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记叙文很讲究画龙点睛。所谓“画龙”就是用生动活泼的文笔记叙事件,描绘场景等;所谓“点睛”就是在叙事描景的基础上恰当地穿插一些精当的抒情议论,对文中的事件,或场景,或行为,或话语等进行情感升华与主旨深化。“点睛”的文字或许只有三言两语,但它能点化出寻常事物的丰  相似文献   

2.
余俊 《辅导员》2012,(2):24+18
"画龙点睛",就是画龙时先画龙的全身,最后在眼眶内点上眼珠子。运用在写作上是指,在紧要之处着上关键的一笔,或用一句精彩的话点明要旨,使之更为精辟传神,生动有力,从而使文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一、"画龙"为什么还要"点睛"由于社会生活或大自然的本身所表现的形式与情思是变化无穷、丰富多彩的,所以用文字来反映时,就需要有全面完整的写作表现力,既要有记"实"的能力,又要有写"虚"的能力。记"实",即"画龙";写"虚",即"点睛"。龙,虽然画得很具体实在,但如果没  相似文献   

3.
画龙与点睛存在着这样一种辩证关系:有龙才能点睛,点睛需要画龙,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画龙点睛才能给人以气势,给人以震撼。我们的课堂何尝不是如此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都让人为之困惑。或许此举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教师画龙,学生点睛,画龙点睛造就活生生的课堂,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激起师生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画龙与点睛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人们都很熟悉。细嚼这四个字,倒是很有意味的。假如张僧繇当时光是画龙而不点睛,那么画得再好,也不过是一幅平面的没有生命的画罢了。反过来,要是不画龙身,光是点睛,那么即使点得再好,也不过像个亮闪闪的黑珠子而已。那龙决不至于“雷电大作,震破墙壁,腾空而去”的。可见画龙是点睛的前提,点睛是画龙的升  相似文献   

5.
余俊 《同学少年》2008,(12):11-11
画龙点睛,运用在写作上,是指在紧要之处着上关键一笔,或用一句精彩的话点明题旨,使文章更为精辟传神、生动有力。作文需要有全面完整的表现力,既要有纪实,又要有写虚。纪实,即"画龙";写虚,即"点睛"。无论龙画得多具体实在,如果没有点睛之笔,也会缺少灵性。因此,写文章要虚实并举,"画龙"与"点睛",二者不可偏废。不同的文体,对虚、实两方面的需求会有不同的侧重,但两者必须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6.
在记叙文里,叙事之美,重在内容的生动;议论之美,重在思想的升华。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叙述的过程,正如“画龙”;简洁的议论,则犹如“点睛”。在作文中,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记事写人是“画龙”,那么在关键处扣题就是“点睛”。只“画龙”,不“点睛”,文章主旨不鲜明,弄不好还有离题之嫌,特别是写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陶莉莎 《初中生》2012,(Z5):28-31
正在记叙文里,叙事之美,重在内容的生动;议论之美,重在思想的升华。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叙述的过程,正如"画龙";简洁的议论,则犹如"点睛"。在作文中,若能在记叙中巧妙地穿插一些精到的议论,文章会内容丰厚,主题亦能水到渠成。当然,如何做到叙议结合,同学们还得明白一些道理,掌握一些技巧:一、叙要细腻,议要传神写作夹叙夹议的记叙文,首  相似文献   

9.
文章的高度,取决于作者思想的深度。要把你思想的深度揭示出来,画龙点睛是常用的写作技巧。从表达方式说,“画龙”就是描述,“点睛”就是议论或抒情,二者相互为用。点睛可以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判断,可以就个别事物点出它的普遍意义或在意境上加以升华。俄国伟大作家屠格涅夫在青年时觉得生活无聊而平淡,年轻的心已不愿负担人世的孤独和艰辛。他来到悬崖  相似文献   

10.
“画龙”与“点睛”存在着这样一种辩证关系:有龙才能点睛。点睛需要画龙.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画龙点睛”才能给人以气势.给人以震撼。我们的课堂何尝不是如此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都让人为之困惑.或许此举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教师画龙,学生点睛.画龙点睛造就活生生的课堂.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激起师生之间的心灵互动.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把课改中“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在记叙文里,叙事之美,重在内容的生动;议论之美,重在思想的升华.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叙述的过程,正如"画龙";简洁的议论,则犹如"点睛".在作文中,若能在记叙中巧妙地穿插一些精到的议论,文章会内容丰厚,主题亦能水到渠成.当然,如何做到叙议结合,同学们还得明白一些道理,掌握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常常是铺陈有余而升华不足,只知“画龙”,不会“点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教给学生结尾“点睛术”。一、以小见大,深化主题在指导学生写记叙文的结尾时,教师应教他们小事、琐事中挖掘出深层含义,用一两句话点出来。位学生在《一件使我脸红的小事》一文里,写了自因为生病耽误了许多功课,好友小勇帮他补课,他误以为好友是为钱才这样做的,遂向父母要了几十钱作为“辛苦费”送给小勇,却被小勇婉言拒绝的事文章初稿就事写事,没有升华。经点拨,小作者在稿结尾时写道:“虽然在当今社会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毕…  相似文献   

13.
所谓“画龙”是指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点睛”则是理解和把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怎样“点睛”呢?  相似文献   

14.
“文眼”     
画龙要点睛,文章要有文眼。这就是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的"凡佳章中必有独得之句"。  相似文献   

15.
写章似画龙,揭示题旨如点睛。章的中心,是全篇之要,是作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作时如何点睛?要根据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方法。点睛无定法,点睛必有法。在初中语教材中,常用的点睛方法有八种:  相似文献   

16.
不该点睛     
张僧繇自从给金陵安乐寺的那两条龙点睛之后,麻烦事也就来了。先是梁武帝要判他死刑。当初梁武帝让张僧繇画龙,纯粹是为了“崇饰佛寺”,所以老张画的只能是那四条未曾点睛的死龙。不料老张多喝了几杯闷酒,便卖弄起本事,夸口说什么“点之则飞去矣”。后来被人将了一军,碍于脸面,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教学既要具有科学性,同时又要讲究艺术性,而只有将教学的科学性和教学艺术性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的"画龙"与"点睛"正是教学中既讲究科学性,又讲究艺术性的具体体现.哪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画龙"与"点睛"呢.一.在知识的讲授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将知识完善和积累的过程,而这种完善和积累离不开教师对知识的讲述或点拔,正是在这基础上,学生将知识不断地转化成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当然在转化过程中,需要诸多的心理活动,才能完成.因此,在教师讲授或点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知识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点睛画家     
某君自称大画家。 有人问他:“你是画什么的?” 他答道:“我是专门点睛的。” “什么点睛?” “啊呀,你怎么连‘画龙点睛’都不知道?所谓‘画龙易,点睛难’。画了  相似文献   

19.
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如果说记叙是“画龙”,那么议论则是“点睛”。抓住了点睛之笔,主题便不难理解;不能抓住点睛之笔,对主题就理解不深,甚至可能理解误偏。中学语文课本里一般的夹叙夹议的文章较易读懂,点睛之笔也容易找。但鲁迅的夹叙夹议的文章学生就较难读懂,点晴之笔也较难找到。因此,抓住鲁迅这类作品的点睛之笔,启发和帮助学生领会它的含意,能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甚至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豁然开朗。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  相似文献   

20.
唐惠忠 《高中生》2013,(6):10-11
记叙文当然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并不是说记叙文中就不需要议论。记叙、描写犹如"画龙",议论则是"点睛"。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如果用得合适,往往能使记叙文更精彩。那么,在记叙文中怎样使用议论,才会使记叙文的表达更精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