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无论是在电视、广播中,还是在报纸、期刊上,明星绯闻可谓屡见不鲜。与此相对应,围绕明星绯闻的新闻纠纷和新闻诉讼也日渐增多。只要稍微留心一下相关的媒体我们就会发现,明星和媒体间的关系好好坏坏聚聚散散,你方唱罢我登场,悲剧闹剧竞相上演,构成了现代社会一道独特的社会景致。和任何公民或法人与新闻媒体发生侵权纠纷以后最终的解决准则一样,明星与新闻媒体的侵权纠纷最终解决的依据也只能是法律。但是,由于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在法律规  相似文献   

2.
自1987年三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实施后,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以前靠行政手段解决的新闻纠纷不少演变为新闻官司,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新闻官司逐年增加。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加快,另一方面也要求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新闻宣传。 尊重采访对象的法律权利 在计划经济年代,新闻采访往往依靠行政命令去实现,人们也往往把新闻媒体等同于上级机关。一个电话、一封介绍信,不论对方是否乐意,都必须接受采访,甚至必须按照采访者的思路去回答问题、组织场面,倾…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娱乐新闻中,我们看到最多的都是与“明星”或者“名人”有关的新闻,比如名人官司、明星绯闻等。笔者注意到,从90年代中期开始,绯闻新闻开始斩露头角,到了近两三年,绯闻新闻俨然已成了娱乐新闻的主角。因为绯闻是可以跨领域的,而且每个人——包括大牌明星在内,都有私人的感情生活。出于人性窥视的本能,加上娱乐新闻的推波助澜,绯闻新闻也开始在体育新闻、时政新闻中大量出现。当然,它的产生基础是名人效应。从某利意义上讲,绯闻新闻已成为媒体和明星的  相似文献   

4.
努力减少和避免新闻侵权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不断增多,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剧增加,新闻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稳步实施,全民普及法律知识教育逐步深入,我国公民和法人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于是,由新闻报道引发的新闻侵权纠纷屡屡发生。它已成为困扰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者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受众传播内容违法或失实的新闻,从而侵害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广义的新闻侵权包括因新闻侵权而构成的刑事犯罪行为和…  相似文献   

5.
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力。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新闻法”对此行为做出法律规范,所以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不小。  相似文献   

6.
依据民法的一般原则,我们确定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为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政府、公民和法人五种,但是从其在新闻法律关系中的地位看,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公民和法人的地位是相同或相近的,所以,为了比较方便地讨论新闻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将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公民和法人放在相同的地位。这样归纳不仅仅是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关键在于其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是一致的。一、新闻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1、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权利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从事着新闻活动这一社会职能,他们有权通过新闻活动实现其道德理想和商…  相似文献   

7.
闫刚 《新闻采编》2009,(2):37-39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舆论监督而导致的新闻纠纷也在逐渐增多。作为新闻工作者,要不断  相似文献   

8.
崔松旺 《新闻世界》2014,(9):211-212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闻媒介竞争的加剧,以及新闻法律规范的不健全,新闻侵权诉讼骤升,特别是隐私权诉讼层出不穷,不但可能影响媒体的公信力,也可能对受害人或者原告造成严重损失。本文探讨了新闻媒体如何免于新闻侵权诉讼及在诉讼中如何减少损失,以为司法和新闻活动提供些许可资参考的视角,最终实现公民隐私权得到保护和新闻媒体健康发展的双赢或者多赢效果。  相似文献   

