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表达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是在互联网媒介等技术发展和公众网络资源普及基础上的产物,它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本身所具有网络文化的特性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也属于社会学研究范畴。网络流行语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意蕴,本文试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归纳总结了最近几年国内学者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概况,重点从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内容,完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为国内学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语"种草"自产生至今生命力旺盛并产生泛化。网络流行语"种草"语义泛化的原因,可以从语义、语用等视角展开解读,根据语言经济原则、陌生化心理和社会语言学等理论对其能够长期活跃于网络及日常生活中的原因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粉丝"经历了一般流行词语的产生、消退和新意复兴的使用过程,是当下网络流行语表达大众心理,历经网络文化变迁依然呈现非凡活力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语言学视角探究"粉丝"的成词、演变,从社会文化及语用视角探寻其产生原因,借此一窥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奥秘。  相似文献   

5.
"Love Is a Journey"是认知语言学隐喻体系里的一个经典概念隐喻,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使用网络进行交流从而产生了起初风靡于网络进而演化为社会流行语的语言表达式。从网络流行语"备胎"入手考察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的隐喻表达式的变迁及成因。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世界最常用的语体之一,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相对简易与个性的交际模式。作为虚拟世界中独特的语言变体,其变异特征可表现在语义变异、语法变异、词汇变异、语音变异中。语言因其内部的不平衡性而发生演变,也因社会、文化、语域及使用者等因素而产生变异。文章旨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研究,对未来网络流行语的研判及约束提供更为科学、宏观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37):27-28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了。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它增强了现代语言的多样性。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因此网络用语逐渐流行,成为一种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新近网络流行语"给力"的特征,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给力"这一流行语及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菲尔研究生态语言学的两个研究范式: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出发,分析了网络语言产生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和网络语言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要正确对待网络流行语,让其符合生态语言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能反映社会热点,具有新颖、风趣、易于传播等特点,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拟从语用学最佳关联和预设理论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检验其是否遵循普通语言学原则,是否有悖于传统的语言学原则及其适用的语境理论,逐步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从而激发大众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行语作为新兴的语言现象,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现实意义及学术意义。随着网络语言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新的热点,语言界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阐释了国内学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争议,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完善网络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也为国内学者今后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时尚符号,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反映了民众的智慧和最真实的自我表达。网络流行语的普遍传播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大都从修辞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未阐释其产生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借助语用学三大理论之一的模因论对此加以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之所以得以复制传播正是因为它符合强势模因的标准:高保真度、多产性以及长寿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产生、发展、延续、兴盛、消亡及复兴等需要一定的条件。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语言对于现实生活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分析近几年国内网络流行语的演变出发,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网络语言对于社会语言发展的影响及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从而对汉语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研究中,隐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在认知语言学中认为隐喻是认知的,并提出了概念隐喻的概念.而语言作为思维的容器则更是一种能体现人的隐喻性思维方式的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切入点,研究在网络流行语中的概念隐喻的体现,以及概念隐喻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望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语在当今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有的甚至出现在了官方报纸上.汉语网络流行语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变异,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流行,并被人们使用于网络之外的交际中,有其背后的认知理据.运用认知语言学里的转喻理论和事件域认知模型对其分析,可以发现其产生的认知机制和意义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流行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它是透视社会的反光镜,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表达了人们丰富的文化心理。人们可以透过流行语来观察社会的发展,了解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大众心态。以2013年十大流行语为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谈流行语的生成途径,从文化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流行语蕴涵的文化心理,可窥见流行语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进而促进人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生态语言学这门应用学科。生态语言学进行研究的内容主要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生态性质、生态伦理和生态规律来探究人类语言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网络流行语在数量上急剧增长,且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群中快速传播。因此为了做好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生态语言学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网络流行语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生态语言学视阈下治理网络流行语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流行语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笔者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1978~1989年间的流行语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挖掘出流行语背后隐藏的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并力图探究出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评选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网络流行语"互联网+"的流行构式及演变,再以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20.
杨亚蒙 《现代语文》2015,(2):129-130
现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大量新兴网络语不断涌现并迅速传播。本文以网络流行语"X也是醉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醉"的用法与含义,并结合现今网络中"X也是醉了"产生的背景,重点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其语义的演变及语用的发展趋势。"X也是醉了"作为网络流行语;在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两方面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