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十年来,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热潮已引起众多学者对“哈利·波特现象”的思考。《哈利·波特》成功的背后不仅仅有文学因素,还更多地体现了其文化内涵。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以读者为研究的中心,分析发掘“哈利·波特现象”背后的市场外部原因以及文本创作中,作者充分唤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又不断超越其期待视野的内在因素,以此来梳理“哈利·波特现象”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作家,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形成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哈利·波特”飓风,被视为出版界的一个奇迹,而“哈利·波特现象”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对于我这样一个已经四十几岁的人来说,再回首看自己大学时的情景,并不是一件令人感觉愉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哈利·波特》作为文坛的一本畅销书,风靡全世界,反映了现代多元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后现代文学的一种潮流。本文从文学批评、文化人类学、创作原型和人的“异化”几个层面对近十年《哈利·波特》研究做出评述,探讨了《哈利·波特》的文体界定、叙事艺术和文化“寻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骑士归来     
随着《哈利·波特5》的热销,巫师们又浩浩荡荡地卷土重来,似乎尘头起处较之当年“魔法石”的锋芒初露,以及“密室”、“囚徒”、“火杯”等的风云再起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哈利·波特的神话已经变成了《哈利·波特》的神话。在封建社会,西欧的骑士,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武侠,应运而生的两种文学形式,武侠小说和骑士小说也都曾脍炙人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骑士小说随着骑士阶层的土崩瓦解而不复存在,而武侠小说则不同,作家们对古代的武侠文学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加入了新的元素,使武侠小说依然生机勃勃。人人都做过行侠仗义的英雄梦,人人都有过…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15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上映,这是《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完结篇。恍然间,这部影片已经陪伴观众走过了十年。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上映的10年间,哈利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影院海报、时尚杂志、电视画面的醒目位置,他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也一夜成名,成  相似文献   

6.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吸引了世界无数爱好者,被哈利·波特那神奇的魔法所倾倒,幻想自己也有一根那样的魔法棒!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找到这根“魔法棒”,那我们的学生就会像长满羽翼的鹰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编者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发挥着引领作用,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起一座桥梁,用他们的智慧,送给学生阅读的“魔法棒”,...  相似文献   

7.
乙:听说你很喜欢英国女作家笔下的哈利·波特?甲:那是我心中永远的明星。乙:告诉你一个最新消息:《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小说出版了。甲:我也告诉你一个最新消息:《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小说卖没了。乙:告诉你个好消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电影放映了。甲:告诉你个坏消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电影票卖光了。乙:告诉你个特大喜讯:哈利·波特的系列光盘发行了。甲:告诉你个特大不幸:哈利·波特的系列光盘被抢没了。乙:怎么到我这儿什么都没了呢?甲:跟你说,像你这样的哈利·波特迷们,一见哈利·波特的影儿就蠢蠢欲动…  相似文献   

8.
J·K·罗琳出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10年了,这段时间真够长的,一些波特粉丝可能已经不记得猫头鹰不属于邮局系统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了。不需要马人费伦泽那样的占卜术,我们也可以预测到第七本也就是最后一本《哈利·波特》系列书——《哈利·波特与死圣》(暂译名)于7月21日出版后,将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罗琳一直在关于"死圣"的问题上吝于透  相似文献   

