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静电放电(Elect rostatic Discharge,ESD)严重影响当今微电子器件的可靠性,本文从静电的产生机理、静电放电(ESD)的机理及静电放电的危害,进一步阐述了人体感知静电和产品潜在损伤等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针对静电积聚、静电敏感度和静电耦合能量等产生静电放电的前提条件,按照抑制起电、控制积聚的防护原则,提高电子产品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70年代,是油品采样静电闪爆事故的高峰期,国内一些炼油厂采样、检尺、测温等静电闪爆事故人们至今记忆犹新。随着防静电绳、防静电工作服的普及,相关规定的颁布,此类事故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电子产品静电防护的必要性,并对静电放电及其对电子类设备造成影响的原理做了阐述,最后对电子产品特别是电话产品在静电防护设计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很多不经意间的静电放电就会损坏你的系统,甚至烧毁系统上的芯片。本文将仅就人们平时不太注意的网线的静电放电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引起大家对这一放电危害的重视,作好预防措施,避免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房的防静电技术,是属于机房安全与防护范畴的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静电,是发生最频繁,最难消除的危害之一。静电不仅会使计算机运行出现随机故障,而且还会导致某些元器件,如CMOS、MOS电路,双级性电路等的击穿和毁坏;此外,还会影响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受正常的工作和身心健康。在建设和管理计算机房时,分析静电对计算机的影响,研究其故障特性,找出产生静电的根源,制定减少以至消除静电的措施,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静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静电的许多功能已经应用到军工或民用产品中,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分离、静电复印等。然而,静电放电(ESD)却又成为电子产品和设备的一种危害,造成电子产品和设备的功能紊乱甚至部件损坏。一个操作员在正常的设备操作中也可能因衣服或皮肤带有危害的电荷而使机器运行紊乱,甚至损坏硬件设备。现代半导体器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作电压越来越低,导致了半导体器件对外界电磁骚扰敏感程度也大大提高。ESD对于电路引起的干扰、对元器件、CMOS电路及接口电路造成的破坏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电子设备的ESD也开始作为电碰兼容性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入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7.
静电及静电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静电在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中的危害日趋严重,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航空航天电子产品中,静电危害主要表现为静电放电.静电放电会使电子元器件失效或存在隐患,甚至使电子产品完全损坏.本文简要介绍了静电放电的机理以及静电放电的防护.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3)
本文描述了静电的基本概念,介绍了音视频类产品受静电危害的原因,讲解了音视频产品防静电测试要求以及针对静电防护的一些有效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9.
神奇静电     
《科学与文化》2006,(12):7-7
在秋天和冬天这样的干燥季节,手碰到金属门手柄,常常会有小火花从金属手柄跳到你手上;早上起来梳理头发,总是出现“怒发冲冠”的景象;晚上在黑暗的屋子里面脱衣服,经常会看到蓝色的小火花闪来闪去等等。这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静电放电现象。但是最近福州却有一名女士因为身上带有静电,不仅烧坏了遥控器,还能给手机充电,让人瞠目结舌!人体静电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和化工生产中,因静电引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为了避免静电造成灾害,必须 重视可能产生的各种静电现象,预先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在"航天强国"和"质量强国"目标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航天产品精细化质量管理中突出的问题,阐述国内外精细化质量管理发展现状及航天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新进展,分析和萃取精细化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出航天产品精细化质量管理的体系模型。最后通过案例展示产品精细化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电子服务的流程再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靖华 《科学学研究》2003,21(Z1):243-247
本文首先描述了电子服务"一站式"服务的基本模式,接着从电子服务前、后台的关系引出流程再造的必要性,从电子服务的政治、法律约束及其流程特点给出这种再造的可能性。在给出电子服务流程再造定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再造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面向顾客的后台服务集成形式、电子服务的工作流管理和顾客群划分。最后给出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府公众服务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靖华 《科研管理》2003,24(4):122-126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电子服务的实质和三个不同层次,接着从不同角度提出并分析了电子服务的运行机制,包括过程集成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以及电子服务与传统服务方式共存共容的混合运行机制。其中重点分析了基于过程集成机制的前—后台“单窗口”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突出了前后台关系的不同模式。最后给出一个系统分析的小结。  相似文献   

