44分,活菌数为6.64×10~8CFU/m L.发酵后产品糖度和酸度均增加,此种发酵方式能够为乳酸菌发酵果汁饮品提供理论依据,为果蔬汁的发酵提供实际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确定苦荞酸奶加工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体外模拟胃液消化和肠液消化,测定模拟消化前后苦荞酸奶中的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苦荞酸奶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4%苦荞麦粉、8%木糖醇、0.1%发酵菌粉,43℃下发酵6 h;胃消化阶段,苦荞酸奶中多酚类物质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增加;肠消化阶段,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比未处理时分别增加了30.9%和59.2%,ABTS自由基清除率增加了23.3%.综上所述,体外模拟消化可促进苦荞酸奶中总多酚的释放,提高抗氧化活性;酸性条件更有利于提高酸奶中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金针菇保健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针菇和牛奶为主要原材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混合发酵菌种,利用发酵法生产金针菇保健酸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配方及生产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将金针菇浆与牛奶以1:2(V/V)的比例混合,再加8%的白砂糖,0.2%的稳定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5混合,且用3%的接种量,在42℃下发酵5h可制得优质金针菇保健酸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