9.
法律,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准则,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逾越这个准则行事,新闻宣传报道也不应该鼓吹违背法律规定的新闻事实。但是由于法律知识浩如烟海,新闻记者难免会出现疏忽或是把握不准的情况,从而导致新闻报道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尴尬。特别是媒体为了追求时效,在报道社会热点问题时,这样的法律差错更容易发生。因此,我们在审视这类热点新闻时,要观察这些热点中包含的法律内容,从而发掘出独特视角,做出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监督权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普遍认为它是实现公众知情权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但是,随着社会对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日渐推崇,新闻媒体也屡屡以侵犯他人隐私权被推上法庭,人们一方面对新闻界揭穿克林顿“绯闻案”而拍案叫绝;一方面又为英国戴安娜王妃为避“狗仔队”追逐香消玉殒而震惊。这种保护公民隐私权与新闻媒体的社会使命的冲突,使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不得不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强调注意力经济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媒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随着公民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因为对一些新闻报道有异议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因新闻民事侵权而引发的新闻官司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应对新闻纠纷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尤其是层面较低的地市报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创刊于2003年初的四川《乐山晚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市民生活报,在抓新闻、抢时效、拼策划、角逐报业市场的竞争中,也时常遇到新闻纠纷。乃至新闻官司的困扰。在3年多的办报实践中,我们就妥善处理了180多起新闻纠纷,成功化解了两次新闻官司,并从中逐渐摸索出一些务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今天,娱乐新闻成为受众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新宠已是不争的事实,新闻媒体都拿出了大量的版面报道娱乐资讯,但是另一方面,稀奇古怪的名人隐私、漫天飞舞的明星绯闻等等,也构成了娱乐新闻虚假噱头满天飞的现状,有人干脆称之为“八卦新闻”。娱乐新闻低俗化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形象,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和传播效果,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下面试着分析一下虚假娱乐新闻的成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围绕新闻报道引发的公民、法人状告新闻媒体的侵权诉讼层出不穷,这一方面说明公民的法律观念,维权意识在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确存在不规范之处.防止新闻官司对当事人和新闻媒体均具有重要意义.避免新闻官司应从新闻媒体自身抓起.本文从甘肃纸媒体的几起新闻官司分析新闻侵权的产生原因及如何规避和应对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实现舆论监督的有力工具,新闻媒体在实现公民的知情权、保证公共利益的正确使用方面表现出了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同时,法治观念也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自我的合法权益也学会了用法律方式来加以保护.这就导致了新闻官司频频发生.以致使一些媒体每每处于尴尬的处境。因为在新闻监督的背后.还存在着监督新闻的力量,因此,舆论监督和新闻舆论的作用与法律保障问题已经到了急需研究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在公民法治观念日益增强、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因新闻侵权而引发的新闻纠纷乃至新闻官司已不鲜见。总结经验教训,避免新闻纠纷,事关媒体信誉,必须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6.
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曾被美国大法官斯特瓦特视为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共存的“第四权力”。尽管新闻舆论并不是一种国家公权力,但随着新闻媒体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司法在解决社会矛盾与纠纷、稳定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最近,公众人物与新闻记者之间发生的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制定专门的新闻传播法,保护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权.但是,在专门的法律出台之前,并非没有法律规范公众人物与新闻记者的行为.我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不受侵犯.因此,如果公众人物认为自己的民事权利受到侵犯,完全可以依法维权.  相似文献   

18.
然声 《记者摇篮》2004,(4):21-22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新闻舆论是“公共文明之利器“.媒体的社会角色是大众传播工具.其本身并不具备处理社会纠纷、解决社会矛盾的裁决功能.但作为社会公器.它是社会监督有效存在的一种有效形式.有满足公民知情权的基本功能。而公民的知情权是受到宪法保护的。因此.正确处理“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关系.依法行事、客观报道.是新  相似文献   

19.
几种特殊的肖像侵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侵害肖像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介侵害公民的肖像权益的行为。一般来说,新闻媒体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且使用公民肖像无阻却违法事由,即构成肖像侵权。虽然法律作了这样的规定,但是在新闻实践中,还是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肖像使用情况,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些特例极易引发侵权诉讼。  相似文献   

20.
我先谈谈对民生新闻怎么看?从大的角度讲,民生就是社会,但是为什么不叫社会新闻?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些年来,社会新闻慢慢让人弄得名声不太好,特别是明星化,很多明星绯闻,弄得一说社会新闻大家都不买帐。在这样的情况下,打出“民生新闻”的理念,办一档节目,提倡关心人民的生活、关心群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