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建先 《四川教育》2008,(12):28-29
一教:感受“人文”的魅力。沐浴“人文”的光辉 第一次教《特殊的葬礼》是在2001年12月,地点是杭州。我把目光锁定在一个热点话题——“感悟”上。我的初步认识是:“感悟”是相对于“人文”而言的,它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注重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一个源自远古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感悟!“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感悟!感悟!语文教学活的灵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是阳光并不是每天都在灿烂。两年来的岁月流转(《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两年有余),蓦然回首,脚印还始终歪歪斜斜,诸多的“感悟”让人颇难释怀。现状点击镜头一:某教师执教《小鹰学飞》,一会儿让学生读读课文,一会儿让学生演演…  相似文献   

3.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现已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然而,什么是“感悟”?怎样才能“感悟”?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4.
体会一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感悟。新“大纲”中明确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能力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避免繁琐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在教学《翠鸟》一课时 ,我首先比较了一下未修订版教材和小修订版教材中的文尾练习。通过比较 ,我们不难看出 ,修改前的练习题问题提得过细、过碎 ,影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 ,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这与新“大纲”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修改后的第一题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整体感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是新“大…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呢?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整体—部分—整体”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讲读教学法。它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下面就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飞夺泸定桥》一文来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课前布置预习,提出具体要求:上课时,检查预习情况,提出一些简单而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一步就是从整体出发,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教学时,我提出:本文是写人还是写事的?是写什么人做什么事?这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的?题目中的重点词是什么?“飞”和“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回  相似文献   

6.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的《珍珠鸟》一文,创设了人鸟相依的美好的境界,令人陶醉。教学《珍珠鸟》,我被学生的精彩表现和快乐成长感动着,体验最深的是:教师不仅要依托“文本”,让学生领悟“信赖”的内涵,更应以自己的情怀,让学生实实在在享受“信赖”的阳光。循着课堂的轨迹,采撷师生心灵的对白,我一遍又一遍地感悟着“信赖”。一、信赖就是宽容“你们喜欢鸟吗?说说喜欢的鸟名。”因为担心跑题,学生的回答总是离不开珍珠鸟。“都是喜欢珍珠鸟,有别的鸟吗?”理解、宽容,消除了顾虑,发散了思维,让学生说出了真爱:“我喜欢洁白的鸽子、体积…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为了提高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感悟能力.我在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实践中,坚持用“巧”带“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确保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策略 ,教给学生自读方法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形成语感 ,受到思想情感熏陶。以读代讲。 我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顺课文。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思路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发现、感悟的读文层次。这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进行思考。先要求观察第一幅图 ,问 :“小鸭说了什么 ?”要求学生回顾课文 ,用文中的话以读代答 ,并启发学生注意句末的问号 ,想想小鸭子这句…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以下简称新《大纲》 )试用以来,“在读中感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新《大纲》提出语文教学要转变教育思想,“注重语言的感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旧有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悟语言既包括对文字符号的感悟,也包括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以及它所包含的情感体验的整体感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的感悟,有助于加强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削枝…  相似文献   

10.
感悟已成为语文教学越来越抢眼的视点。什么是感悟?笔者以为熏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是感悟,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是感悟,怦然心动、心潮起伏是感悟,刻骨铭心、心领神会也是感悟。感悟很美,但这份美丽必须建立在充分“感”的基础上。有所感才能有所悟。要使学生在积极阅读过程中收获“悟”的美丽,我们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落实“感”的策略、“感”的方法、“感”的途径。在教学《五月端阳》一文时,笔者为使学生能走进课文描绘的那个小村子,感受浓烈的节日气氛,感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引领学生以“感受”为主要策略,进行了下列学习尝试:一、…  相似文献   

11.
一、整体入手,感“知特殊”1.上课伊始,让学生通读全文,思考“:特殊的葬礼”特殊在什么地方。2.组织讨论,形成共识。特殊之一:这次葬礼的对象不是人,而是瀑布。特殊之二:主持这次葬礼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巴西总统菲格雷特,这是国葬。(问学生:假如是为“人”举行葬礼,什么样的人死后才有资格由国家总统主持葬礼?——对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设疑: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给塞特凯达斯瀑布主持葬礼呢?)特殊之三:参加这次葬礼的人特殊,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二、图文结合,导“读昔今”(一)导读第三自然…  相似文献   

12.
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情趣。 我常常思索,于老师的课为什么上得那么富有魅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究竟“趣”自何处来?我想以他上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庐山的云雾》为例,对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 一、“趣”自疑中来 于老师教学《庐山的云雾》,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通过审题,使他们在头脑里多装一些“问号”。他启发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脑瓜里面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问:“作  相似文献   

13.
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我努力探索古诗教学,研究学法指导.尝试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分为四步:了解诗人一质疑讨论一感悟诗情一迁移运用。下面.我就九年义务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示儿》一文的教学,谈谈古诗教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本真教学应该是简朴的,是充满语文味的,要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接触言语,用心灵感知言语.那么,面对纷繁的“创新课堂”,教师该如何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使语文课堂教学不偏离“轨道”而达到有效或高效呢?现以《特殊的葬礼》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点滴见解.  相似文献   

15.
笔者有幸倾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王老师以他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笔者来说,更是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王老师说:“有了人,才有‘文’;为了人,才有‘文’。因此语文是人的教育。”是的,王老师的课正是一堂让“人”字大写的语文课。一、淡化分析,引导学生逐层的感悟语文本体观认为: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王老师的课正是这样,他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设计教法,环节不多,却“针针见血”:1.通…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这两方面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训练与感悟有机结合,优化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且有效的实践活动中“感悟”“训练”———感悟体现人文性,训练体现工具性。教师钻研教材,找准适合学生“感悟”与“训练”的最佳结合点,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确定“感…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想写得好,就得让学生勤于积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品味,灵活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呢?通过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阅读中引导积累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因此,要特别重视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积累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积累,无论是“识字与写字”还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少不了这一基础环节。《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春迪 《成才之路》2010,(12):37-38
《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感悟”之说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本文主要从“感悟”的教学现状、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感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如果不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又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呢?语言的贫乏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积累语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