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题一议     
[题目一]图1是全球昼夜状况分布图(AB是昏线),A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6°,读图回答下列两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A.(120°E,23°N)B.(60°W,23°N)C.(120°E,23.5°N)D.(60°W,23.5°N)2.若图中D点此时的太阳高度是10°,则D点的地理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2.
赛题另解     
《中等数学》2021,(6):13-14
题1 如图1,BE、CF为锐角△ABC的高,以AB为直径的圆与直线CF交于点M、N,以AC为直径的圆与直线BE交于点P、Q.证明:M、P、N、Q四点共圆.[1] (第19届美国数学奥林匹克) 证明由BE、CF为锐角△ABC的高知 ∠CFB =∠CEB =90° ?B、C、E、F四点共圆. 若以A为反演中心、A关于四边形...  相似文献   

3.
题目:如图1,⊙O和⊙O'都经过A、B两点,过B作直线交⊙O于C,交⊙O'于D,G为圆外一点,GC交⊙O于E。GD交⊙O'于F。求证:∠EAF ∠G=180°。 (1997,天津市中考题)  相似文献   

4.
一、经纬度的判定 1.简单型 就大部分学生学习情况而言,对已标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赤道(0°纬线)的经纬网图,要判定某点的经纬度,应该不成问题,只要牢记两点,问题就迎刃而解。①0°经线以东是东经(E),以西是西经(W);0°纬线以北是北纬(N),以南是南纬(S)。②任何两条经(纬)线之间间隔的度数是相等的。如图1,D点的经度为60°E,纬度为600S;E点的经度为60°W,纬度为30°S。  相似文献   

5.
本文谈谈第26届IMO第5题与1997年CMO第4题的等价性。 题目1 (CMO1997-4)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其边AB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P,AD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Q,由Q作该圆的两条切线QE和QF,切点分别为E、F,则P、E、F三点共线。 题目2 (IMO-26-5)⊙O过△ABC顶点A、C,且与AB、BC交于K、N(K与N不同),△ABC外接圆和△BKN外接圆相交于B和M.求证:  相似文献   

6.
【精讲精练】考点1.光照图判读【精讲】例1.读图回答问题:(1)当A B为晨线时,是前后,判断理由是。(2)当D F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3)当A C为晨线,此日是节气。(4)若D E为晨线,此刻北京时间是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D F是线。(5)当H处于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G处区  相似文献   

7.
已知两圆方程:⊙O1:x2 y2 D1x E1y F1=0,⊙O2:x2 y2 D2x E2y F2=0(其中两圆不共圆心,将两圆方程左右分别相减得l:(D1-D2)x (E1-E2)y (F1-F2)=0.结论1当两圆相交时,l即为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不妨设两圆的交点为A、B,则A、B一定同时满足⊙O1和⊙O2的方程,故A、B必定满足两圆方程相减所得的直线方程l,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l即为公共弦AB所在直线方程.结论2当两圆相切时,l即为公切线方程.公切点为P,则P同时满足两圆方程,故P一定在l上,而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E1-E2,D2-D1),两圆圆心连线所在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b=(D2-D1,E2-E1).…  相似文献   

8.
<正>1原题呈现题目:如图1,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A、E为格点,B,F为小正方形边的中点,C为AE,BF的延长线的交点.(Ⅰ)AE的长等于___;(Ⅱ)若点P在线段AC上,点Q在线段BC上,且满足AP=PQ=PB,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线段PQ,并简要说明点P,Q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___.  相似文献   

9.
2010高考数学四川卷理科第20题在结论探究上很有价值,现将探究过程整理如下:已知定点A(-1,0),F(2,0),定直线l:x=1/2,不在x轴上的动点P与点F的距离是它到直线l的距离的2倍.设点P的轨迹为E,过点F的直线交E于B、C两点,直线AB、AC分别交l于点M、N.(Ⅰ)求E的方程;(Ⅱ)试判断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是否过点F,  相似文献   

10.
例题如图1,⊙O1与⊙O2外切于点P,两圆半径分别为R1,R2,且R1>R2,AB是两圆的外公切线,A,B为切点,AB与O1O2的延长线相交于点C,在AP的延长线上有一点E满足条件:AP∶AB=AC∶AE,求证:(Ⅰ)AC⊥EC;(Ⅱ)PC=EC.图11分析证明,串联基础知识分析(Ⅰ)连PB,O1A,O2B,由AP∶AB=AC∶AE,易知△APB∽△ACE.而要证AC⊥EC,只需证∠ACE=90°.因此,证题关键是证∠APB=90°,故只需证∠2 ∠3=90°.而∠2=∠1=90°-21∠AO1P,∠3=∠4=90°-21∠BO2P,又∠AO1P ∠BO2P=180°,故∠2 ∠3=90°.获证.(Ⅱ)由(Ⅰ),易证∠CPE=∠1=∠E,从而PC=B…  相似文献   

