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童心点赞     
微博上曾热传过这样一个帖子: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奢侈品,你拥有几样?排在第一的,便是一颗生生不老的童心。早在明代,理学家李贽《童心说》便云:“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今天,人们把童心列为人生十大奢侈品之第一,其实也就是对真诚淳朴的自然人性的再呼唤。葆有童心,也就是葆有一颗赤子之心、一腔率真之情。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奢侈品,但对于教师来说,却决计是一件必需品。  相似文献   

2.
黄耘 《广西教育》2009,(25):24-25
童心是儿童拥有的本纯之心,拥有童心就意味着拥有了纯真、好奇、想象力、探索心……对于童心的可贵之处,德国儿童文学之父凯斯特纳就曾说:“只有拥有童心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因为拥有童心的人拥有了人最本质的品性,也拥有了人最诗性的眼光。从教育领域而言,儿童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发现、了解并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就掌握了教育引领儿童自然成长的密码,  相似文献   

3.
周怿 《学语文》2007,(3):37-38
一、纯真自我——“童心说”的历史涵义与现代解说“童心说”是明代文学家李贽的文学创作主张。他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夫童心者,真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李贽所说的童心即真心,是未受过虚伪理学浸染的“赤子之心”。他认为凡天下最好的文章,莫不是童心的表现。文学写童心,其实质也就是表现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对表现受儒家礼仪束缚的“伪情”。李贽的童心说,推动了  相似文献   

4.
兰敏 《辅导员》2011,(24):13-14
古诗《长歌行》有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大自然钟灵毓秀.生灵之福,在于那可赋予它们成长原动力的熠熠阳光。我现在就读的大同市实验中学.就有一位将学生看作园中之葵而甘愿化身为普照之阳的校长——他就是我们的赵兴华校长.一位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的辛勤劳作者.一位用生命和热情经营“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育远足者。  相似文献   

5.
明代文学家李贽曾写过一篇《童心说》,文中讲:“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他认为,童心就是真心,天下所有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没有不出于童心的。如果心如枯井,感情麻木,童心泯灭,虚妄不实,是难于为文的。  相似文献   

6.
李贽说过:“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题记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先评论它的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素质如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校长的成长对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我认为校长成长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卞小利  王旭 《江苏教育》2024,(10):58-62
教师培训是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高质量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立足“童心教育”,探索青年教师成长评价的路径:倾力打造“童心课程群”课程体系,建构“易操作、易接受、易评价”的评价内容体系;基于教师现实需求,打造“名师讲坛”“教海拾贝”“含英咀华”“筑梦空间”四大活动;科学操作“童心·求实”评价指标体系,扎实评价实施。  相似文献   

9.
一、智慧地阅读童心 “教育就是使灵魂转向的艺术”,真正的灵魂转向只能发生于内心生活改变之时。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曾说:“道德是内心的问题,不能深入内心,既不能进行教导也不能进行感化,不触及内心生活的道德教育是很难成功的。”“阅读童心”之艰难,在于童心的丰富与细腻,每一颗童心都是独特而又敏感的,需要我们智慧的阅读。  相似文献   

10.
所谓“童心”,就是绝假纯真之心,是没有被“道理闻见”所污染的纯洁的本心。李贽极其推崇童心,它是李贽人格美的标准,是他人生哲学的真谛。“以自然为美”,是李贽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极力推崇的艺术美。《童心说》日“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平生,最推崇童心,因为童心是不会弄虚作假的。而“真”是李贽为人行文的灵魂。袁中道的《李温陵传》中这样记载:“不喜俗客,客不获辞而至,但一交手,即令其远坐,嫌其臭秽。其欣赏者,镇日言笑,意所不契,寂无一语。”如此待人,似乎过于不近人情,无法让人接受。但这才是有棱有角,直截痛快  相似文献   

11.
我从来认为:成长的代价不应该是童心的失落.升学的胜利也不应该以童心的丧失为代价。必须坚持以人文教育为本.让学生在竞争的时代里,学会合作,共同成长。2007年4月25日的晚上。与学生闲谈。突然符××同学。气愤地说:“钟老师,我实在很讨厌那种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参考》2010,(12):98-98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现有学生1206人,教师96人。在教师队伍中,有北京市百杰校长.北京市劳动模范、优秀德育工作者、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课改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以及海淀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校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有74人。学校占地2.4万平方米,是一所环境优美、设施现代化、充满特色文化、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学校。学校以“童心教育”为办学理念,秉承“发现童心、发展童心、永葆童心”的办学思想,以打造教师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可见美育是学生成长,学校教育的灵魂。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之魂、品牌创建和特色之魂。童心环境、童心教师、童心课堂、童心学生是童心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童心校园文化建设顺应儿童的天性,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打造童话校园,让孩子们生动活泼、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15.
邸永君 《甘肃教育》2011,(18):75-75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尚书·梓材》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中者,居中之意也;国者,诸侯之封国也。其本义为“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后来随着所指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一是指天子所在的都城,即京师(首都)。如,《诗经·民劳》有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苌注日:“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即京畿。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教师要用一颗赤诚之心,唤醒孩子喜爱数学之童心。  相似文献   

17.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日身体之能力。一日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是也。  相似文献   

18.
“童心”说的核心就是“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即是禅宗所说的“人性本净”,也是美学中的自然美。用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天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也就是具有个性和真情实感的文学。李贽追求的具有个性和真情实感的文学激起了当时文坛风气的巨变,促进了市民文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19.
赵平 《中国德育》2017,(11):1-1
童心即本心。李贽有言:“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心是原初之人的纯然状态、原初之心的纯然状态;是生命的初体验、世界的初始感觉;是个体对自我当下生命的第一次体验。它排斥任何外在的强制与规范,彰显的是在磕磕绊绊的体验中,感觉、体验到自我、生命、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顾润生  宋梅 《江苏教育》2023,(51):31-33
<正>顾润生:“雅正童心剧场育人行动”项目的实施背景是什么?宋梅:我们的项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对“品格锤炼”学校实践的真实回应。传统“记忆、模仿和训练”的德育方式,强调外部环境的制约作用。“雅正童心剧场育人行动”通过学校向善至美的德性场和立德树人的育人环境的建设,建构良好的道德学习生态,聚焦儿童的生命成长。二是对儿童“道德生长”需求的前瞻关注。“雅正童心剧场育人行动”将戏剧元素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