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初小令主要继承唐五代词风的余绪,其一方面强化了唐五代文人开创、定型的创作范式,进一步确立了“本色”词的主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宋词鼎盛时期的到来,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柳永词分雅俗,其俗词在历代词论家的眼中,一直屈处于弱势卑陋的地位。柳永的俗词是文学发展史上的进步,是对唐五代文人词的反动,开拓了宋词发展的新境界。柳永俗词以俗语表现俗情,而其词作中的女性心理及形象尤其值得关注,应给予柳俗恰如其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唐诗盛美并臻,脍炙人口。而词以其变幻的形式、鲜明的节奏和多彩的音乐性深得文人喜爱重视。本文立足"唐五代词"和"北宋词"两个时期,抓住各自特点,浅析不同阶段词的魅力,学习技巧,以此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晏殊词的主体介入性与情感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殊是唐五代词风向宋词转变的过渡阶段的关键性人物,他词作的主体介入性体现在词中描写对象的变化和士大夫情怀的介入,而他词作的情感流向在走花间词人的单向一维形式的同时还加入了他对感情的特别的节制。  相似文献   

5.
宋词叙事现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词中客观存在着值得注意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叙事现象”。宋词叙事性作品从题材内容看,有咏史、纪游、写人等几种,而数量最多、质量较好的是爱情故事和重要时事。联章体、词加序、用典、纪言、截取典型片断等,是宋词叙事的常用手法,而其创新主要在于利用词的结构特点,精心谋篇布局,使故事的叙述错综变化、委婉曲折。宋词叙事既是对唐五代词的继承、发展,又有更为深刻的原因:文艺观念的变革和诗史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6.
以文化学的观念、方法来审视中国古典文学、探讨其中的文化意蕴 ,是当前古典文学研究方兴未艾的学术热潮。早在八十年代 ,当代著名词学专家吴熊和先生在其《唐宋词通伦》“重印后记”中指出 ,词是综合各种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可惜在是 ,宋词的文化学研究迟至九十年代才真正起步。这与传统上认为“词为艳科” ,文化品位不高 ,文化内涵也就似乎显得不够深厚的观念有关。然而仍有不少学者不为这种观点所囿 ,开始对宋词 (包括唐五代词 )进行文化观照 ,这是宋词研究迟到的喜悦。不难发现 ,目前的宋词文化学研…  相似文献   

7.
近代文化名门世家俞陛云、俞平伯父子分别编著有词选《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词选释》。在唐宋词这一特定研究领域,二本《选释》因其精彩纷呈的评点,严谨独到的考据,皆受时人所重而又各具特点。赏论其选本特色,方可探讨俞氏父子不同的选取标准和诠释理念,进而阐述词选所体现出的词学思想差异。  相似文献   

8.
敦煌曲子词作为早期民间词的代表,在词调、格律、风格等方面与唐五代词、宋词以及其后的律词都存在着相承与发展的关系,从形式与美学风格角度奠定了后世词体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9.
宋词的昌盛气象主要表现在创作成果的繁荣丰硕、作家队伍的整齐壮大、词体词调的成熟完备三个方面。宋词的繁荣昌盛乃是由文学内部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其中唐五代词的艺术积淀、词体词律的定型成熟、音乐文化的发达、城市经济的繁荣、娱乐消费的增涨等因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这是我校汉语系教师杨新民的一部研究唐五代宋词的专著。作者对唐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流派进行了评述;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家和流派在词史上的地位及风格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且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宋词论略”和“词选”。“论略”是对唐宋词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比较论述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异同。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习俗和审美时尚入手,论述宋词发达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享乐之风盛行。第三部分是对南宋词的评论。第四部分,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词选”部分则选择50余位作家的近140首作品,对其美学意蕴、作家的创作心态及个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宋初沉寂的慢词经张先、柳永等文人的大力创制,突破了唐五代词风而风靡天下,再经秦观.周邦彦等的探索变得富艳精工,因而慢词为宋词的繁荣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宋词派”具有五个特质:在诗至曲的递变过程中处于中介地位;既继承文人词的传统又继承民间词的传统;与其所处时代息息相关;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词的内容、题材;于小令外大量创制慢词,并使词的艺术技巧臻于成熟。自县面目的“宋词派”以特质全方位地突破了唐五代词风,影响所及直到南宋,对调成为有宋“一代之文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和他的稼轩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稼轩词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它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形成了以豪放为基调,而不失温婉的独特风格。我们认为,“悲壮沉郁,含蓄蕴藉”是对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极好概括。本文将从稼轩词“以气为词”、“以文为词”、“以故典为词”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是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词的形成期。唐五代词是文人词光辉的第一页,高华富赡,对后世影响甚巨。一代文学成就,往往以名家名作的出现为标志。文体的成立,更有赖名家名作的建树和影响。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李煜四人,在词的形成发展工作中,对词体的确立和拓展,对表现手法的丰富和提高,以及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等诸多方面,各有其独特的奉献。本文仅从发展角度,对温、韦、冯、李四家的成就和影响,做一些探讨性的阐述,以期较为公允地评定其在词史上的功绩。  相似文献   

17.
《人间词话》作为以词话论词的殿军之作,诞生在清末国门被打开士人普遍以西土为先进的所谓心态转型时期,王国维以倡"风人深致"显其高端;以"所见者真,所知者深"显其逻辑思路的清晰;以"境界"显其理论的谨严。然把这些理论置于唐五代宋词背景上反观其理论,能发现静安有"真""深"的理论成就,更有真亦不真、深亦不深可加以追寻的诸漏隐匿,读《人间词话》者对此若心知肚明,也许更有滋味。  相似文献   

18.
词到南宋,处于民族矛盾上升,国家内忧外患累结的时代,题材扩大了,风格因之发生大变,那种偎红倚翠,浅斟低唱的花间(唐五代词派)余绪一扫而光.词与现实政治斗争紧密联系起来.作为词坛领袖,辛弃疾以自己具有独特的多样化艺术风格的作品,把宋词推向古典诗史的新高峰.辛词以  相似文献   

19.
当代宋词专家夏承焘先生曾说:"在婉约派这一词派中,她的词应该说是成就最高的,她是整个北宋婉约派中最恰当的代表人。"能得到这么高评价的,唯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是一位旷世才女,她的词作委婉含蓄、情意绵绵,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她才调绝伦,  相似文献   

20.
在唐宋歌妓制度的大背景下,唐五代宋词中所涉及和塑造的歌妓形象对于词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词是塑造歌妓形象的主要文体。歌妓形象,尤其是以市井妓作为主要创作内容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词这种文体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研究歌妓形象,对于词的创作题材和传播途径以及美学追求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