14.
韩舒静 《科教文汇》2013,(4):60-60,73
近年,航空航天产业跃升成为天津八大支柱产业之首,但是,航空航天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资质等有严格要求,而且天津此前尚未有航空航天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引进国外智力是人事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的途径和窗口。因此,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引进优秀国外智力,旨在破解天津高职院校航空航天技能人才培养的难点和盲点,提升其航空航天产业技能紧缺人才的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刚  陈向东  牛欣 《科研管理》2012,33(7):59-66
在航空航天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关键技术的成熟度是必要的评价环节,也是控制此类产品研发过程风险的重要参照。本文在NASA技术成熟度测度分级体系(TRL)的基础上,将研究与开发活动分为技术风险控制为目标的技术导向集成(TOI)和以组织战略框架下时限进度控制为目标的时限导向集成(SOI)型开发活动,并依照技术成熟度分级管理模式原理,提出适合高复杂产品研发管理的一种技术瓶颈与时限制约相协调的双路风险控制的研发组织体系,对航空航天企业建设规范的研发机制以及相应的技术成熟度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范围内,航天事业已由国家任务牵引向商业需求牵引转变,航天产业的商业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显现。美国的立法实践证明,在航天产业的发展初期,通过相应的产业促进立法可以有效扶持和培育相关产业,使航天产业更好地融入国民经济。我国已经具备了培育航天经济产业的基础条件,但受制于传统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商业航天无论在规模效益还是在企业化市场化程度上仍处于初阶的培育阶段,迫切需要产业立法来解决亚垄断、军民脱节、金融保险配套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着眼我国未来的航天立法,应坚持其产业促进法的定位,为我国航天经济产业的发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相似文献   

17.
面向“十四五”太空探索事业新征程,需要深刻洞察复杂多变的国际航天发展新态势,充分认识我国航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不足之处。纵观世界航天历程,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成果的产出离不开科学的稳步积累和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文章从重大任务导向、原始创新研究、未来航天布局3个方面思考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在航天科技创新中积极发挥的作用,并面向我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助力我国“航天强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穆荣平 《科研管理》2003,24(6):60-65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是战略高技术产业。本文采用作者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提高国际竞争力实际出发,提出当前急需解决的3个重大问题:(1)组建国家航空航天战略委员会,加强中央政府对航空航天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2)制定国家航空航天总体发展战略和相应的产业技术政策,加大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3)组建航空航天研究院,构建高效、精干的航空航天科研体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制定明确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积极用好国内外人才。  相似文献   

19.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nd policies towards, technical change, requires better measurement of technical change. No single measure is perfect. Taken together, statistics on R&D and on patenting activities give important clues about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and also show the dangers of too hasty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one measure. They both show a neavy concentration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chemicals and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and non-electrical) sectors; relatively rapid growth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drugs,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nd food products, and slow growth in aerospace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in the USA between 1963 and 1974. They both show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Germany, Sweden and Switzerland, and relatively rapid rates of increase in Japan and Sweden between 1967 and 1975. They also show the strong association in the chemicals and engineering industries between the levels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and of export competitiveness.On the other hand, taken together they suggest that patent statistics underestimate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large firms, and that R&D statistics do so in small firms. This casts doubt on widely held assumptions about diminishing rates of innovative activity in very large firms, and about the non-electrical machinery and fabricated metal products sectors as “traditional” and “non-innovative” industries. Four factors are put forward to explain differences in what is shown by the patent and by the R&D measures: First, competitive behaviour, with smaller firms making a relatively greater use of patents, and bigger firms of R&D activities; second, different degress of specialisation and formalisation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and around R&D departments; third, variation across sectors in the degree to which patents measure an increment of technical improvement; fourth,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 aerospace and other defence-related sectors, and in motor vehicles, where patenting is low and the proportion of routine testing in R&D comparatively high.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地位的不断攀升,中国表现令世界瞩目,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也在全世界倍受关注。探索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道路,建立中国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构建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无疑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工程管理领域所进行的试验性研究的成果,以航天工程为研究对象,从前苏联和中国的管理实践出发,从航天工程管理案例中分析苏联和中国模式的特点,汲取经验教训,以便为我国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