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动量短语+名词"现象,认为,语义上有[+过程性][+时段性]特征的名词可以和动量短语自由搭配,同时语法特征越不典型的名词越可能和动量短语搭配,"动量短语+名词"结构化程度的高低存在一个优先序列,即名动词〉抽象名词〉具体名词。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存在副词修饰名词/名词短语这一现象,细究来看,存在程度副词+名词/名词短语、否定副词+名词/名词短语、时间副词+名词/名词短语、范围副词+名词/名词短语这四种构型,外加一个特定构式"比N还N"。和现代汉语一样,现代英日语也存在这一现象,且三者皆存在的构型为程度副词+名词/名词短语。现代汉英日语中,副词修饰名词/名词短语的实现方式皆为转喻和类推。  相似文献   

3.
以名词为主体的短语叫名词短语。名词短语按其内部结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并列组合而成,短语内各组成部分不分主次,没有修饰限制与中心词的关系,几个并列项都是主体成分。名词和名词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助虚词“和”(跟、与、同、及)组合起来。例如;  相似文献   

4.
介词of出现频率很高,带有"名词+of+名词"结构短语亦很常见,一般用以强调of前面的名词。根据英文短语意义及汉语表达习惯,以实例分析在翻译该结构短语时处理译文的技巧,以此为译者在翻译常见该结构短语如电影名、书名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语法学界对动词名词化作中心语的英语名词短语研究颇多,但大部分局限于形式分析,没有对其所包含的命题,涉及的概念、范畴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文章在认知语法的视角下对这些英语名词短语进行概念结构分析,其目的是探讨句法结构下该种名词短语所具有的概念结构特征。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动词名词化作中心语的英语名词短语反映了它们所对应的句法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6.
汉语名词不可以脱离数量词语的限制而孤立地重叠,一些学者所说的名词重叠现象实际上是叠音词、名词的反复用法、"一+N(名词)"短语省略形式的重叠、"N与N"短语的省略形式等,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名词的类重叠"。正确地看待汉语名词类重叠现象的本质,有利于合乎逻辑地分析和理解这几种语言现象,有利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7.
简明短语结构下线性化的要求取消了名词短语结构中的中间投射,并加入了轻名词n这一功能语类.通过对英语动名词与名词短语在句子中的分布可以看出,线性化理论驱使了动名词中简单名词至动词之前的移位以及做主宾语的名词短语至限定词短语的进一步投射.这样限定词短语假设得到修正,是否产生限定词短语投射这一操作不是必须的,它取决于名词短语在句中是否为承担题元角色的论元.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中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受到人们的注意,讲古汉语语法____、~一---一_一一一的书上对此谈得较多;而名词用作补语的现象,实际上也有大量用例,但不少讲古汉语语法的书上都不谈这个问题。从正确地阅读理解文言文的需要来看,这个间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古汉语中,充当补语的名词和名词短语,可以对动词(或某些形容词)表示的行为、动作、性状作补充说明,表示有关的处所、时间、原因、手段、方法以及对象等。有人认为这种处在补语位置上的名词和名词短语前边应该有介词,只是省略掉了。这种"省略"说带有痕大的主观性,实际上是以现代汉  相似文献   

9.
名词所有格表示名词与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s式"和"of短语式"。一、"’s式"所有格1.构成一般在词尾加’s;如果原词已经有复数词尾-s,只在词尾加撇号就可以了。例如:thegirl’sface这女孩的脸Xiao Wang’s telephone number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语的名词化短语有-°s名词化短语、-mAK名词化短语和-GU名词化短语三种形式。它们既可以与复数语缀(plural suffix,缩写为PL)、从属语缀(possessive suffix,缩写为POSS)、格语缀(case suffix,缩写为K)和后置词(postposition,缩写为PST)等功能语类自由合并,又可以与系动词结合作句子表语。此外,它们可以像一般的名词充当主语和修饰语。在此简要地解释它作修饰语和表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想+V+N"和"想+N+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想 V N"和"想 N 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对“在L”放在动词前和动词后的情况进行分类归纳研究,并对“在L”从动词后转换至动词前或从动词前转换至动词后得以实现的条件以及原因等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4.
"NP VP 得 NP VP"结构在汉语中有很多,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NPi VP 得 NPj VP",如"张三打得李四站不起来"、"他吓得小孩哭了"等,第二类为"NPi VP 得 (NPi's)NPj VP",如"他兴奋得脸红了"、"他走得脚疼了".  相似文献   

15.
我们考察的"动词-名词/数量-数量/名词"结构是数量结构中的量词是名词的专用量词,可以组构"数量.名"定中结构的情形,本文将对"名-数量"与"数量.名"做宾语的结构差异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中,我们经常会碰到“N的V”结构和“N之V”结构,对于它们的语法性质和语法作用,学术界向来有歧义。运用语言的联系和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证明,在“N的V”结构中“的”不是标志偏正结构的助词,这两个结构也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偏正结构或是体词性成分,它们是比较特殊的主谓结构,N与V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7.
"想+V+N"和"想+N+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在NL”的语义指向、语义功能分别对“在NL”置于主语前和置于主语后这两类句式进行详细的分类研究,并跨出单句的形式和范围,尝试将包含“在NL”的句式放在语篇中进行考察,全面揭示制约“在NL”在这两种不同位置的句法、语义、语用、语篇等因素以及这两种句式的对应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用充分的语料事实深刻地分析了忻州方言中强调程度的"形 哩 没 名"句式的特点、意义、功能以及类型。  相似文献   

20.
陆俭明教授对"NP 的 VP"结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是一种名词性的"的"字结构.文章分析了"NP 的 VP"结构的中心词,肯定了"NP 的 VP"结构是偏正短语,并重点从表达功能角度解释了"NP 的 VP"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