9.
陈宏 《教师》2012,(25):22-24
2010年.我非常幸运地与几位语文教师一起,成为了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吴春花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几年来,我参与吴春花老师主持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和工作室的成员共同阅读了《名作细读》《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等书籍,和工作室成员的共同阅读,形成了我们这个团队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精神密码。我们研究文本,研究课堂,开展了以不同文体的课文为案例的实践研究.在研究中我对文本解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领悟让我的教学实践变得更加有效和策略,也使我的课堂走向一个又一个高度。在这过程中,我虽然感觉到忙碌、艰辛.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欣喜,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在《金色笔记》中,女主人公安娜的写作焦虑体现在她不断进行的文本“重写”上。“重写”不仅是女主人公私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小说中特有的一种叙事策略,它与文本的叙事结构也形成了呼应,从而将作品的主题指向了当代小说艺术的叙事走向,反映了多丽丝·莱辛对当代小说艺术的“叙事”与“虚构”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20世纪末出版,风靡全球。作者对传统魔幻小说的创新不仅仅不在于题材和语言革新,更多的是在于对真实情感的回归,对文学多元性的吸收和应用。读者能够深刻地感觉到《哈利·波特》既亲切又新奇,有怀旧味道的同时又不乏时代的气息。总之,《哈利·波特》受到市场与学术界的热切关注,本文从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哈利·波特作品背后的文化现象及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On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J. K. Rowling’s Harry Potter series, we examine the narratives of pedagogical practice of three teachers at “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 By drawing on these characters’ stories of teaching as presented in Rowling’s novels, we foreground their 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is knowledge to their curriculum-making. We do this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and context in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eachers’ pedagog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哈利.波特的"伤疤"是"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关键叙事符号,伤疤隐喻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占有特殊地位。借由伤疤标记身体,到他者和自我对伤疤的指认,再到伤疤的象征性隐去,哈利的自认得以仪式性地完成。  相似文献   

14.
《哈利?波特》在全球的持续畅销以及形成的产业效应无疑构成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立足儿童文学之领域,却延及到广泛的成人阅读世界,它具有精神趋向的经典性,但同时具有强大“悦读”的吸引力,它以文学文本为典范与资源,同时适时开发出关于“哈利?波特”的文化产业市场,形成一种成功的“文学消费”模式。这对于当下文学创造、生产、传播与消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自《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问世以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受到了读者的广泛青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有很多新词,这些新词以及新词翻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片新天地。既要翻译得原汁原味,又要能重现词汇的意境。文章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专有名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Series Harry Potter belongs to novel of magic realism.Although series Harry Potter is divided into children’s literary works,it attracts people in all age groups.As hero of Harry Potter,Harry,a boy who mature gradually,has unusual experience of resisting Dark Lord Voldemort.Obviously,Harry and Voldemort,who stand for justice and evil separately,are important roles in novel.J.K Rowling designs many connect and coincidence between Harry and Voldemort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plot.In fact,Harry and Voldemort are in a unity of opposite.Therefore,the work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unity of opposite between Harry Potter and Voldemort.  相似文献   

17.
Fans of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of books have flocked(聚结)to Harry’s second big-screen adventure,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And for director Chris Columbus,the deci—sion to use both digital and traditional special effects in themovie appeared to have helped make the magic come alivefor Harry fans.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走出语言学模式,开始考察影响翻译的众多语言外因素,诸如权力关系、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单纯的语言内翻译研究不足以解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中国出版业创造的奇迹。《哈利·波特》在中国的热销主要归功于赞助人——中文版赞助者中国人民出版社、发行商和媒体的巨大努力。文章拟以勒菲弗尔的有关赞助人理论和韦努蒂有关出版业的理论分析《哈利.波特》在中国的热销现象,考察这一译本生产与流通的政治化、体制化层面因素。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following exploratory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a Harry Potter–inspired “border crossing” analogy (HPBCA) on preservice teachers' (n = 25)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TESOL) content knowledge and disposition toward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ELLs). The analogy capitalizes on the prior and shared background knowledge many preservice teachers have of J. K. Rowling's Harry Potter novels, the related films, and discourses that surround the Harry Potter phenomenon. Study results suggest mild agreement among participants of the perceived positive impact of the HPBCA on their TESOL content knowledge, although a slightly less than neutral response toward the perceived impact on their disposition toward ELLs. The results hold implications for the pedagogical use of analogy in teacher education beyond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s well as the role of prior/shared knowledg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20.
Harry Potter series books are not only the children’s books that show clear good and evil forces and heroism,but also carrying strong postmodern features.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feature of post-modernism in Harry Potter series in terms of magical realism,postmodern feminism and pluralism and so on for the purpose of offering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f studying the boo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