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赞周1920年农历6月出生于辽阳市。他从小喜欢画画,中学毕业后,李赞周读了2年师范,后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入学初期,他随郭百川先生学习西画、素描和色彩。听了齐白石先生讲的中国画课后,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年便改学国画,受教于溥心念等先生。  相似文献   

2.
2011年,钱永刚教授将父亲钱学森珍藏的一幅国画《西湖一角》,捐赠给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70多年前的1941年春天,远在美国的钱学森收到这幅国画后,便视为珍宝,一直将其挂在自己租住的房间里,1955年回国时,他又将这幅国画带回祖国. 这幅国画的创作者是谁,他与钱学森有怎样的深厚情谊,钱学森为何一直珍藏这幅国画,这些都成了亟待解开的谜底.笔者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并采访了钱永刚教授,终于弄清这幅国画的来龙去脉.在考证、访谈过程中,我们更是深刻感受到钱学森炽热的拳拳之心、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3.
李吉 《兰台世界》2015,(4):59-60
潘天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中国画教育家。潘天寿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以及美术创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艺术思想。潘天寿的艺术思想大体上分为继承传统和学习西方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李苦禅,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中国当代画坛的一代宗师。他拜齐白石先生为师,细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花鸟写意画。在完整继承齐白石先生国画艺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写意的美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黄宾虹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撰写了许多关于国画艺术的专业论著,这些论著无论是在国画理论知识还是绘画技巧上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中国国画艺术传承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怀化学院档案馆和易图境美术馆珍藏着该校退休老教授、著名国画大师易图境老先生的艺术作品和出版的作品集,这一做法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回顾易老作品收集进校的历程,我们对这位艺术老人更多的是敬意和感谢,对学校和学校老师为完成这一工作所做的努力更为钦佩. 专馆筹划与建设 国画大师易图境是怀化学院退休老教授,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怀化人,也是一位功成名就、德艺双馨的大家,是全国著名中国画写意花鸟画家,从事国画创作70余年.  相似文献   

7.
官场小说与其说是一种文学类型,不如说是一种文学销售类型,即一种“上架建议”。1999年,王跃文出版了以官场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国画》,反响强烈,三月内重印五次。“官场小说”,由此成为“官场题材小说”的总称。尽管当年《国画》五次印刷之后,停止印行(2010年再版),以《国画》为代表的官场小说却在盗版、跟风和网络阅读的推动下,迅速流行,畅销不衰。时至今日,冠以“官场小说”之名的作品,泥沙俱下,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8.
基于古字画保护的完整性要求,本实验选取了6种国画颜料,研究了绢本字画保护剂对这6种国画颜料耐久性的影响。样品经干热、湿热和紫外光照老化实验后,通过测定各种颜料的色差值来评价保护剂对颜料的保护性能。结果表明:该微量沉淀保护剂处理的国画颜料经各种人工加速老化之后测得的色差值均比没有处理的小,可见该保护剂对国画颜料也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画档案颜料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试图通过实验定量地分析国画档案颜料的耐久性 ,以及影响国画档案颜料的主要外界环境因素。从而得出一些妥善保存国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四川联合大学陈智伦教授在《论赝品的法律责任》中提到了两个十分有趣的案例。案例之一——《炮打司令部》国画案。1993年10月,上海某画店和香港某拍卖公司在香港联合举办近代中国书画拍卖会,以52.83万港币卖出一幅毛泽东肖像的国画——《炮打司令  相似文献   

11.
《中国漫画史话》<毕克官著>怎样归类?试查检J2绘画各类目。J218.2漫画,其类收漫画技法方面的著作,不能入此。考虑J228.2漫画。由J222国画细分出的子目,可知入J222国画类的是国画作品集,不容纳国画理论著作。J228.2类无注释指明它可收漫画理论著作,与J222一样,它亦只收容漫画作品集。《中国漫画史话》入J228.2也不行。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出路便是放入J220.9绘画史。J220.9绘画  相似文献   

12.
最近,经省政府同意,并在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协调下,广东省档案馆接收了省政府办公厅历年来库存的1000多件礼品档案进馆保存。在这1000多件礼品档案中,有两件巨幅的国画档案珍品,这两件国画都是著名岭南国画大师关山月的作品,其中一幅《风云千秋石上松》,是关山月大师传世作品中极为珍贵和少有人知晓和观赏过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大画诞生记     
一央视电影频道在黄金时间播出了新拍摄的数字电视电影《傅抱石》,以纪念这位国画大师的百年诞辰。有道:“北有齐白石,南有傅抱石。”这南北二石各以其传奇的经历和光彩的业绩享誉画坛。傅抱石曾因与岭南派代表人物关山月大师在国庆10周年之际联袂创作超大型国画名作《江山如此  相似文献   

14.
谢崇礼艺术档案 1957年生河北大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国画《蓝光》获中国美协主办"’92国际水墨画大赛"银奖1992国画《地上的革,天上的云》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省美金奖1994国画《拢秋》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98全国美术金彩奖"国画《走进西藏》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省美展银奖1999国画《大地》入选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2001国画《朝圣者》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2002国画《惊蛰》入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2002出版《谢崇礼画集》  相似文献   

15.
欣赏艺术作品就是领略作品中的趣味,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看一幅国画,我们欣赏它的笔情墨趣,即所谓墨味;看一幅木刻,我们欣赏它潇洒淋漓多变的刀味;对于漫画(这里主要指讽刺漫画),我们则要欣赏它的漫味。不但题材构思要漫,笔墨造型也要漫,否则便失去了漫画的魅力。没有漫味的漫画其实是不能称作漫画的。什么是漫画的漫味呢?我觉得它应包括鲜味、趣味、辣味及余味。鲜味,漫画不同于别的画种,它提倡创新,喜新厌旧。它与国画不同,一幅国画,几棵竹子、几只毛  相似文献   

16.
刘海粟早年潜心研习西方油画创作,并致力于国画技法和美术思想创新,晚年潜心于国画创作,广泛吸取西方油画创作技法和构图理念,深入研究以浓墨重彩为主的创作技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泼墨泼彩"美术思想,开辟了画坛新风。  相似文献   

17.
胡明 《新闻战线》2015,(7):152-153
在国画艺术展览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为提升展览效果开辟了新的道路,对数字媒体技术优势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国画艺术展览时的原则与设计实施方案,对提升用户观展体验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蓝 《出版参考》2021,(10):85-87
本文分析古代优秀画谱尤其是《芥子园画谱》的编辑方法,结合目前国画技法鉴赏类读物的出版情况,为国画技法传承体系如何在当代出版中体现提供一种视角和经验,也为中国传统艺术如何在出版中创新性继承和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姚莹 《大观周刊》2012,(5):66-66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承前启后、有开创性成就的一位艺术大师,其“以书入画”的理念与实践.形成了中国画以抒发主观情感为主旨,诗、书、画、印。同构为艺术特征的新格局,对中国画的美学追求和发展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书画同源”的角度出发,论述昊昌硕国画中书法艺术的融入,重点最讨论书法艺术在国画中的融入与运用。  相似文献   

20.
杨梅 《大观周刊》2012,(27):305-305
中学国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艺术教育,它对学生的身心和修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国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气质,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培养孩子胆大细心、求真求实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够让学生静下来,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因此许多学校都重视美术课中国画教学内容的开展,但如何上好中国画是每一位美术老师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