11.
一、理科综合全国卷Ⅰ第6、7、8、9、10、11、12、13题略,读者请参见本期第50页李蓉文章.26.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1所示:(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相似文献   

12.
题目:已知如图,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一点,OD⊥BC于点O,过点C作圆O的切线,交OD的延长线于点E,,连结BE.(1)求证:BE与圆O相切;(2)连结AD并延长交BE于点F,若OB=9,sin∠ABC=2/3,求BF的长.解析:显然,此题综合性很强,命题者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及锐角三角函数与圆O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考查学生对证  相似文献   

13.
求证圆中线段相等,是初三几何的重点内容之一.这类题涉及面广,证法灵活多样.本文以近单部分省市的中考题为例,谈谈证明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一、利用全等三角形例1如图1圆01和圆O2相交于点A、B.在AB一侧作直线AEC,点E、C分别在圆O2和圆O1上;在AB另一例再作直线AFD,点F、H分别在圆O1和圆O2上.已知EC=FD.求证:EB=DB.(1992年杭州市中考题)分析 欲证EB=DB,连结CB、FB,只须征△ECB≌△DFB因为A、E、B、D四点在四O2上,A、C、B、F四点在圆O1上,所以分别有∠CEB=∠FDB,∠ECB=∠DFB.而已知CE=…  相似文献   

14.
吕学林 《中学教与学》2004,(1):36-37,44,45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分 ,共 30分 )图 11.如图 1,A、B、C、D、E都是⊙O上的点 ,且AB=BC =CD .已知∠BAD =5 0° .则∠AED等于 (   ) .(A) 5 0°    (B) 6 0°(C) 75° (D) 10 0°2 .圆的弦与直径相交成 30° ,并且分直径为 6cm和 4cm两部分 .则弦心距为 (   )cm .(A) 3  相似文献   

15.
正1试题概况在一次高二的检测考试中,遇到了这样一道压轴题: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圆O:x2+y2=b2,点A、F分别是椭圆C的左顶点和左焦点,点P是圆O上的动点.(1)若P(-1,3(1/2)),PA是圆O的切线,求椭圆C的方程;(2)若PA PF是常数,求椭圆C的离心率;(3)当b=1时,过原点且斜率为k的直线交椭圆C于D、E两点(其中点D在第一象限内),它在轴上的射影为点  相似文献   

16.
熊斌 《中等数学》2010,(3):19-22
1.两圆Γ1、Γ2交于点A、B,过点B的一条直线分别交圆Γ1、Γ2于点C、D,过点B的另一条直线分别交贺Γ1、Γ2于点E、F,直线CF分别交圆Γ1、Γ2于点P、Q.设M、N分别是弧(PB)、(QB)的中点.若CD=EF,求证:C、F、M、N四点共圆.  相似文献   

17.
一题一议     
[题目一] 图1中的圆为纬线,M点为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一个交点,N点与M点的经度差为30度.读图,回答1~2题. 1.若某日N点的太阳高度为30度,则该纬线的纬度最可能是: A.0° B.30° C.60° D.90° 2.若某日M点的时间为5点,且该纬线的最大太阳高度为84度,则N点的太阳高度为: A.60° B.42° C.24° D.10° 解析:第1题,由于M点是昏线与该纬线的一个交点,因此M点的太阳高度为0°,若N点的太阳高度为30°,则M、N两点间的经度差与太阳高度差均为30°,能满足这种情况的纬线只有赤道,且日期是春分或秋分日,此时的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8.
【题目】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3,AD=2,点EF分别在AB、DC上,AE=DF=2.现把一块直径为2的量角器(圆心为O)放置在图形上,使其0°线MN与EF重合;若将量角器0°线上的端点N固定在点F上,再把量角器绕  相似文献   

19.
文[1]给出了圆锥曲线的一个统一性质: 设圆锥曲线E的一个焦点为F,相对应的准线为Z,过焦点F的直线交圆锥曲线E于A、B两点,C是圆锥曲线E上的任一点,直线CA、CB分别与准线Z交于M、N两点,则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必过焦点F.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如图1,设点P是椭圆E:x2/4+y2=1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左、右顶点A,B).(1)设椭圆E的右焦点为F,上顶点为C,求以F为圆心且与直线AC相切的圆的半径;(2)设直线PA,PB分别交直线l:x=10/3于点M、N,求证:PN⊥B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