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文采     
“有文采”,按照字面好理解,做得好却不容易。近年来,高考作文中的最大问题,是考生语言表达过不了关。相当一部分考生连语句也无法写通顺,文章的基本意思尚且表达不清,当然还谈不上“文采”。把“有文采”列入“发展等级分”,就是为了鼓励考生在语言表达上动脑筋。  相似文献   

2.
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中,对作文发展等级中的要求就有一条是“有文采”。这里的“文采”,指的是文艺方面的才华。在高考作文评分中,“文采”已成为评判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语言是比较稳定的因素,它最能显示出考生实际的写作水平。文章是否有文采,是高考阅卷人比较容易把握和评判的,是显而易见的。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必须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把“有文采”作为训练的重点。一般说来,要做到“有文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小远”。一篇好的文章,如果没有好的语言作为载体,那么即使有好的立意和构思,也不能给人以形象的直感,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部分也明确提出要“有文采”。因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对于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文采飞扬,让作文亮起来呢?  相似文献   

4.
文采主要是针对语言而言的。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好的思想只有穿上华丽的语言外衣,才容易让人接受。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好的语言作为载体,那么,不管内容多么丰富,都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正是这个意思。从2000年开始,高考作文增加了发展等级分,“有文采”是其中的一个内容。那么,怎样的文章才能算是“有文采”呢?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文采对于文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明确提出“有文采”的标准 ,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长此以往 ,可以使广大的中学师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注重语言的锤炼 ,尽早消除“语言无味 ,像个瘪三”的现象 ,使中学生运用语言的面貌焕然一新。所谓语言有文采 ,就是指语言富于变化 ,用语精美流畅。那么 ,如何才能使高考作文有文采呢 ?一、要善于运用变化的句式以增添文采。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恰当运用 ,就会使行文摇曳多姿 ,语言活泼流畅 ,表达效果得以加强。如《走进四季》的一段 :“…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刊登了孙如明老师的文章《高考作文评价应淡化或删改“有文采”》。孙老师指出,语文教师和学生对“有文采”趋之若鹜,追求“有文采”成为写作的时尚,并认为“在如今中学生的写作实践中,重视文采却成了忽视思想和情感的借口,并导致了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因此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文采,好的文采,读之如饮茗茶,余甘未尽。高考作文要想取得高分,除了要注意思想向上、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外,还要注重语言文采。那么在高考作文复习中如何突破“语言文采”这一关,已成为了我们在复习中的一个追求。下面笔者结合高考作文复习以及往年高考优秀作文来谈谈如何突破作文语言文采关。  相似文献   

8.
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中 ,对作文发展等级中的要求就有一条是“有文采”。这里的“文采” ,指的是文艺方面的才华。在高考作文评分中 ,“文采”已成为评判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语言是比较稳定的因素 ,它最能显示出考生实际的写作水平。文章是否有文采 ,是高考阅卷人比较容易把握和评判的 ,是显而易见的。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必须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把“有文采”作为训练的重点。一般说来 ,要做到“有文采”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修辞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语言与文章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犹如“皮”与“毛”的关系,若语言不过关,其他要素的追求也就失去了依托和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总观近年来高考作文满分卷,多是在语言上颇富文采,首先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就有“语言富有文采”这项要求。那如何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呢?一、语言力求:准确、流畅;简洁、生动。1.准确,是对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语言一切魅力的根源。没有准确,谈不上简洁生动。一篇文章的优劣,不在于用没用、用多少华丽的词藻,关键是表情达意、遣词造句是否贴切、精…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刊登了孙如明老师的文章《高考作文评价应淡化或删改“有文采”》。孙老师指出,语文教师和学生对“有文采”趋之若鹜,追求“有文采”成为写作的时尚,并认为“在如今中学生的写作实践中,重视文采却成了忽视思想和情感的借口,并导致了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下降”,还从提倡“有文采”不切合中学作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部分明确提出要“有文采”。因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对于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文采飞扬呢? 一、重视拟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考场作文若能有好的标题,便能打动阅  相似文献   

12.
文采即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是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的一种强化和美化,是某种意思的多样化表达方式。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久远。回想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文名篇,哪一篇不是文采斐然,令人回味不已、拍案叫绝呢。高考作文亦如此:言之无文,高分难得。考场上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会让阅卷老师爱不释手,赞赏有加。作为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宇 《考试》2010,(5):27-28
“有文采”在高考作文评分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可以从“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入手,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讲究文采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刘勰说:“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雕缛”就是修辞和文采。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缺少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不会流传久远。可见讲究文采的重要性。那怎样才算是有文采呢?《考试说明》中对“有文采”的要求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写作时,怎样才能做到有文采呢?  相似文献   

15.
今年高考作文明确提出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其中“发展等级”规定了4个方面,“有文采”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怎样使一篇高考作文“有文采”呢?一在语言上下功夫高考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多用修饰语。文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要选用最有表现力的词语。例如“李师傅往炉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起来了”,如果改成“李师傅轻快地往炉里添了几铲煤,不一会儿,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发表了孙如明《高考作文评价应淡化或删改“有文采”》(以下简称“孙文”)一文,认为近年来套话作文的流行与《考试说明》将“有文采”纳人作文评价标准有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怎样达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文采”这一较高层次的写作要求?怎样避犯“枯燥乏味”之大忌,写出“妙趣横生”的一等美文?怎样打造文章亮点,使之产生令阅卷老师顿生好感而毫不吝惜分数的良好效果?用修辞!  相似文献   

18.
成就文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2000年起始明确提出“发展等级”要求。其内涵为: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如果说高考指挥棒还有可取处的话,那么,这是可取处之一。如果说有能执“发展等级”内蕴之牛耳的话,那么,个中之“文采”非其莫属。然而,我们相当大的一部分为人师者,包括那些自称有“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之“绝技”的名师,对此概念模模糊糊,并想当然与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创新绝然割裂开来,作单独分析。  相似文献   

19.
自2000年开始,高考作文有了发展等级,共有四个方面的要求,可简单地归纳为:深刻、丰富、创新、文采。要做到前三项,殊不容易,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应试,师生们觉得惟一可动脑筋的是“发展”文采,于是中学作文大兴包装之风。有许多阅卷教师整天看累了于瘪的学生腔,一眼见有点  相似文献   

20.
张红叶  马富强 《现代语文》2007,(4):117-117,107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书面语言只有做到准确、得体、流畅,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为别人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使文章有“文采”。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论述:“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萤火虫’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