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方法均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和逻辑起点.教学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使普通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不适宜于此.应将教学管理的主客体定位于"能动生存人"这一逻辑起点上,以满足教学管理的特殊要求.将"能动生存人"作为教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就应该从对人的生命的深刻体悟出发、从人的生存性出发、从人的能动性出发来实施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这样一个多元并进、文化驳杂的"脱魅"时代,草玄的<狂狷上不了天堂>以其厚实的创作"底色"、饶有兴味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叙事视角,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和文学文本,其中蕴藏的乃是人性的曲折、变形和张扬.文本所舞动的文学"魅影"实质上是人性在既定时间和既定空间的"舞蹈".  相似文献   

3.
儒家"和而不同"价值观念既代表着一种下对上、周边民族对中原民族绝对服从的权威意识,也暗含着与统治集团相结合,以成压制其他文化发展的意识形态化要求;惟有把它的"君子"人格设定转变成世俗人人性建构,才能适合当代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白族民间的"孝"文化是白族社会与文化自身发展的结果,更是汉文化强力影响与渗透的产物.白族民间"孝"文化的繁荣既形象地揭示了白族文化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也生动地展现了外来文化与某一民族的社会和文化传统契合时文化传播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神话里的"金苹果"构成古希腊民族的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金苹果"的诱惑展示了人性的本真与自由;人性"狂欢"的图景也就是希腊人追求的价值取向,其具有丰厚的人本主义精神价值;人性"狂欢"背后融入了古希腊人悲悯深切的"人性"自审,也渗入了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6.
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源”与“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即生活"作为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其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一种睿智的把握.本文以历史的视角,通过对教育史上几位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如亚里士多德、卢梭、斯宾客、陶行知等有关生活与教育关系的阐述进行梳理,试图在比较分析中寻找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7.
老舍作品对当代戏剧影视的影响,既源于其自身的独特感染力,更源于其蕴含的"京味"之魅以及老舍创作的整体美学追求.老舍话剧对当代"京味"艺术的持续影响,不仅显示了老舍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更表明了"京味"艺术在当今与未来的新的发展空间与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人性假设在东西方的不同时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化,对人性假设特点的分析遵循着"人─人性─人性假设"的思维模式,依次考察人和人性的特点,进而剖析二者与人性假设的内在联系,得出对人性假设产生分歧的原因归根于人性载体自身——人的特点,从而为人性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浅谈《风景》中底层市民的生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重点分析方方的小说《风景》向人们展示的"底层市民"生存的风景。在这幅"风景"中,我们看到的是家庭中物质匮乏与文化贫瘠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生存环境中家庭成员之间亲情淡漠,人性扭曲。而七哥更是这个家庭风景中最令人心酸的一景。  相似文献   

10.
孟子性善论的论证环节包含了两个方面:"人性有善"与"人性无恶".人性有善即人性具有向善的趋势,说明了人性善的可能性,是对性善论的正面证成;人性无恶即将恶从人性中剥离,是对"性可以为恶"的证伪,从反面表明了"性善"的完全性.在孟子人性学说的论证中,人性善的证成与人性恶的证伪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这两个环节就是通过树立尧舜这一道德典范而逐渐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研究法,剖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系统性思维方式,主要包含中国"人"与"自然"的系统性、"身"与"心"的系统性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系统性等系统性思维的几种方式,以期提高对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黄维若话剧作品兼具生动与深刻,在"历史"阐释和人性开掘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在"历史"阐释方面,直面"宏大叙事",以"小人物"的"发现"和"大人物"的"还原"实现对"历史"的深度爆破。在人性开掘方面,以"技术挑衅"建构人性的"实验场域",在不同的情境中试炼人性,既展示了人性的多维面向,又揭示出人性的丰富层次。  相似文献   

13.
试论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经验,简要地阐述了研究生教学的两种模式:1"讨论会"教学模式的构成形式和进行时间、内容、形式、作用和意义;2.在进行平时教学和实施"讨论会"教学模式中,实施"产婆术"与"断奶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策略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诗体小说<唐璜>的"召唤结构"为读者的阅读开拓了自由的空间.对"召唤结构"的具体分析,一方面阐明"召唤结构"完成作者与读者互动交流和对其"封闭结构"革新的内在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展现"召唤结构"与生存意义上"未来"视角的同构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范卫平 《职大学报》2006,26(3):23-27
本文从楚辞的语句形式("兮"字句)、曲式构成的基本单位(四句"歌节")和乐章结构的音乐处理手法("乱"、"少歌"、"倡")等方面,论证了楚辞的"乐体文学"特性,并对其中包含的"文体"做了尝试性的分类.  相似文献   

16.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典型句式之一,许多语言学家从其结构、意义、价值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对它作了深入的研究,综合这些研究的成果,可以得出"比"字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正不断加大,综合性程度正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7.
重点对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不对称"的结构和"陌生化"的意象进行了比较细致和深入的分析,进一步推论出:无论作者在小说中建构的不对称性,还是陌生的意象,都是作者内心与环境相作用的外在反映,它是女主人公的独白,也是作者自己的独白,更是在特殊环境下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呐喊。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体系大厦的根基,也是其核心内容.邓小平关于教育的思想观点集中体现在"三个面向"之中,其他所有的思想都是"三个面向"的进一步展开,进一步阐述和发展,或是对如何实施"三个面向"所作的方法、措施上阐述.因此,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重在突出"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9.
李虹  汪宏 《美育学刊》2020,11(1):19-22
教师对他人教学进行评价是促进其自身教学评价能力乃至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教师的评价必须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标准之上,随心所欲的评价对教学并无大的帮助。审美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嵌入了严谨的教学评价模式。为了研究审美教学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影响,通过比较美育专家和"新手"教师对两节实时教学的评价以及"新手"教师在学习审美化教学前后的评价,探索审美化教学对"新手"教师教学评价影响。结果表明:其一,美育专家和"新手"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二,"新手"教师学习审美化教学前后在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学生学习成果三方面的评价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教学中习作的难题,笔者曾经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以"明确目标,梯度训练,强化表达"为主题的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学的模式基本成型。无论是指导课还是讲评课,大家群策群力,商讨出了作文指导的"二三三"模式,习作讲评的"三板块"教学法,这两个模式就是给教师上作文课提供一个抓手,助其了解作文课可以按照什么样的流程去进行,尤其对新教师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