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回归生活"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深刻体验中描绘和感悟生活,在广泛阅读中感知和触摸生活,在讨论交流中探究和表现生活,在自由习作中真实的抒写生活。  相似文献   

2.
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座不可逾越的桥梁,没有感悟就不会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生命。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悟些什么呢?第一、感悟自然。大自然丰富多彩,给我们无穷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为何我们的学生总是那样害怕写作;为何我们的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总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为何我们学生习作的语言总是那样的干瘪晦涩.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指导学生感悟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从写第一篇作文起,到高中毕业,一个学生所写习作粗粗算来也有千篇之多。平心而论,在这场"持久战"中,有多少学生过了作文关?究其原因,制约学生作文的瓶颈主要是缺少阅读积累,缺少生活积累。如何切实有效地改变这一作文教学现状?在近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阅读书籍与写作结合,将感悟生活与写作结合,丰富了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提高了作文教学效果。一、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永远是写作的基础,是思想意识的源头活水。如果不阅读,写作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5.
为何我们的学生总是那样的害怕写作;为何我们的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总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为何我们学生习作的语言总是那样的干瘪、晦涩;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因而,指导学生感悟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董春英 《广西教育》2008,(29):38-39
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生活、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笔者采用了“阅读——感悟——写作”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感悟生活是小学生教学过程中的源头活水,作文要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要充满真情实感;小学生习作过程中注重阅读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坚实支柱,并且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作文的活水源头,而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生活,感悟生活,使学生在自主观察中触发创作灵感;在活动体验中激活习作需求;在阅读交流中引发习作创新。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要提高作为水平,就要加强课外阅读,积累知识;感悟生活,丰富素材;整合阅读与写作教学;多样习作讲评,增加写作信心,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一切知识和情感的最初源泉,写作也同样依赖于生活。体会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才能给写作以无限的生机。感悟生活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石,对写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源头,是写作的基石,是写作的生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语文与作文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教会学生习作,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甚感困惑、棘手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语文教学经验,本文试图从观察感悟生活、阅读积累素材、启发创新思维三方面浅谈中学作文素质教学。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13.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而这正是学生习作所缺乏的,因此中学写作教学旨在要指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写真情实感。通过营造神情意趣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感悟生活,勇于放弃抄袭嫁接,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素材等形式,在作文中表现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15.
王红婷 《教师》2020,(12):49-50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中年级是习作表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习作的条件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深入观察、体验,采集习作素材;鼓励广泛阅读,指导阅读方法,品味感悟,丰富习作语言;巧借教材文本,学习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实践习得技能;指导精批互改,创设展示平台,发表作品,体味习作成就。教师应多渠道降低起始阶段学生的写作难度,消除其畏难情绪,鼓励其个性化表达,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座不可逾越的桥梁,没有感悟就不会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生命。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悟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许峰德 《现代语文》2008,(8):132-132
千人一腔、万人一面是学生习作的痼疾。在语文教学中,虽然老师们都是花费许多心力旨在改变这一现状,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应该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学生阅读面窄,积累薄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写不出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因此,作文创新,除了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就是教会学生感悟生活:学会感悟生活,是学生提高作文质量的根本所在。这也应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因为,语文学习,其实就是对生活的学习,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而好文章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许多学生在观看同一个景物时,有的灵感顿生,有的却~片茫然;在经历同一件事情时,有的百感交集,有的却无动于衷;在面临同一个问题时,有的思如泉涌,有的却木然无知:这就是感悟的差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细致入微地感悟生活,提高作文水平呢?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通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留心生活,学会观察、扩大知识面、选好材料就能提高其对生活的感悟的敏锐性,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感悟生活积累语言表达情感这三块木板,帮助学生越过习作困境之河,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做习作的主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